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二十大代表誕生記

  又是一年金秋時節,中國共產黨即將迎來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屆時,赴京參會的2000多名黨代表,將選出中共新一屆領導層。
  歷經百年風雨,中國共產黨已從建黨時50多名黨員,發展成為今天擁有9670多萬名黨員、在14億人口大國長期執政的世界第一大黨。與此同時,在全球動盪和充滿機遇的時代,中國需要一個堅定、強大的領導層,來確保它成為超級大國。
  因此,選好中共二十大代表,對於開好黨的二十大非常重要。
  那究竟什麼樣的人才能成為黨代表?參加中共二十大的這些黨代表,又是怎麼選出來的?
  據官方披露,中共二十大代表名額共2300個,由38個選舉單位選舉產生。自2021年底,歷時8個月的省級黨委換屆正式開啟,各選舉單位的提名工作也漸次開展。
  今年9月25日,隨著新華社「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名單」的公佈,中共二十大代表已經全部選出。其中,38個選舉單位有35個均分別公佈了代表名單。
  中共中央組織部負責人在答新華社記者問時表示,當選代表結構和分佈比較合理,各項構成比例均符合黨中央要求,具有廣泛代表性,生產和工作第一線黨員代表比例亦得到保證。代表年齡結構合理,文化程度較高,且各個時期入黨的都有代表。
  當選代表來自方方面面:經濟、科技、國防、政法、教育、宣傳、文化、衛生、體育和社會管理等各個領域,省、市、縣、鄉鎮(街道)、村(社區)等各個層級,以及機關、企事業單位、人民團體等各個方面。
  當選代表中,有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入黨的,有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入黨的,有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入黨的,有黨的十八大以來入黨的。其中,改革開放以後入黨的2224名,占96.9%,成為二十大代表的主體。
  從性別來看,男性有1677名,女性有619名,男性占比73%,女性占比27%。
  從民族來看,漢族有2032名,少數民族有264名,漢族占比88.5%,少數民族占比11.5%。
  全部264名少數民族代表,有10人以上代表的民族是9個。其中,滿族37人,藏族35人,回族28人,蒙古族25人,土家族20人,維吾爾族16人,壯族16人,苗族14人,彝族11人。
  值得注意的是,此番公佈的名單為2296名,這意味著有4人因存在「不適宜作為代表」等情況最終未能入選。
  出席中共二十大會議代表資格,屆時還需經黨的二十大代表資格審查委員會確認。在五年前的十九大,共選出2287名代表,最終2280名代表資格獲確認有效。。
  此外,現任副國級以上「黨和國家領導人」均獲中央提名,在35個選舉單位當選。值得注意的是,與其他由黨中央提名到地方參選的候選人不同,中共總書記習近平今年4月在廣西壯族自治區代表團的選舉中,以全票當選。

選舉單位由40個減少為38個,代表名額仍為2300個
  有關中共二十大代表的選舉工作,在去年11月已有部署。
  「二十大代表,應當是全體黨員中千挑萬選出來的優秀分子,是經各級黨組織逐級遴選產生的傑出代表,肩負著9670多萬名黨員、480多萬個黨組織的重托,凝聚著全黨的意志,承載著人民的期望,履行著神聖的職責。」2021年11月,談及出席中共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的黨代表如何產生時,中共中央組織部一位負責人表示。
  據《新聞聯播》2021年11月18日消息,近日,中共中央印發了《關於黨的二十大代表選舉工作的通知》,對二十大代表選舉工作作出全面部署。
  2021年11月19日,中組部負責人就黨的二十大代表選舉工作回答了新華社記者提問。
  這兩則新聞,披露了中共二十大代表選舉工作的多個重點內容。
  其中一個變化,就是選舉單位由40個減少為38個。
  根據官方消息,黨的二十大代表名額共2300個,由全國38個選舉單位選舉產生。
  公開資料顯示,中共十六大和十七大代表選舉時,共劃分為38個選舉單位。但中共十八大和十九大連續兩屆的代表名額,都是由全國40個選舉單位選舉產生。
