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輪疫情意外催化本澳外賣行業發展 陳觀生

  因應疫情嚴峻,政府禁止餐飲堂食,乃至「相對靜止」不許居民非必要外出,網購配送行業更是興旺,市面上送餐車手、網超車手隨處可見。令一直「唔湯唔水」的本澳外賣行業,卻正在迎來一個蓬勃發展的時期。疫情之後,能否成為本澳社會的一種「剛需」?值得觀察。
  疫下外賣訂單增兩三成
  新冠疫情來勢洶洶,政府加強疫情防控,首次禁止餐飲業堂食,業界生意即受影響。為保持營運不「躺平」,紛紛透過外賣送餐開啟自救之路。
  餐飲業作為接觸類服務行業,堂食隱藏傳播病毒的隱患,故當疫情出現「風吹草動」,暫停堂食成為防疫的一項重要措施。是次爆疫發生逾一個月,全澳大部分堂食商戶及時「變陣」,透過線上外賣平臺維持經營;亦有餐廳鼓勵客戶線上下單,外賣自取可享額外折扣,節省平臺費用及運輸成本。
  據本澳兩家外賣平臺表示,是次疫情發生後,平臺訂單有兩至三成增長,目前人手仍可應付。平臺將持續配合政府的防疫措施,保障車手安全及平臺運作。澳覓外賣平臺負責人表示,今波疫情爆發後,平臺單量增加兩至三成。此前平臺日均接近三萬單,現時增至三萬至四萬單。現有車手逾千人,日均配送約四十張訂單,配送時間因應商家出餐速度、路面交通狀況而定。現時本澳進入「相對靜止」狀態,人流車流大減,相信配送速度亦可提高。該負責人稱,公司持續不斷招聘人手,但入職者不太多。mFood外賣平臺表示,自本輪疫情爆發以來,餐飲業禁止堂食,外賣訂單持續攀升,日均訂單增長約兩成。平臺現有車手(包括全職與兼職)約一千人,大部分為全職車手,暫時足夠。
  由於堂食何時重開仍須觀望疫情發展,如今只有外賣選擇,足不出戶的消費者,打開手機可點全澳餐飲,定然追求新鮮感,用餐需求不斷變化,線上競爭不遜線下。疫下求存須靈活應對,良性競爭可推動商戶持續前進。業界保證出品質量,持續創新升級產品,不時更換菜單、出品,如利用產品設計不同組合,推出限定套餐,提升新鮮感。
  目前居民使用社交軟件多種多樣,商戶可積極通過網絡進行宣傳推廣,除發放餐品消息外,更可開設群組定期發佈優惠活動,透過讓利、薄利多銷提高店舖吸引力。鞏固現有客源,讓顧客口耳相傳,把業務拓展至更多社區的街坊客群。現時本土病例雖呈下降趨勢,但疫情具不確定性,風險未除。綜觀每波疫情,食肆堂食必受影響,故不論是疫下或後疫情時期,雙線運作逐漸成為餐飲業必備模式。
  此外,「相對靜止」狀態下,市面人流大減,居民轉戰線上購買食材。有初次網購食材的居民表示,發現不少店舖新增線上業務,滿足需求。有豐富網購經驗居民認為,本澳應加大宣傳推廣網購的便利性。
  本澳外賣行業發展引關注
  自疫情爆發以來,外需銳減,中小企要度過寒冬,只能積極轉拓內需市場尋出路。餐飲業響應線上點餐趨勢,進駐外賣平臺開拓服務,增加營收,帶動外賣平臺在澳快速發展。新興消費模式讓企業和平臺同步受惠,亦衍生行業規範問題。
  爆疫初期,政府已宣佈所有食肆禁止堂食,只可提供外賣。不少居民因外出不便,增加使用外賣服務,無論是一日三餐,或是食材、日用品等,均可配送到家,促使不少商戶外賣訂單數量飆升,為疫下商戶帶來收入。但部分平臺服務費偏高,月結需時,對急需流動資金的企業造成較大壓力。
  疫下中小企經營困難,消費疲弱生意減少,並受原材料不斷升價,疊加人工、租金等,經營吃力,冀借助平臺經濟,助力開源。但有餐飲業界反映,平臺服務費過高,即使單量增加,亦等同「幫平臺打工」。
