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大產業發展關鍵在琴澳融合

  明年度施政報告首度明確「1+4」適度多元發展策略,優化產業結構,爭取未來非博彩業佔本地生產總值約六成的比重。相關定位清晰,體現政府對包括四大產業在內非博彩業的重視,惟要發展好新四大產業,除了創設條件,包括法制、人才、扶持政策等,關鍵更在琴澳融合。
  無可否認,博彩業在澳門歷史悠久,長期在經濟中佔據重要地位,的確具有舉足輕重的影響。1997年,澳門經濟雖然說是有四大支柱:旅遊博彩業、出口加工業、建築地產業和金融保險業,但博彩業佔據絕對的優勢地位。澳門回歸以後,實現開放賭權,港資、外資紛紛入局,引入資金、人員和管理,促成市場競爭。經過這二十多年運作,雖然「個餅」越做越大,為社會發展、經濟增長、民生福利、財稅收益帶來一定規模效應,但也導致經濟過度依賴博彩業,同時衍生不少問題,例如客源過於單一,結構不健康。而澳門因產業結構單一、客源市場單一,好景時雨露均霑,全社會受惠,將澳門經濟帶到一個又一個的歷史新高;逆境時,市場瞬間如骨牌般倒下,至今尚未站穩。特別是今年深受疫情考驗,特別是受「6.18」疫情衝擊,經濟面臨前所未有的下行壓力,主要經濟指標明顯下滑。各方明白再不能一業獨大,必須破局。
  特區政府沒有否定博彩旅遊業,強調需要加強規範,推動行業健康持續發展,不能影響國家及地區安全。明年度施政報告重點提及在促進經濟復甦、提振整體經濟的同時,堅持不懈採取「1+4」適度多元發展策略,優化產業結構。「1」就是按照建設世界旅遊休閒中心的目標要求,促進旅遊休閒多元發展,做優做精做強綜合旅遊業。「4」就是持續推動大健康、現代金融、高新技術、會展商貿和文化體育等四大重點產業發展,逐步提升四大產業的比重,爭取未來非博彩業佔本地生產總值約六成的比重。這為居民對於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的願景,描繪出更清晰的雛形及訂立要努力達到具體目標。
  就此,明年度施政報告詳細羅列出四大重點產業的發展方向。包括未來要加快大健康產業發展,加強與北京協和醫院合作,以建設國家區域醫療中心為契機,致力發展面向粵港澳大灣區及周邊地區的區域性腫瘤治療、醫學美容及其他專科治療服務。因此,需加快相關配套基礎設施建設,制訂行業監管標準,完善相關法律建立和醫療器械、化妝品、醫藥產品監管制度,引進和培育有關企業,集聚專業人才。特區政府將積極推進建設中藥檢測中心,爭取經澳門註冊的中成藥產品在深合區生產和有序進入內地及國際市場。同時,制訂出台「澳門監造」、「澳門監製」、「澳門設計」標誌的申請流程和管理制度,以及進一步發揮粵澳合作中醫藥科技產業園的平台作用,持續運用「以醫帶藥」模式,推動中醫藥國際化。
  現代金融方面,將先以債券市場、財富管理、融資租賃、人民幣清算、私募基金和綠色金融為發展重點,建設聯通世界、服務國家「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對外金融服務平台,特別是中葡金融服務平台。持續優化債券市場軟硬基建,開展與國際中央證券託管機構(ICSD)的對接工作,適時推出與債券相關的產品及增值服務,擴大國際投資者規模,盡快出台鼓勵來澳發債的補助政策。加快「證券法」及相關配套法規的制訂工作;完善私募基金相關法規,推動私募基金業務發展。推出第二階段快速支付系統,力爭完成構建金融基建數據中心。加強金融人才培養和引進工作。
  同時,鼓勵科技創新和科技產業發展。積極建設「中葡科技中心」,吸引葡語國家科創項目落戶澳門、深合區和粵港澳大灣區。完善科技發展體制機制,促進產學研合作,組織澳門和深合區的基金、科企及高等院校等共建產學研聯盟,加強科研成果轉化。逐步培育高新科技企業,吸引境內外高科技企業、人才落戶澳門。落實推行科技企業認證制度和支援措施,向科技企業提供更多支援配套措施。