  新増的兩個選舉單位,就是中央香港工委和中央澳門工委。所謂地方工委,是中共在地方的領導機構。此前港澳黨代表隸屬於廣東代表團。自中共十八大開始,香港工委和澳門工委新增為單列的選舉單位。
  因此,中共十八大和十九大代表選舉時,均有40個選舉單位。具體包括,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中央直屬機關、中央國家機關、全國台聯、解放軍、武警部隊、中央金融系統、中央企業系統(在京)、中央香港工委、中央澳門工委。
  而此次中共二十大代表的選舉單位,數量再度由40個減少到了38個。
  中央組織部負責人提到,二十大代表的選舉「總體沿用近幾次全國黨代表大會代表選舉的做法,根據新的形勢和任務,二十大代表的選舉共劃分為省區市、中央和國家機關、中央金融系統、中央企業系統(在京)等38個選舉單位。」
  至於具體減少的是哪兩個選舉單位,因為該負責人並未明確說明,還一度引發中央香港工委和中央澳門工委「不再單列」的傳言。後經港媒查證,此傳言錯誤。
  事實上,中共港澳兩個工委並沒有被取消。之所以少了兩個選舉單位,原因是中央機構改革之後,中共中央直屬機關與中央國家機關合併為中央和國家機關工作委員會,而之前單列的武警部隊,也已納入軍隊系統,合併為解放軍和武警部隊系統。
  至於中共二十大代表的名額,則與十九大時相同,共2300個。
  此前,中共十七大代表名額為2220個,比十六大增加100個;十八大代表名額共2270個,比十七大時增加50個;十九大代表名額共2300個,比十八大時增加30個。
  在2011年,對於為什麼增加了50個代表名額,中組部曾專門予以回應,「主要是考慮要適當增加生產和工作第一線代表,同時也考慮到五年來全國基層黨組織和黨員數有所增加」。
  在2016年,中組部在回應增加30個代表名額時,也明確表示,「主要是考慮五年來黨的事業不斷發展,全國基層黨組織和黨員數都有所増加,同時,需要增加生產和工作第一線代表名額。」
  值得注意的是,代表名額和最終出席大會的黨代表人數,不一定相等。
  以中共十九大為例。
  2017年10月19日,十九大第一場記者招待會上,有記者提問,在十九大代表的選舉過程當中,代表的名額是2300人,而之後公佈的代表名單是2287人,最後確認代表資格有效的是2280人,為什麼出現這樣的差別?
  對此,時任中組部副部長齊玉說,十九大代表選舉產生以後,仍然堅持從嚴的要求,對當選代表進行認真審核,凡是有信訪舉報或者發現有問題線索的,都進行了認真的調查核實,對不符合代表條件的,按照黨內有關規定進行了堅決調整。
  「像孫政才等27人,因為存在違紀違法等問題,經中央批准,不再作為十九大代表。重慶市因為代表出缺比較多,按照中央要求和規定的程式,及時召開了黨代表會議,補選了14名黨的十九大代表。(2017年)9月29日,經中央批准公佈的代表名單一共是2287名。十九大代表名單公佈以後,又發現7人存在不適宜作為代表的問題,經中央批准,不再作為代表。這7個人就是在公佈以後拿掉的。」
  另外,在中共二十大召開前夕,要由二十大代表資格審查委員會對代表進行資格審查。
  至於代表名額如何分配,官方回應稱,二十大代表名額的分配,主要根據黨組織數量和黨員人數確定,同時考慮前幾次黨的全國代表大會代表名額等因素。
  按照這一分配辦法,各選舉單位的代表名額,與中共十九大時基本相同。
  而按照慣例,中共中央將確定一些已退出領導崗位的老黨員作為特邀代表出席大會。

什麼人能成為黨代表,具體如何產生
  所謂黨代表,是指在一個政黨內部,經過組織程式決定,參加該政黨的各級代表大會或代表會議的代表。
  按照中共中央要求,中共二十大代表應是共產黨員中的優秀分子,帶頭尊崇黨章、模範遵守黨章,嚴格按照黨員標準要求自己,具有共產黨員的先進性。因此,在資格准入方面,必須把堅持政治標準放在首位,「從思想、政治、能力、作風、業績、履職等六個方面,明確代表應具備的條件」。
  同時,二十大代表應具有廣泛代表性,能夠代表和反映各行各業、各個方面的黨員意願。「結構合理、分佈廣泛,是代表具有廣泛代表性的重要體現。」中組部負責人在接受採訪時稱。
  因此,為確保實現二十大代表中生產和工作第一線黨員結構比例要求,中共中央組織部制定了工作方案,並提出多項具體措施。在具體操作上,要求各選舉單位在代表產生的各個環節,明確提出各類代表人選的具體數量和比例,細化代表結構,以增強操作的針對性和精准性。