  年初國家發佈針對餐飲行業紓困扶持措施,提到「引導外賣等互聯網平臺進一步下調服務費、給予商戶服務優惠」。其後本澳先後有外賣平臺跟隨推出多項「扶持措施」,紓緩商戶經營壓力。目前疫情未見好轉,企業營商舉步維艱,政府應協調平臺續推扶持方案,讓更多商戶受惠,共度時艱。
  外賣平臺推動商戶開拓線上服務,成為市場一大趨勢,同時增加就業崗位,為不少失業或開工不足人士,提供擇業選項,投身外賣配送行列。尤其現時本澳為抗疫進入「相對靜止」狀態,外賣配送成為支持維生重要一環,故亦經常看到車手走在最前線,穿梭大街小巷,把溫飽送到每個角落,讓居民安心居家抗疫。對於晝夜奔馳的車手,尤其疫情風險高懸時刻,其權益保障更應值得重視。
  外賣平臺蓬勃發展,外賣車手被外界視為「高薪」一族,月入三、四萬元。然而,據反映真正達到三、四萬的配送員其實不多,要幾乎送足全日、且每週無休。本澳失業、開工不足問題浮現,越來越多人投身配送行業,全職、兼職,有男有女。但行業辛苦,流失率亦高,有的做幾個月就撤,各外賣平臺持續招人。「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外賣車手易上手,易被取替,導致議價能力不高,從業員較被動。
  不少車手為增加收入,爭分奪秒穿梭於道路,造成較大安全隱患。不少聲音呼籲,政府應規範平臺針對車手的保障及福利,完善外賣平臺訂單分派機制及勞動保障,避免車手過度開工,保障其勞動收入和權益,才可讓外賣行業在澳長遠健康發展。同時呼籲外賣車手嚴格遵守各項防疫措施,希望企業能為車手提供更多防疫設備,保障他們安全。並建議僱主能加強車手後勤休息場所及車輛的消毒,盡可能提供防疫物資,如消毒液或口罩。居民對於一些稍遲的訂單避免投訴,互諒互讓,共度時艱。亦希望企業能夠完善派單系統,合理安排員工的數量,既可保障各人收入,又可避免個別員工的工作量過大。一些非車手過失造成的延誤能不予處分或扣減工資,給予多一份保障。車手與居民良性互動產生社區凝聚力,能給予抗疫信心。面對公共衛生危機時,光靠政府的力量並不足夠,現階段社會各界團結的凝聚力,是度過本輪疫情的關鍵,值得學習和宣揚。
  澳門外賣行業發展也需多元化
  據研究,隨著移動設備和移動支付不斷普及,通信網絡提升,餐飲業「互聯網化」飛速發展。線下+線上的邊界不斷延伸。線下門店餐飲與互聯網的結合從最初點評模式,發展至團購、外賣等諸多模式,已開始轉向線下門店管理系統,甚至逐漸延伸至供應鏈,餐飲O2O行業産業鏈日趨完善,大量互聯網平臺湧入餐飲行業。疫情推動,餐飲O2O在整個餐飲行業市場滲透率上漲至47%。目前餐飲企業對用戶管理重視程度不斷提升,越來越多餐企通過自營公眾號以及小程式整合線上下單付款、新品推送及會員管理功能,增加用戶二次到訪可能性。後疫情時代堂食+外賣業務佈局成爲最佳餐飲經營模式。據中國連鎖經營協會統計,二○年中國在線外賣市場規模達到6,646億元,同比增長15%,高出二○年中國餐飲市場規模增速30.4個百分點。中國外賣市場每天訂單數約爲3,000萬,佔餐飲業收入比重越來越大,拉動餐飲行業收入增長。此外,疫情對堂食限制迫使餐飲經營者紛紛佈局外賣業務,據艾瑞諮詢數據,中式正餐、西式速食的堂食+外賣業務佈局門店佔比超過90%。隨著疫情成爲商家佈局外賣業務契機,外賣滲透率連年上升,餐飲服務將進一步加速線上線下融合創新發展。