  會展商貿及文化體育方面,持續促進會展業市場化、專業化發展,培育「產業+會展」新業態,延伸會展產業鏈。支持更多大型國際展會落戶澳門。推廣商務休閒旅遊,延長商務客在澳的逗留時間,帶動更多商貿合作和旅客消費。善用鄭家大屋、崗頂劇院、海事工房等歷史建築空間,引入體現本地特色的長駐品牌演出項目。充分發揮「體育+」的作用,借助舉辦第七十屆澳門格蘭披治大賽車及籌備第十五屆全國運動會的契機,將更多旅遊和文化元素融入各項活動,打造具吸引力的體育盛事品牌。督促博企落實非博彩項目承諾,舉辦各類國際級文化體育盛事活動。
  觀乎施政報告洋洋灑灑用近千字篇幅,從不同維度為新興產業創設條件,包括法制、人才、扶持政策等,體現政府對四大產業的重視。但要發展新興行業,配套軟硬件難一步到位,只能從實踐過程中不斷優化完善。有學者就表示,明年經濟復甦和產業多元始終放在施政重點第一位,充分體現特區政府對經濟復甦、適度多元的決心。此外,施政報告明確提出爭取未來非博彩業佔本地生產總值約六成比重,認為符合澳門客觀實際的產業結構,體現「適度多元」發展目標。疫下博彩業比例下降,非博彩業比例上升,但這是特殊環境下的結構。在正常時期,非博彩行業佔經濟比重達六成,意味着博彩比例約四成,既肯定博彩業所帶來的稅收,在本澳民生、福利開支上有重要作用,也提出包括四大產業在內的非博彩行業的長遠發展目標,認為本澳有條件、有能力達到這一發展目標。大健康、現代金融、高新技術及會展商貿和文化體育,本身在澳已有一定發展基礎。如大健康產業,在過去的中醫藥產業基礎上,結合未來離島醫院、博企醫療旅遊的設施上開展合作,拓展新發展空間。現代金融、會展商貿和文化體育本身已有一定競爭優勢。高新技術方面,本澳有多個國家重點實驗室,科研成果有質量、有保證,未來要加強產學研合作,把科技成果轉化為產品,再打造成新產業,提升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潛力及空間。
  其實,社會曾有聲音質疑澳門發展四大產業的可行性,擔心澳門發展四大產業會對博彩業造成衝擊,容易「顧此失彼」。這種擔心不無道理,但就現實而言,要達到經濟適度多元以利可持續發展,必然有所捨才有所得,且這種定位是還國家從發展大局給予肯定及支持的,這是大勢使然。國務院副總理韓正早在九月專題會議時就強調指出,祖國始終是澳門保持長期繁榮穩定的堅強後盾。特區政府要堅持不懈做好防疫情、穩經濟、紓民困工作,中央將在基礎設施建設、重要民生工程、經濟適度多元發展等方面給予全力支持,積極回應廣大澳門同胞的關切。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正式掛牌已一周年,建設的初心就是為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創造條件。因此,中央及澳門政府對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的發展形成了基本共識:橫琴的空間還是比較有限,發展新興產業絕不是「來者不拒」,什麼產業都可以上,而是要有所為、有所不為,更不能搞成註冊經濟和所謂的「總部經濟」,而是要發展實業、解決就業,形成實實在在的「人氣兒」。可見中央對深合區發展決心之堅。
  目前,社會各界對四大產業的發展都拭目以待,惟四大新產業發展關鍵在於琴澳如何進一步融合。行政法務司司長、深合區管委會常務副主任張永春此前曾表示,按照深合區總體規劃規定,深合區與澳門特區的法律制度需要趨同,這方面需要大量工作,並非一時半刻可做到。深合區「一線」、「二線」分線管理制度對下一步發展非常重要,有關制度十分明確,但操作過程中遇到相當多困難。
