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多家核酸檢測機構被查

  自5月5日以來,北京常態化核酸檢測已持續了近一個月。近兩百家第三方檢測機構入局,核酸檢測點在全市遍地開花,但問題很快浮現。
  截至5月29日,北京警方已查獲三家核酸檢測機構涉嫌犯罪,分別是5月21日通報的朴石醫學檢驗實驗室(下稱朴石醫學)、5月27日通報的北京金准醫學檢驗實驗室(下稱北京金准醫學),以及5月29日通報的北京中同藍博醫學檢驗實驗室(下稱北京中同藍博)。
  其中,朴石醫學的案件已引發連鎖反應,房山區紀委監委5月27日發布消息,房山區衛健委副主任楊大慶、醫政科科長晋長皓、醫政科三級主任科員邢曼,因在對朴石醫學監督管理過程中,涉嫌嚴重違紀違法,目前正接受房山區紀委監委紀律審查和監察調查。
  近期,爲了阻斷奧密克戎在首都的傳播,每日去檢測點做核酸成爲北京市民的日常。第三方檢測機構彌補了各地檢測資源不足的問題,在巨大需求下,此類機構數量迅速增加,也有待更嚴厲的監管。
  有業內人士指出,在重大公共衛生事件的緊急狀態下,參與其中的企業更應擔負起社會責任,過度逐利就會導致鋌而走險。
  混檢中的「猫膩」
  據北京響方5月29日通報,5月28日,發現北京中同藍博在核酸檢測過程中涉嫌違法犯罪。目前,該公司法定代表人張某某(男,52歲)等8人,已被警方依法採取刑事强制措施,案件正在進一步偵辦中。
  經初步查明,該公司爲了節約成本,加趕進度,嚴重違反新冠病毒檢驗操作規範,在明知超量混檢可能導致檢測結果失准的情况下,仍然採取多管混檢的方式進行檢測,涉嫌妨害傳染病防治罪。
  北京中同藍博「露餡」是在5月28日,北京市衛健委組織專家對陽性病例既往陰性檢測結果的樣本溯源檢查,通過視頻檢查和查看PCR儀上的擴增記錄發現,這家實驗室溯源記錄不完整,記錄規則不淸晰,不能提供原始標本流轉單和擴增板原始紙質記錄,部分時間點擴增文件記錄與實驗室自述檢測數量不符,違規對多管樣本進行混管檢測。
  5月29日舉行的北京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發布會通報說,「以上情况嚴重違反質量安全規定,影響撿測結果準確性,導致對核酸檢測陽性人員發現和管控不及時,造成疫情進一步傳播風險。」
  「多管混檢」不是孤例,北京先前查處的兩家第三方檢測機構都有此嫌疑。5月27曰,北京警方發布通報:針對北京金准醫學在核酸檢測過程中涉嫌違法犯罪的行爲,北京警方已對該公司立案偵查,法定代表人王某某(男,43歲)等17人,涉嫌妨害傳染病防治罪,被海澱替方依法採取刑事强制措施。
  5月27日發布會通報,北京金准醫學爲牟取非法經濟利益,違規對多區採集的多管「5混1」「10混1」核酸樣本,進行3管混管檢測,人爲稀釋樣本,嚴重違反質量安全規定,影響檢測結果準確性,導致對核酸檢測陽性人員發現和管控不及時,造成疫情進一步傳播風險。
  另據北京市海澱區衛健委消息,已依法停止北京金准醫學的執業活動,並要求其積極主動配合調查。
  《中國新聞周刊》記者在5月27日撥通北京金准醫學的電話,對方聽到採訪請求後立即掛斷電話。有業內人士指出,將「5混1」「10混1」的核酸樣本,再3管混檢,可降低檢測數量,進而降低成本,但也降低了排查病毒的敏感性和速度。
  現供職於國內一家大型基因檢測機構的張君(化名)告訴《中國新聞周刊》,按照醫療器械和藥品監管方面的規定,核酸檢測都應當「單人單管」檢測,「多人混檢」屬於「超範圍使用」,但由於新冠疫情作爲重大公共衛生事件,需要進行大規模人群的篩查,單人單管成本過髙,因此在國家層面發布了混檢的技術方案指南。
  他介紹說,經過驗證,可以實施的混檢方式爲「5混1」「10混1」或「20混1」,即將5個、10個或20個拭子集中放在3毫升、6毫升或12毫升溶液的試管裏,再進行檢測,其中「20混1」是混檢稀釋的極限。
  張君表示,「20混1」有特別規定,須採取「千混」的方式進行檢測,即20個採樣拭子放在同一管保存液中。這與「濕混」不同,「濕混」樣本來自不同的試管,會由於定進等原因造成檢測結果誤差,「幹混」的樣本能充分混合,檢測準確度更髙。
  他說,北京金准醫療違規對「5混1」和「10混1」樣本進行3管混檢,已經超過了「20混1」的稀釋極限,屬於準確度更差的「濕混」。因此,當被混合的3個試管中,其中一個試管有新冠陽性病毒,在混合檢測後將會稀釋病毒的濃度,或造成「假陰性」的結果;而即使檢測出了陽性病毒,那也會因爲無法確定病毒來自哪一管,要再對3管各自進行檢測,需多消耗幾個小時,令效率變低。