  中共中央印發的《關於黨的二十大代表選舉工作的通知》明確要求,要綜合考慮代表的行業、領域和地區分佈,盡可能做到經濟、科技、國防、政法、教育、宣傳、文化、衛生、體育和社會管理等各個領域,省、市、縣、鄉、村和街道社區等各個層級,以及機關、企事業單位、人民團體等各個方面都有代表,確保能夠代表和反映各行各業、各個方面的黨員意願。
  比如,要統籌考慮代表構成,合理確定各類代表人選數量,從嚴審核把關,精細精准操作,確保實現黨中央提出的生產和工作第一線代表比例要求。「省區市、中央金融系統和中央企業系統(在京)代表中,生產和工作第一線黨員所占比例一般不少於三分之一,黨員領導幹部(領導人員)所占比例一般不超過三分之二」。
  再比如,女黨員和少數民族黨員應占一定比例:省區市女黨員代表的比例一般應高於本地區黨員總數中女黨員所占的比例;中央和國家機關、中央金融系統、中央企業系統(在京)、解放軍和武警部隊代表中,應有一定數量的女黨員。省、直轄市代表中,少數民族黨員應有一定數量;自治區代表中,少數民族黨員所占的比例由自治區黨委根據實際情況確定。
  此外,《通知》要求,為確保實現代表結構比例要求,還要明確界定黨員領導幹部、生產和工作第一線黨員以及工人、農民和專業技術人員黨員範圍。「要堅持實事求是,準確認定人選身份,以參加推薦提名時所從事的職業為准,具有多重身份的,按工作性質主次和代表性認定,避免出現身份失真失實,防止擠佔生產和工作第一線代表名額。」
  至於中共二十大代表的產生程式,是選舉和選拔相結合,一般要前後經歷五個環節。具體包括:推薦提名、組織考察、確定代表候選人初步人選、確定代表候選人預備人選和會議選舉。
  萬事開頭難。如果一名中共黨員,想要獲得推薦提名,必須得從基層開始,這需要所有基層黨組織和黨員參加。而選舉單位的推薦提名工作,須採取自下而上、上下結合、反復醞釀、逐級遴選的辦法進行。
  這個過程,也被稱為「三上三下」,即黨支部根據多數黨員的意見提出代表候選人初步人選上報基層黨委,基層黨委根據多數黨支部的意見對人選進行謎選,再拿下去徵求黨支部和黨員意見,然後上報縣(市)委;縣(市)委根據多數基層黨委的意見對人選進行遴選,再徵求基層黨委意見之後,上報市(地)委;市(地)委根據多數縣(市)委的意見進一步遴選,並徵求縣(市)委意見後,上報選舉單位黨委。
  第二步是組織考察。選舉單位會聽取基層黨組織、黨代表、黨員和群眾對個人的意
  見。嚴把政治關、廉潔關、道德關,一旦發現違規違紀問題,堅決嚴肅處理,絕不「帶病提名」。
  此前接受新華社採訪時,中組部負責人曾專門提到,要嚴把人選政治關和廉潔關。
  加強政治素質考察,看人選的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等方面表現情況,確保政治上過硬。把牢廉潔底線,認真落實「四必」要求,不能把有硬傷、暗傷的人選進來。
  中組部負責人稱,要始終把紀律和規矩挺在前面,深刻汲取湖南衡陽、四川南充、遼寧等地拉票賄選、破壞選舉案件教訓,舉一反三、引以為戒。
  加大監督、查處和問責力度,對拉票賄選、說情打招呼、破壞選舉等違紀違法行為,發現一起、查處一起。對風氣不正、查處不力、造成惡劣影響的,要嚴肅追究相關黨組織和領導幹部的責任。
  闖過嚴格的組織考察關以後,推薦的候選人還要經過N輪選拔和PK,才可以進入代表候選人初步人選名單。然後是公示,然後還要再徵求一輪黨組織、黨代表和黨員的意見。再然後,是選舉單位召開黨委全體會議,投票確定代表候選人預備人選。
  代表候選人預備人選的公示時間,不少於7天。
  最後,選舉單位還需召開黨代表大會或黨代表會議進行選舉,再淘汰15%以上的候選人。
  不難看出,中共黨代表的推薦提名工作,程式是極其嚴密、嚴格的。比如公示環節就能充分顯示這一點,就是在代表候選人預備人選產生後,把他們的似情況公佈,接受監督,包括每個人的姓名、性別、民族、年齡、籍貫、參加工作時間、入黨時間、學歷、現任職務等都在公示之列,任何人包括黨外人士都可以反映問題,紀檢和組織部門會認真受理。
  而且選黨代表要全體黨員參與,無論身在哪裡,他所在的黨組織都會想辦法通知他參與選舉和推薦,開大會、打電話、發微信,以保證每個黨員的選舉權和被選舉權。此前曾有媒體披露稱,內蒙古自治區選舉黨代表時,蘇木(鄉級行政區劃單位)的黨委工作人員冒著風雪開了3小時車,翻越茫茫沙漠行進200多公里,才把流動票箱帶到在阿拉善盟守邊牧民黨員手中。
  經過如此嚴格程式選出的黨代表,還要由二十大代表資格審查委員會對其進行資格
  審查,才能最終正式獲得參會資格。

黨和國家領導人怎麼參選,當選地有何玄機
