宜盡早部署清零後經濟復甦 鄒玖勝

  隨著疫情逐漸趨緩,本澳目前已進入疫情防控「鞏固期」,逐步恢復正常營商及社區運作。本輪疫情已見曙光,「動態清零」的目標指日可待,但疫情過後的經濟復甦還未明朗。當此之時,在採取更為精准的防控措施的情況下,當局宜多關注澳門「後清零」時期的經濟營商環境優化,積極動態扶持中小微企業疫後的恢復,加速經濟復甦,讓市場重拾對本澳經濟發展的前景。同時盡快公佈社會面清零後與內地的通關時間表,提振社會對經濟復甦的信心。
  今年以來,疫情反覆升溫,內地多地輪流爆疫,澳門也難獨善其身。今波疫情已逾一個多月,更經歷全城「相對靜止」狀態,非維生商舖暫停營業。靜止十二天後,再進入防疫鞏固期。澳門在政府及各界通力合作下,接近社會面完全清零目標,說明政府系列防疫措施有效,惟「相對靜止」期間,大部分行業沒有收入,本澳經濟元氣大傷。
  雖則現在工商行業在「鞏固期」可有序復業,但普遍受制於內需疲弱、消費審慎、人員不足等困擾,復業後市道依然淡靜。例如有營業的手信店表示,生意未如理想,料日均生意額僅數十至數百元。手信店客源主要是旅客,沒有旅客刺激,生意低位徘徊。部分外僱早在爆疫初期在內地未有回澳,現時店舖有限度運作,大部分員工仍然休息,少數輪流上班。該店盡量配合政府防疫措施,縮減人手、做好防疫措施如清潔消毒、員工抗原檢測。但在「封關」情況下,營業與否差別不大,都是虧損;營業則人工、水電費開支不菲,但至少街道、商圈較熱鬧。抗疫多天,適逢週末,附近居民都會出外散步採購,低收入總勝於無收入,推打折優惠計劃清庫存。雖疫情持續好轉,但風險未散,猶如定時炸彈,更憂慮通關將一拖再拖,商戶前景難明,現階段見步行步。期望政府可及早公佈通關時間表或通關計劃,可及早安排人手復產。
  事實上,澳門作為旅遊城市,高度依賴外需支撐社會經濟發展。兩年多來,每當疫情平穩、經濟有好轉趨勢,各界準備迎接旅遊旺季時,便再遭疫情突襲,對各業衝擊十分大,信心逐漸流失,尤其企業現金流消耗七七八八,甚至要向銀行借貸度日,現金流緊張。本澳挺過今次疫情,但未來仍有疫情風險,企業的積極性、信心、耐性,已不如疫情初期般正面,結業潮、失業潮……暗湧不斷。
  而作為拉動經濟增長的投資及消費指數表現亦相當疲軟。據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統計暨普查局公佈,由於整體需求轉弱,澳門2022年第1季本地生產總值按年實質下跌8.9%。服務出口按年下跌4.7%,其中博彩服務出口下跌25.1%,其他旅遊服務出口則上升1.9%;貨物出口按年上升56.8%,貨物及服務進口分別上升29.0%及2.8%;受私人消費下跌拖累,內部需求按年下跌1.2%。
  目前第二季成績表尚未出爐,但多項主要經濟指標不理想,旅客量、賭收跌跌不休,據金沙中國(1928)控股股東拉斯維加斯金沙集團(LVS)公佈今年第二季業績,顯示金沙中國第二季淨虧損較去年同期擴大2.54倍至4.22億元,其他博企亦難言起色。
  回顧疫情以來,內地成為澳門唯一可開拓的外需市場。統計資料顯示,去年訪澳旅客為770.6萬人次,當中內地客佔91.4%,較一九年增20.5個百分點。今年首五月,內地旅客為279.4萬,佔整體旅客90.6%,客源結構進一步單一,特區政府希望推動客源多元化,賭牌重新競投也提出博企吸引海外旅客,但現時難以開展。在本澳未能與內地及香港實施免隔離通關前,即使澳門開放國際旅客,幫助也不大。因國際旅客主要是粵港澳一程多站遊,未必只為來澳旅遊;香港雖是澳門重要客源市場,遲遲因疫情未能放寬通關,令客源結構難有突破。此際,內地經濟走向深度影響澳門市場。惟內地多地同樣受疫情困擾,拖累整體經濟增長。內地第二季GDP僅增長0.4%,上半年增長顯著放緩至2.5%。本澳主要客源地的廣東、上海、江蘇、浙江等省市增長放緩速度較顯著,居民收入大不如前,即使放寬來澳的簽註申請,外遊意慾也不及二○年。因此,本澳暑假後經濟反彈力度料會遜於二○年同期。
  面對經濟前景不明朗,消費偏向審慎,令內需消費進一步受限。內需不足、外需復甦乏力,反映疫下本澳正常的市場機制已失衡,單靠市場主導難以提振經濟。因此政府需更積極有為,在已有援助措施基礎上加大財政支援力度,加強中小企業援助,避免出現連鎖結業潮,衝擊就業。
  而立法會日前首次以視像形式舉行全體會議,審議通過具緊急性的財政預算修訂案,將動用逾三百五十一億元儲備應付政府支出及新一輪經援措施。正是「民有所呼,政有所應」的體現。據「財爺」李偉農介紹,今次修改預算,動用三百五十一億五千七百五十萬○三千三百元超額儲備。三百五十一億多元分開三大部分,一是填補本年一至七月的博彩特別稅公共財政收入缺口一百四十五點六億元;二是作為實施百億規模援助措施本年度涉及的減收公共財政收入及增加公共財政開支九十五點一億元;三是因本輪疫情發展具不確定性,變化迅速,作為應對,為防疫抗疫及援助所需的開支再登錄一百億元開支預算。此外,餘款為公共部門及機構為確保各項防疫抗疫工作財政給付追加的開支預算,如衛生局追加防疫醫療等開支六億元、市政署追加防疫維生等開支二點八億元、旅遊基金追加租用醫觀酒店等開支四點五億元。