  除了產業及稅收等發展,隨著「一線」、「二線」分線管理制度落實,將便利人員到深合區,張永春舉例如澳門人帶著叉燒飯過關深合區是否可行,若不解決相關問題,對深合區發展、澳門居民到深合區的生活便利帶來相當多困難,會朝著通關便利及生活過關無感化的方向發展,即在深合區生活及工作與澳門沒有太大分別。接下來將做好相關工作,令深合區發展促進澳門產業多元化,令澳門居民就業、就學及生活空間有更大的發展。若未來真如張司所形容能達到生活過關無感化,無疑將對澳人赴琴工作生活產生極大的推動力。
  事實上,深合區掛牌一年多以來,在中央大力支持、粵澳雙方共同努力下,圍繞「一條主線」和產業發展、民生融合、規則銜接等重點工作全面推進深合區各項建設,澳琴一體化發展取得階段性重要成效。包括組建深合區政策研究和規則銜接專責小組,與國家有關部門保持密切溝通,推動《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總體方案》重大配套政策落地落實,「雙15%」稅收優惠政策及澳門居民個人所得稅優惠政策落地實施,鼓勵類產業目錄、放寬市場准入特別措施、首批授權事項清單、金融支持深合區建設等重要配套政策正加快推動,印發深合區建設實施方案(2022-2024),提出88項工作舉措。修編深合區總體發展規劃,深度銜接澳門城市規劃。「一線」、「二線」建設重點工作穩步推進,年底前具備封關運作條件。建立「一地兩註、跨境通辦」機制,實現內地和澳門投資者足不出境完成商事(業)登記。深合區的澳企澳資增長,到深合區居住的澳門居民有所增加。
  現代金融產業持續發展。2022年上半年深合區金融業按年同比增長11%。至2022年9月底,深合區金融類企業逾700戶,獲得外商投資股權投資類企業(QFLP)試點資格的企業已達32家,其中15家為澳資企業。推進落實資金電子圍網構建方案。「跨境理財通」業務運作順暢,參與試點的澳門銀行增至9家。截至今年9月底,深合區共辦理跨境人民幣結算金額逾2,216億元人民幣,按年同比增加近29%。
  推動集成電路等科技產業發展。實施集成電路產業發展政策,引入廣東兩大集成電路產業基金,已集聚超過40家集成電路設計企業在深合區實際運作。本澳高等院校積極參與研發,近兩年共有二百五十多名學生報讀微電子、集成電路、半導體相關課程,其中本地學生佔多數。本澳不少研究科目具先進性,吸引內地方面關注,相信未來有更大發展空間。中醫藥等澳門品牌工業產業穩步發展。優化粵澳合作中醫藥科技產業園管理,至2022年9月底,產業園完成註冊企業229家,其中澳門企業59家,產業集聚效應初顯。
  民生融合亦不斷深化。「粵澳社保一窗通」投入營運,粵澳職業技能「一試多證」專項合作正式落地;舉辦2022年「澳門青年實習計劃」;取消橫琴單牌車配額總量限制;為符合條件的在澳外籍人士赴深合區提供更加便利的簽證政策等等。
  目前琴澳正處磨合期,若今年底落實「放開一線、管住二線」,在疫下能免隔離通關,有助兩地人員通勤、貨物及資金流動,琴澳真正融合。明年經濟環境機遇與挑戰並存,企業和居民應持續提升自身技能,應對不確定的未來。特區政府也宜持續推出鼓勵措施,加大宣傳深合區資訊及政策,讓澳人澳企捉緊機遇,政商民三方合力推動本澳經濟加快復甦。希望能如特首賀一誠在施政報告所言,2023年是深化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實現第一階段目標的關鍵一年。特區政府將同廣東省一道,發揚「敢闖敢試、敢為人先」的精神,有效落實深合區建設總體方案,深入推進深合區與澳門「規則銜接,機制對接」,實現主要產業加快發展,民生融合深度推進,持續提升澳琴一體化發展水平,為澳門居民創業、就業和生活提供新的廣闊空間。

(鄒玖勝/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