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澳門選拔載荷專家激勵多項正能量元素

  中國載人航天主任辦公室二日表示,中國第四批預備航天員選拔工作已于近期啓動,將首次在港澳地區選拔載荷專家。澳門特區政府民航局等部門隨即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在澳門選拔載荷專家的基本條件。據介紹,選拔工作由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組織,中國航天員科研訓練中心實施,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協調,協辦單位包括澳門特區政府民航局、教育及青年發展局、衛生局。在澳門選拔的載荷專家,將擔任在太空進行空間實驗研究,以及操作空間實驗設備等科研工作。載荷專家澳門區選拔對象的基本條件是,年齡在三十歲至四十五歲之間的澳門特區永久性居民中的中國籍公民,從事不少于三年有關醫學、生物學、心理學、物理化學、機械或電子工程、天文學等相關專業領域,擁有博士學位,幷且具備良好健康狀况。選拔共分初選、複選和定選三個階段,特區政府已開展報名工作,報名期限自即日起至十月十七日。澳門特區政府民航局局長陳穎雄表示,載荷專家澳門區選拔充分體現了國家對澳門的關愛和支持,希望澳門志願參與航天事業的人積極參加。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在國慶假期宣布將首次在港澳地區選拔載荷專家,這是國家在國慶期間送給澳門特區、澳門青少年和科學工作者的「國慶禮物」,物重情義更重。不但體現了國家對澳門青年人才培養的重視,意味著澳門學生未來也能在國家航天事業中擁有一席之地,而且也爲澳門青少年打開了一道理想之門,將激勵澳門學子努力提升、實踐自我,將個人力量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據相關信息透露,澳門獲得一個選拔載荷專家的名額,而整個選拔工作的過程需要一年半。站在澳門青年尤其是科技工作者的立場,當然是希望能有人獲得選中。不管其是澳門土生土長,還是「海歸」或新移民,都是澳門特區尤其是青少年和科學工作者的榮耀。即使受到各方面主客觀條件的限制,第一次選拔未能有人雀屏中選,但也已激勵廣大青少年們學習航天科技的濃烈興趣,並專心投入,總有一天會有人獲選,在經過訓練後,代表濠江兒女傲遊太空,進行航天載荷科技實驗工作。
  國家在澳門選拔載荷專家,激勵多項正能量元素。其一是顯示國家對澳門特區尤其是青少年的信任。因為選拔載荷專家的其中一項重要條件,是愛國。據香港特區政府宣布,選拔對象的家庭主要成員應熱愛祖國、擁護「一國兩制」方針、遵守國家憲法及香港基本法、無犯罪記錄等,但不必是共產黨員。而在澳門宣布啟動選拔工作時,並未談及這項條件。這就顯示,國家完全相信及信任,澳門青少年是天生的愛國者,其家庭的主要成員也是熱愛祖國、擁護「一國兩制」方針、遵守國家憲法及澳門基本法的。因而在澳門進行選拔工作時,就無需刻意強調這項條件。這除了是在向澳門選拔載荷專家這個議題上,凸顯了國家對澳門的信任之外,在具體的人選條件方面,也折射了對澳門居民的信任。
  其實,即使是在澳門宣示該項條件,應當說也比較容易實現,並與香港正好是「相反」,香港可能是「專」的方面比澳門突出,但「紅」的方面卻比不上澳門。然而,在「港區國安法」實施及完善選舉制度之後,香港也將會「紅」起來。而澳門在國家選拔航天載荷專家之後,無論是特區政府的施政方向,還是青少年的專業學習興趣,都將向國家航天科技實行大傾斜,因而將必然促進澳門在「專」方面後來居上,不遑香港多讓,因而將會是澳門與香港一道又紅又專,比翼齊驅。
  國家對澳門的信任,直接體現在航天事業這個極為尖端的科技專業,也是對政治的要求極為嚴格。實際上,航天系統直屬於中國人民解放軍,因而如獲得選拔載荷專家,等於是「參軍」。走出這一步,將為未來港澳青年可以參軍報國,經受鍛練,及學習技能,打下基礎。筆者曾多次建議,全國人大常委會修訂《兵役法》,將服兵役對象擴延至港澳青年。現在已經透過選拔載荷專家,打開參軍的第一步,而且還是最高的「層級」,因而就是大突破。在港澳居民已經可以報考內地公務員之後,港澳青年就可籍著載荷專家的選拔,圓參軍服兵役之夢。
  其實,澳門青年參軍報國,早有先例。不要說是一九四九年之前,尤其是在抗日戰爭中,澳門就有許多熱血青年,參軍抗日。既有參加國民黨的軍隊的,也有投身共產黨領導的游擊隊的。其實,即使是參加國民黨軍隊者,也是共產黨黨員,如壯烈犧牲的廖錦濤等人。一九四九年之後,也有回內地讀書的青少年,後來參軍服役。因此,允許港澳青少年參加服役,等於是恢復以往的優良傳統。
  其二是鼓勵澳門青少年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國家首次在澳門選拔載荷專家,讓一直夢想成爲航天員的澳門青年有機會夢想成真,而借培訓澳門青年參與引以爲傲的國家航天任務,除了讓澳門青年人提高對創科興趣,亦可成爲澳門青少年的愛國教育課,培養他們的民族認同感。這反映了國家向來關心澳門青年的發展,一直想方設法開放更多渠道,讓青年抓緊把握國家發展機遇,幫助澳門青年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澳門回歸後不久,國家首位航天員楊利偉搭乘「神舟五號」飛船歸來後訪問澳門,在無數澳門青年心中埋下航天夢的種子。去年十二月,約一百七十名澳門中小學生參加了中國航天員翟志剛、王亞平和葉光富在「神舟十三號」為他們教授的「太空課堂」,這次「天地對話」讓澳門學生大開眼界,萌發「我也要當『太空人』」的美好願景。相信,這次選拔工作進一步激發澳門青少年投身國家科創事業的動力,澳門青少年的視野會更加廣闊,對祖國國情的認識及國家認同感都會加深,更為自覺地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其三是間接促進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提升科技產業的位階。在過去,澳門不但是經濟結構單一,而且在太空科技產業方面更是一片空白。後來,有科大等大學參與了國家航天科技的研究工作,但尚未形成新興產業。希望在透過在澳門選拔航天載荷專家後,激勵更多青年參與航天科技的研究,尤其是機器人、AI、生物醫學、機械、能源及材料等相關領域的研究。如果轉化成為產業,就能在一定程度上,成為經濟適度多元發展中的「一元」,有利於「科技興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