  李偉農表示,「第一個百億元」的經援有條件在八月上旬陸續開展,強調「政府日以繼夜無停過,知道社會唔等得。」「第二個百億元」則是面對疫情狀況變化多端,「後清零」下社會經濟環境需要有足夠資源為復甦、發展支撐而設。他重申只有疫情受控,盡快通關,才能保住民生,也是經濟唯一出路。
  雖然會上多位議員對「第二個百億元」援助方案在細節上仍有不同的意見,但法案最終以廿九票贊成、兩票反對、一票棄權一般性通過,可見社會對經援已是望穿秋水,大體是同意並期望盡快實施的。而本澳多個團體亦表示支持和認同,認為既有序推進各項符合公共利益工作,更迅速制訂和快速落實援助計劃,兼顧精準性和普惠性,有助穩定社會大局,提振社區。如中華總商會表示,本澳自上月下旬受新一波疫情衝擊,對經濟及民生產生極大的困難和挑戰,「百億經援」措施有助紓緩工商界及居民之困,希望政府盡快落實並公佈細則,否則引起不必要爭拗,造成社會分化。中總指出,在實施「相對靜止」措施的十二日期間,本澳暫停所有非維生必需的工商業活動,大部分行業沒有收入。由於中小商號抵禦疫情影響的能力弱,未來仍存在不少困難和挑戰。建議政府盡快落實「百億經援」措施和推行多項稅務優惠,並以簡單、快捷、直接的方式發放,以支援居民和商號的生活以及營商壓力。與此同時,對於政府再撥款一百億元,作為應對疫情的各項開支及對受本次疫情影響的在澳人士的普惠援助措施。由於今波疫情中有部分行業歷近三年重創,政府宜作更精準援助,至於為配合政府防疫,部分行業亦已停業近一個月,政府亦宜加以幫扶。冀政府研究推出更全面的措施,兼顧針對性和普惠性,覆蓋更多有困難的商號和居民,強化社會各界共同抗疫和疫後復甦的信心。
  有學者認為,因為這一輪疫情來得迅猛,而且影響層面是兩年半疫情以來最廣和最深。立法會通過這次預算修改後,估計最快八月初政府便能將經援措施逐步落實,前後只是個半月,可以說是對本地低收入僱員、中小企、自由職業者、失業者、待業大專畢業生等是「及時雨」。另一方面,政府因應社會對「百億抗疫援助措施」草案公佈以來的意見,調升對獲得援助僱員收入上限至六十萬(二○二○和二○二一年總收入),擴大獲得援助的僱員數目。估計調整後將有八成本地僱員受惠,包括絕大部分博彩從業員及前貴賓廳僱員。因應新冠疫情可能出現新變化,政府在這次修改預算中,除上述九項措施動用一百億外,政府還預留另外一百億應對未來數月防疫抗疫開支。有這個預留款項,相信政府能夠更有底氣和更迅速應對疫情可能出現的新變化。至於「相對靜止」策略的確有效切斷疫情傳播,但對本地經濟民生的影響也是巨大。疫情至今已經兩年半,估計今年經濟可能是新冠疫情以來最差的一年。依靠政府動用財政儲備向全社會支援並非長久之策,坐食山崩。希望政府把握「清零」鞏固期,積極向內地各省市政府,最大限度爭取和吸引更多內地遊客來澳門旅遊,才能引領澳門經濟擺脫二次探底的危機。
  誠然,本輪疫情是本澳抗疫兩年多以來最嚴峻的時刻,這次政府動用超額儲備,為居民及企業提供及時經濟援助,可見政府是次積極聽取民意,主動籌備援助計劃,無疑為廣大中小企釋壓,讓社會民心穩定。但停業期間的損失,難靠一次援助解決。除要加強財政援助,穩定現金流外,最重要是加快粵港澳大灣區人員往返便利,最大限度為香港、灣區九市旅客提供出入境便利,為企業帶來人流、資金流,減少因疫情封控阻隔大灣區人員流動,切實推動大灣區建設。對此,有研究機構曾提出几點建議,或值得當局參考一二。一是於澳門疫情受控後,合乎國家「動態清零」政策條件下,國家能夠出政策,放寬澳門與內地口岸的出入境管控措施。先指定疫情安全許可的廣東省及省外城市組織一批示範旅遊團來澳並由旅遊局組織接待,作為宣傳推進安全澳門遊活動,逐步放開旅遊團和網上簽自由行。按香港疫情常態化發展情況,與國家同步商討開放三地往來措施。
  二是從疫情常態化的角度考慮,請國家設定一定條件讓澳門考核達標成為國內境外城市。條件以國家和澳門城市衛生安全放第一位,將「動態清零」等量化成指標,在考慮澳門實際情況下,制定可執行的分區分級管控措施。倘澳門達標成為國內境外城市,與內地城市可享有內地城市間相同或相若的防疫抗疫管控辦法。還可考慮將實施共商共建共管共用新機制,分線管理下有「二線」作為保險線的橫琴深合區作為試點區域。
  三是將橫琴深合區作為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主線,利用橫琴按「旅遊休閒健康和國際商務服務休閒旅遊基地」定位,與澳門聯動發展一程多站旅遊,作為短期助力澳門經濟復甦和長期有利澳門經濟多元發展措施。
  總之,重振經濟迫在眉睫,政府應着手制定疫後提振經濟復甦的詳細計劃,平衡防疫措施,讓各界看見出路,同心「疫」境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