  5月21日被北京警方通報查處的朴石醫學,或也與檢測樣本不足有關。據北京市房山區政府網披露的消息,5月14日,監督員發現位於北京市房山區廣陽大街9號1幢3層315〜323的朴石醫學「原始檢測數據明顯少於樣本檢測數量」。
  據悉,北京市衛健部門已吊銷朴石醫學的《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市場監管部門已立案查處。根據衛健部門移送的案件綫索,5月21日北京警方宣布,將朴石醫學實際控制人周某某(男,38歲)、法定代表人武某某(男,37歲)等6絲取刑事强制措施。
  朴石醫學的電話已經無人接聽。張君分析說,原始檢測數據難以作假,如果明顯少於樣本檢測數量,有可能是如同北京金准醫學一樣,多管混檢所致,也有可能是沒有檢測就上傳了樣本檢測報告。
  他希望原因是前者,「多管混檢是爲了牟取不當利益的投機取巧行爲,像是偷東西,而僞造檢測報告會切實危害公共安全,更像是殺人。」
  近半年,其他地區也曝出核酸檢測實驗室的問題。今年1月,在河南的「金域醫學」一名員工因「實施了引起新冠病毒感染肺炎傳播或者有傳播嚴重危險的行爲」被蒈方逮捕。4月,安徽合肥的「和合醫學」「諾爲爾醫學」兩家實驗室在區域核酸檢測中,「超能力承攬檢測業務」、嚴重超過承諾時間出具檢測報告,甚至還出具「假陽性」報告。而在5月,上海中科潤達精准醫學檢驗有限公司被曝出具「假陽性」結果。
  「假陰性」或因控制成本導致的超世混檢,可能會傳播疫情,而「假陽性」却是出於對疫情擴散的過度謹慎。「這兩者的邏輯是相反的。」張君說,假陰性和假陽性頻出,意味著在抗疫壓力下,部分第三方檢測機構質量體系開始變得混亂。
  疫情下的擴張
  根據國家衛健委披露的數據,目前全國具有新冠病毒核酸檢測資質的實驗室約1.3萬家,取得核酸檢測資格的技術人員15_3萬人。
  在各地檢測資源不足的情况下,第三方檢測機構得以人場補充。2021年2月17日,國務院印發《大規模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實驗室管理辦法(試行)》,其中規定,大規模檢測實驗室應當同時符合以下六項條件:
  取得《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的醫療機構,或取得《事業單位法人證書》;醫療機構實驗室應當符合《醫療機構臨床基因擴增檢驗實驗室管理辦法》的要求;按照規定規範開展室內質控,並參加省級及以上衛生健康行政部門委托臨床檢驗中心或其他機構組織的實驗室室間質評,且最近兩次質評結果合格;具備經過衛生健康行政部門審核備案的生物安全二級或以上實驗室條件;近兩年內未受行政處罰,信譽良好;省級衛生健康行政部門根據檢測時效要求規定的其他條件。
  上述辦法還規定,承擔設區的地市級以上城市大規模新冠病毒核酸檢測的實驗室,除具備以上條件外,原則上還應當具備每天檢測至少5000管的能力。
  爲應對奧密克戎的侵襲,今年2月起,北京市衛健委開始定期公布本市符合相關法律法規規定、質量評價合格的第三方機構名單,其中2月、3月和4月審核合格機構數量分別是71家、70家和66家,共計207家。
  被替方查處的三家核酸檢測機構均在新冠疫情中進行擴張。
  北京中同藍博注册於2007年3月2日,法定代表人是張火兵,股權穿透之後,其大股東是中國核工業集團有限公司(下稱中核集團)。
  據今年3月中核集團官方微信號的一篇文章介紹,這家央企的核酸檢測板塊,由其全資子公司「中國寶原投資有限公司」(下稱中國寶原)負責。早在2020年大年初二,中國寶原所屬「武漢中同藍博」作爲核領域首家核酸檢測機構馳援武漢,而截至2022年3月,中國寶原共有12家醫療機構提供核酸檢測服務,僅2021年便爲社會提供檢測870余萬例,其中就包括北京中同藍博。
  北京金准醫學的核酸生意也在今年初剛剛迎來擴張。該公司法定代表人爲王學剛。其由北京金准基因科技有限公司(下稱北京金准基因)全資控股,而在北京金准基因對外投資的公司中,除了北京這家實驗室,還包括哈爾濱和河北的金准醫學檢驗實驗室,成立時間分別是今年的1月24日和4月19日。
