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港擋潮閘未能定案或涉及各地利害關係

  立法會土地委員會日前完成跟進防災減災公共工程之規劃及建設事宜。跟進防災減災公共工程之規劃及建設報告書提到多項主要大型工程的規劃及建設進度,包括內港擋潮閘、內港南雨水泵站及下水道、外港堤圍優化、路環西側防洪排澇總體方案等。與會的政府代表在解釋內港擋潮閘工程計劃多年仍未能動工,政府也沒有公佈預算及時間表的問題時表示,擋潮閘工作一直有進行,但由於項目涉及鄰近多個地區,必須顧及各地區關注的問題。且擋潮閘牽涉問題複雜,不能僅依據《仿真驗證》總結報告就立即落實興建,須取得各方共識。政府代表還表示,將會再與各方評估正式的建設時間。
  政府代表所指的擋潮閘計劃牽涉的問題複雜,涉及到鄰近多個地區,必須顧及各地區關注的問題,究竟內情如何,我們作為外人,不得而知。但從政府代表所言的字裡行間,及人們的直覺感受,可能涉及到濠江水道,以至前山河兩岸各方,包括澳門特區、珠海市及中山市的利害關係,有的地區受益,有的地區未能受益,甚至可能受損。
  顧名思義,內港擋潮閘所發揮效益的區域,主要是濠江水道兩岸。主要受益的是東岸的澳門特區尤其是內港一帶,西岸的珠海灣仔一帶則是屬於「可有可無」,甚至「多一事不如少一事」。這是因為,灣仔一帶的地域,與澳門內港不同。澳門內港的填海工程,是一百多年前進行,當時的技術沒有今天的先進,而且當時的設計者也無法預料到一百多年之後,十字門周邊及馬騮洲水道一帶尤其是橫琴、灣仔大填海,大幅收窄海面,造成類似形成錢塘江海潮的「喇叭口」效應,當天文潮漲潮時,萬馬奔騰而來的海潮,無處疏導宣泄,就在狹隘的水道內積聚起來而抬高水位,因而導致內港一帶水浸。如果再加上恰巧天降暴雨,雨水排泄不及,雨水與潮水「內外夾攻」,內港水浸就更嚴重,尤其是在颱風挾帶海潮撲入濠江水道之時,澳門內港一帶可能會慘遭滅頂之災,「山竹」的慘象至今仍然讓人們心有餘悸。
  而灣仔不同,灣仔本來的地勢就比澳門內港要高,而且填海工程也是在近年才進行,此時已有科學理念及數據,就像澳門近年來的多項填海工程計劃那樣,填海地的地面高出海平面較多,因而即使是有「喇叭口」效應,也即使是「潮水與雨水兩面夾攻」,都沒有發生水浸災害。因此,濠江水道的西案亦即灣仔、銀坑一帶,根本不需要這個擋潮閘。當然,由於擋潮閘是澳門特區出資興建,珠海市不用掏錢,因而也是無所謂。但卻擔心,在擋潮閘落閘時,灣仔的船隻不能出入港。其中既有民用船艇,包括瀏覽澳門周邊風景的海上旅遊觀賞船,也有公務船隻,包括海警、海關、港務管理等領域的船艦,前兩者還帶有準軍事的性質。最近才有報導,在澳門七月間疫情爆發期間,為保障澳門第四跨海大橋項目建設的順利推進,灣仔海關為項目建設用的砂石、橋樑鋼結構、大型工程機械設備及零部件等供澳物資出口開闢「綠色通道」,主動對接了解企業出口計劃,提供二十四小時預約通關、隨到隨查等服務,並針對部分物資體積大、價值高的特點,依托視頻監控系統全程開展吊裝監管,不斷強化監管優化服務,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發展保駕護航。這當然就涉及到必須出動海關船艇,前往裝載這些設備材料的貨船進行查驗。如果擋潮閘經常落閘,可能會對海關的工作帶來某些不便。海警船艇出海巡邏也是如此。當有涉及到國家安全或地區安全的緊急任務要出警時,恰遇擋潮閘落閘,這個矛盾衝突就顯得非常嚴重突出。
  還有一個問題,就是與澳門的利害相關。那就是,當擋潮閘遇到大海潮必須落閘時,珠海中山也恰逢連場大雨,前山河溢滿,必須打開石角咀水閘排泄,湧往濠江水道,澳門內港就形成另一種類型的「內外夾攻」,即石角咀洩洪的水量抬高濠江水道的水位,頂住了澳門同時也天降大雨排泄出濠江水道的雨水。在此時,內港擋潮閘的功能就將完全被抵消,擋得了海潮卻擋住了前山河下洩的洪水無法排落大海,擋潮閘建了等於未建。
  前山河兩岸已經今非昔比,「鳥槍換炮」,不再是農田漁罾,而是匯集了珠海最給力的國企「格力」及最豪華的住宅區。因而當由五桂山發源的前山河滿溢時,只能是向濠江水道泄洪。此前,前山河尚未進行綜合治理之前,內港一帶經常有很多水浮蓮,就是由石角咀水閘泄洪而來。恰好此時擋潮閘落閘,洪水排不出去,濠江水道就變成了聚水盤,內港又勢將是「一片汪洋都不見」。
  在這裡,還讓人有所思考的是,據說對擋潮閘進行仿真模擬測試的單位,是珠海「格力」。而「格力」的總部就在前山河北岸,在進行試驗時,或者會將擋潮閘會否對「格力」造成影響的元素也考慮進去。如果是這個因素介入,對擋潮閘的評價就未必很正面樂觀。
  此前,在思考內港整治問題的時候,必須將內港船運、碼頭等因素作為主要因素。但隨著港珠澳大橋的開通,港澳之間的貨運大多已經從海運改為陸運,也隨著內港的一些碼頭遷往九澳碼頭,內港的碼頭及航運功能逐漸減退。因而有不少碼頭改為其他用途,甚至是荒廢,最近工務局就收回荒廢碼頭所佔的土地。既然如此,「長痛不如短痛」,徹底改革內港,將內港的功能改變。沿現有內港一帶碼頭外緣修築「防潮長堤」,既可以擋潮,也可以擋洪,而且堤面可作為輕軌市區西線的軌體及闢建為繞城快速道路。而在「防潮長堤」與內港沿岸正在建設的內港雨水擋牆(泵站)之間的水域,就作為巨大的蓄洪池,以代替曾經規劃的司打口和逸園狗場等地的「地下蓄水池」,可能效能更大。
  在國務院確定將八十平方公里海域劃歸澳門特區之後,濠江水道「習慣管理線」東側的水域,更為明確地劃定由澳門特區管理。因而「防潮長堤」只是在澳門一側海域修建,完全不佔珠海一側海域,也就與珠海沒有關係,不會產生利益衝突。雖然也須向中央申請,但從設計、興建到使用、管理,澳門特區可以完全「操之於我」,自主性較強,避免了那些無謂紛爭。而且,佔用澳門一側的水域面積不多,漁船仍有較多水域可以灣泊,也不會形成矛盾衝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