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歲公民權「修憲」聰明反被聰明誤

  將於十一月二十六日進行投開票的「九合一」選舉,其實是「公投復決綁大選」。被捆綁在一起進行投開票的,是首次進行全民復決的「修憲案」,案由是「十八歲公民權」,亦即投票權年齡從二十歲改為十八歲,同時也要將除「總統副總統」和縣市長以外各項公職的被選舉權的年齡從現行「憲法」規定的二十三歲改為十八歲。
  「十八歲公民權」,這是朝野共識,「有賺無蝕」的「生意」,因而在人們的想像中,將能輕易獲得通過。實際上,「立法院」在表決「十八歲公民權」的「修憲案」時,是全票通過的,不但沒有反對票,連棄權票也是零票。按此邏輯推理,該「修憲案」在交付「公民復決」時,也應當不但是可以跨過「門檻」,而且甚至還可以高票「同意」通過。
  這是蔡英文志在必得的結果,在第一次付交「公民復決」的「修憲案」獲得通過後,她就可以「乘勝追擊」,立即部署其他議題的「修憲案」,爭取在完成「立法院」提案及公告等法定程序後,復交二零二四年一月的「總統」和「立委」大選時捆綁投票。這樣,蔡英文就可建立自己在「修憲史」上的歷史地位。而且,在下一步的「下調『修憲』門檻」的「修憲案」成功之後,就可為未來進行「台獨修憲」鋪平道路,「想獨而不敢獨」的蔡英文,實現「成功不必在我,成功必定有我」的「宏願」。
  但似乎是蔡英文過於樂觀了,現實情況確實與蔡英文的願景背道而馳,被認為「最容易」的「十八歲公民權」「修憲案」,極有可能過不了「公民復決」這一關而夭折。實際上,近日有幾個執行機構都是具有民進黨背景的民調,都顯示「十八歲公民權」將會在「公民復決」中被否決。既然按照台灣地區的民調操作規律,連在問卷設計中對民進黨有利的民調,都樂觀不起來了,那麼現實情況就更不樂觀了。
  其中一個不樂觀的民調機構,是台灣民意基金會。其執行長游盈隆是民進黨黨工職出身,曾出任過民進黨「黨校」凱達格蘭學校的副校長、民進黨副秘書長,民進黨官方智庫新境界文教基金會副執行長,及海基會副董事長、「行政院研考會」和「陸委會」副主委,其研究專業為投票行為,是台灣在民意調查與分析問題研究的學者,民進黨的民調系統即為其擘畫。二零零零年「總統」選舉,游盈隆擔任陳水扁競選總部副總幹事,是陳水扁倚重的民調分析專家之一。不過,在二零一九年六月二十三日,游盈隆以民進黨「維持現狀」、「立法院」廢除「公投綁大選」、蔡英文拒絕特赦陳水扁和破壞初選制度等為由宣佈退出民進黨。其實據說是不滿蔡英文拒絕提名他在新北市參選「立委」。因此,他所主持設計的民調問卷,多對蔡英文不利,但卻仍然是維護民進黨及其「神主牌」。
  據台灣民意基金會本月十八日公佈的民調數據顯示,二十歲以上台灣人中,四成七基本上同意「凡年滿十八歲公民皆可參選『立委』、市議員等各級民意代表等」,約五成不同意,不同意者比同意者多二點四個百分點。游盈隆表示,台灣社會對「十八歲被選舉權」的疑慮很深,意見嚴重分歧。未來一個多月,當社會各界廣泛討論該議題利弊後,該「公投」的合理性必會受到質疑,很可能無法通過門檻。他說,若說這是因為「立法院」立法技術偏差,兩案併成一案,就算不是政治動機不良,但連帶造成「十八歲選舉權」「修憲公投」沒過,不能不說是「憲政史」上的一大遺憾。游盈隆強調,目前僅有兩個國家試行年滿十八歲便可參選國會議員,就連美國、法國、日本等民主國家都仍有一定年齡限制,一般在二十三至二十五歲以上,更重要的是此事「從未在台灣社會被廣泛討論」。
  另一個不表樂觀的民調數據,是由「壯闊台灣聯盟」發起人吳怡農和台灣青年民主協會最近共同發布「十八歲公民權」「修憲復決」的全台性民調。該民調結果指出,支持「修憲案」、且會去投票的民衆只有百分之三十九點五,距離通過門檻還有十點五個百分點,相當於二百萬票以上的差距。且各政黨支持者對該議題看法分歧,民進黨百分之三十七點六支持者力挺,台灣民衆黨百分之四十點四,中國國民黨僅百分之二十九點八。而且有超過一半的人(百分之五十三)都不知道原來年底除了地方選舉,還有此案要「公投復決」。
  吳怡農出身於深綠家庭,其父親吳乃德很早就參加「黨外」活動,並因有「台獨主張」而遭到「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拒聘。其伯父吳乃仁是民進黨「新潮流系」的創「流」大佬之一,曾任民進黨秘書長等重要職務。吳怡農本人也曾任民進黨官方智庫新境界文教基金會的副執行長,並曾當選民進黨台北市黨部主委。吳怡農在二零二零年「立委」選舉時的對手是國民黨的蔣萬安,在競選過程中倡議降低公民權門檻至十八歲;在成立壯闊台灣聯盟後,他倡議十八歲公民權的「修憲」應當獨立處理、優先推動。
  由此可見,即使是最熱衷支持「十八歲公民權」的深綠人士,都對該「修憲案」的「公民復決」前景表達悲觀。而從他們的推論看,這因為是遇到兩大「罩門」。其一是將選舉權和被選舉權「打包」進行「公民復決」。這是因為,雖然台灣地區的民眾基本上贊同十八歲投票權,但卻對十八歲被選舉權卻是意見分歧,持反對意見者多於贊同者。但「中選會」卻是將兩項議題綑綁在一起付交「公民復決」,「十八歲投票權」就將會被「十八歲被選舉權」「拖下水」了。如果是將這兩個議題分開兩張復決票,或是一張復決票中有兩個選項,可能就會科學及準確一些。
  其二是該「修憲案」的流量很低,有過半民眾不知道此案。盡管將會舉辦四場電視辯論會,但也將因為「十八歲公民權」是朝野共識而擦不起火花,因而無法「造勢」。而這次「九合一」選舉,沒有明星級的候選人,本來投票率就將會不高,因而「修憲案」要獲得九百六十五萬張同意票,就更是「不可能任務」。實際上,蔡英文競選連任時,得票創歷史新高,但她獲得的八百一十七萬餘票,離「公民復決門檻」仍有近一百五十萬票的差距。四年前的「九合一」選舉,在「韓流」效應下投票率高達百分之六十七;當年合併舉行十項全台性「公投案」,但每項「公投」領票人數都只有一千一百萬上下,無論正反方,獲得最多票數的「同意降低火力發電量」,僅有七百九十五萬票。
  因此,蔡英文當局對首次交付「公民復決修憲案」的安排,是聰明反被聰明誤。如果被否決,今後要進行「修憲」就更為艱難。而且,蔡英文本人的管治權威也將大受損貶,與「九合一」選舉民進黨可能慘敗的效應疊加,蔡英文將會提前「跛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