  王學剛持有哈爾濱精准基因超過三成股份,是大股東。股權穿透之後,他同時也是被警方查處的北京金准醫學的大股東及法定代表人。
  朴石醫學注册於2020年11月20日,法定代表人爲武彥峰,北京京畿分析測試中心有限公司持股75%。工商信息顯示,在2021年3月26日,這家大股東公司還投資了遼寧京畿檢驗檢測技術有限公司。
  監管成當務之急
  中國核酸檢測已經花了多少錢?據華創證券研究所測算,疫情至今核酸費用約3000億元,其中今年的前4個月裏,這筆花銷迎來「爆發」:核酸檢測或超200億人次,人均近15次,已花費近1500億元。
  怎麽支付這筆賬單?國家醫保局有關負責人在5月26日公開表示,參保患者看病就醫時發生的核酸檢測費用,可以按規定由醫保基金支付,而對於常態化核酸檢測,所需費用由各地政府承擔。
  而與此同時,常態化核酸檢測的費用也在進一步降低。5月22日,國家醫保局等多部門印發《進一步降低檢測價格的通知》,要求檢測機構多人混檢將按照不高於每人份3.5元的標準計費,若檢測機構僅提供樣本轉運及檢測服務的,需進一步降低計費標準。
  張君認爲,核酸檢測生意的利潤空間正在縮小。「如果再算上人工採樣的成本,每人份3.5元可能剩不下什麽利潤,甚至有可能虧損。」他說,核酸檢測機構對虧損的承受能力各有不同,一些小企業很有可能爲了利益鋌而走險。
  「我們相當於是牆內損失牆外補。」張君透露,他所供職企業在國內開展業務幾乎處於虧損狀態,只能靠在海外定價髙的核酸檢測利潤補救,「在我們企業去年的年報裏,海外的利潤比總利潤要高,這意味著國內是賠錢的。」
  但他認爲,對大企業來說,在國內把價格壓低,是踐行防疫大局下的企業社會責任,「但是對小公司來說,沒有海外業務輸血,一旦虧損就要面臨生和死的問題,就很難繼續」。
  隨著疫情結束,核酸檢測業務也會結束^張君預測,核酸檢測不可持續,「浪潮退去之後,不少企業會面臨虧損」。
  在國務院管理辦法中規定,參與大規模核酸檢測的實驗室應「近兩年內未受行政處罰,信譽良好」,但《中國新聞周刊》記者梳理發現,在今年1月26日,北京金准醫學曾受到海澱區衛健委的行政處罰,原因是「任用非衛生技術人員從事醫療生技術工作」,罰金1000元。更早之前的2021年11月18日,北京金准醫學因「提供不其實的統計資料」被北京市海澱區統計局給予警告和罰款5000元人民幣的行政處罰。而在2020年6月12日,北京中同藍博因違反《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被豐台區生態環境局處以行政處罰,但不予行政罰款。
  除此之外,還有其他機構在2021年6月因違反《醫療器械監督管理條例》和《醫療器械監督管理條例》,被市場監督管理局行政處以罰款43.11萬元;有的機構在今年3月因未將醫療廢物按類別分置於專用包裝物被處罰;還有的機構在今年3月因違反《價格法》,被罰款25萬元。
  張君供職的公司是一家A股上市公司,也爲這一輪北京的常態化核酸檢測提供服務。據他介紹,在審核第三方檢測機構時,最看重的是行政許可和技術許可,即衛健委的備案、通過批准的P3實驗室(即生物安全三級實驗室)和實驗室室間質評,而對於行政處罰記錄的忽略,則可能因爲情况緊急。
  除了第三方檢測機構,也有「個體戶」入局引發混亂。
  北京昌平警方5月22日通報,兩名男子通過僞造、購買虛假護士執業證書,騙取從事核酸採樣資格,5月21日,2人參與昌平區十三陵鎮某核酸檢測點採樣工作時,被檢測機構巡檢工作人員發現其資格造假,後被昌平警方抓獲。
  而5月27日的發布會上通報,5月25日,在通州區宋莊鎮某小區內,一女子未穿著防護服,上門採集核酸樣本並收取費用。接群衆報醫後,民蒈將正在違規採樣的李某(女,39歲)查獲。經查,李某不具備核酸採樣資格,夥同陳某(男,30歲)、謝某(男,35歲)違規從事樣本採集工作。目前,三人已被通州警方依法採取刑事强制措施。
  對亂象進行監管成了當務之急。5月27日的發布會上,北京市衛健委副主任、新聞發言人李昂對北京金准醫學事件表示,這起嚴重的核酸檢測質量安全事件增加了疫情防控難度,干擾了疫情防控大局。
  他說,這起事件也反映出本市核酸檢測監管還存在漏洞和薄弱環節,將嚴查隱患,嚴把環節,嚴堵漏洞,對於違法違規行爲絕不手軟,發現一起查處一起,確保核酸檢測質量安全。
(苑蘇文/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