  外賣知名平臺負責人曾表示,雖然澳門人口少、面積小,但事實上市場並沒有人們想像得那麼小。在疫情影響下,居民留在家中,加上試行了全年無休配送服務,訂單已較去年同期多了兩成以上。疫情下,不少外雇不在澳,倘若加上這些客戶群,公司的訂單可能增加不止兩成,或可達到四成以上。另外,疫情的爆發加速了本地電子商務的發展,部分電子商務運營商的業務激增,後疫情時代,澳門居民將更習慣網上購物。
  其實,澳門外賣市場成熟的背後,更深遠的變化在於電子支付配套設施的完善。據瞭解,澳門特區政府於2020年2月8日推出聚合支付系統「聚易用(SimplePay)」,相容了包括支付寶(澳門)、澳門中銀手機銀行、工行e支付、澳門錢包、豐支付等多種移動支付工具,由此標誌著澳門移動支付發展邁上新臺階,不僅清除了線下商戶的電子支付應用門檻,也讓外賣軟體等互聯網平臺的使用門檻進一步降低。
  現如今,澳門本地居民已經越來越熟練使用「澳覓」、「Mfood」、「閃送」等互聯網平臺,居民生活更加方便了。而移動支付、電子政務等數位化工具的普及,也讓澳門從極度依賴線下賭業、服務業,轉換成線上全管道產業發展,並帶來更豐富的就業機會。
  外賣為澳門市場打開了數位化經濟的「大門」。但同時,也有部分專家表示,內地外賣產業正在經歷的「悖論」,也為澳門市場「敲警鐘」,一味發展單一的餐飲外賣註定將陷入兩難。為此,澳門外賣平臺應從商家角度出發,制定更有效互贏的平臺政策。商家也應該把握住數位化經濟的發展契機,不斷延伸外賣服務的範圍,走出一條與內地外賣產業發展不同的道路。
  現時疫情影響通關政策,對經濟帶來直接的打擊,未來的企業營商環境,還需要視乎疫情進展。不過,涉及民生的消費是相對穩定的需求,隨本澳數字經濟、電子支付高速發展,外賣平臺有條件進一步鞏固和優化其餐飲外賣的業務,還可以積極挖掘平臺經濟的發展潛力,拓展多元化業務,優化收入結構,尋找更多新的業務增長點。
  但外賣行業無論再行業內部或外延發展中,走向了多元化。在行業內部,在外賣品類不斷擴充、配送日趨便捷、商家營業時間延長等多種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外賣的消費時間段從午、晚高峰向全天擴展。午、晚餐高峰依然是外賣的主力,但有了早餐、下午茶、夜宵的加入,讓外賣點餐時間段更加多元化。
  在行業發展趨勢上,一是「懶人經濟」驅動外賣行業發展。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當代人的生活壓力也在與日俱增,大家所有的時間幾乎都已經被經濟化,考慮到時間成本,越來越多的消費者會選擇點外賣來節約時間。當90後00後逐漸融入社會,深受網路影響的他們,更願意在週末呆在家裡,利用外賣平臺滿足日常需要。預計在懶人經濟帶動下,外賣行業市場規模將進一步擴大。二是配送新技術推動行業發展。內地不少企業探索無人配送場景,阿裡巴巴、京東、美團的無人配送車相繼落地;美團無人機配送正在探索建設城市低空配送網路,進一步減輕外賣送餐員負擔、提高配送效率,外賣配送市場大,未來越來越多的企業將參與配送新技術研發應用,這將推動行業發展。三是多元化發展。過去,外賣配送產品以餐飲為主,但在近年外賣品類不斷擴充、配送日趨便捷及疫情等因素推動下下,外賣產品從單一的餐飲逐漸向甜點飲品、生活超市、日用商品、醫藥等領域拓展,使得外賣業務多元化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