  很多選舉單位最終的黨代表名單中,有一兩個人的名字之前並未出現在公示的初步人選名單中,這就是黨和國家領導人。具體包括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委員,四大班子副職領導等,他們要由黨中央進行提名,在各個省區市等選舉單位當選。
  中央提名的代表候選人到地方參選,始於中共十七大。「這是為了充分體現黨內民主原則。現任黨和國家領導人也不是下屆代表大會的當然代表,得由選舉單位提名、選舉,才能成為代表。」
  中國人民大學黨史系教授楊德山在受訪時稱。
  自今年4月起,作為黨中央提名的代表候選人,習近平總書記與其他數十位黨和國家領導人,全部當選中共二十大代表。
  不過,與其他由黨中央提名到地方參選的候選人不同,4月22日,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廣西壯族自治區代表團的選舉中,以全票(666票)當選。
  「習近平總書記全票當選二十大代表,是廣西250多萬名黨員、15萬多個基層黨組織的共同意願,充分體現了5700萬廣西各族幹部群眾對習近平總書記的衷心愛戴,反映了億萬人民緊跟偉大復興領航僻厲篤行,開創更加美好未來的共同心聲和強烈願望。」新華社刊文稱,當大會宣佈習近平在選舉中以全票當選黨的二十大代表時,全場爆發出長時間熱烈的掌聲。
  代表們紛紛表示,要深刻領會「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堅決做到「兩個維護」,忠誠核心、擁戴核心、維護核心、捍衛核心,把習近平總書記的關心和激勵轉化為幹事創業的實際行動,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向著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闊步前進。
  在選舉之前,中共廣西壯族自治區第十二屆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刊發公報顯示,「會議強調,要盡職盡責,以高度的政治自覺錘煉黨性、忠誠核心,永遠擁戴領袖、捍衛領袖、追隨領袖。」
  繼習近平總書記之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克強、栗戰書、汪洋、王滬寧、趙樂際、韓正分別在甘術、四川、西藏、貴州、內蒙古、海南當選二十大代表。其他黨和國家黨員領導同志,也陸續在各自所在的選舉單位當選二十大代表。
  對比2018年選出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時的情況,除了汪洋,其他幾位常委代表的省份都發生了變化。當時,習近平在內蒙古自治區當選,李克強在廣西當選,栗戰書在江西當選,汪洋在四川當選,王滬寧在河北當選,趙樂際在黑龍江當選,韓正在陝西當選。
  而這些常委代表的所在地,與2017年中共十九大代表選舉時,又有不同。
  當時,習近平總書記在貴州當選,李克強在廣西當選,栗戰書在中直機關當選,汪洋在四川當選,王滬寧在海南當選,趙樂際在黑龍江當選,韓正在上海當選。
  而張德江、俞正聲、劉雲山、王岐山、張高麗,則分別在內蒙古、新疆、雲南、湖南、陝西當選十九大代表。
  對比之前2013年選出十二屆全國人大代表時的情況,有4位元常委代表的省份發生了變化:習近平在上海當選,栗戰書在貴州當選,汪洋在安徽當選,趙樂際在河南當選。
  此外,十九屆政治局其他3位常委在2013年的當選地為:李克強在山東當選,王滬寧在西藏當選,韓正在上海當選;十八屆政治局的其他5位常委張德江、俞正聲、劉雲山、王岐山、張高麗當時分別在浙江、湖北、內蒙古、北京、天津當選全國人大代表。
  可以看出,汪洋、趙樂際與王岐山連續在四川、黑龍江和湖南當選了黨代表和全國人大代表。
  曾有媒體分析指,國家領導人在哪個省份當選黨代表和全國人大代表,大多與其出生地和任職履歷有關。2013年前時的確如此,例如習近平曾任上海市委書記,栗戰書曾任貴州省委書記,汪洋是安徽人且在安徽生活工作40餘年,韓正當時正擔任上海市委書記,張德江、俞正聲、王岐山、張高麗分別擔任過浙江省委書記、湖北省委書記、北京市、長和天津市委書記,劉雲山則在內蒙古工作生活30多年。
  但是這種情況,在5年前的中共十九大選舉中發生了變化。與以往多在原籍、曾經工作地或工作單位參選的情況不同,彼時黨和國家領導人參選單位發生了明顯的變化,7位常委基本都沒有在當選地長期生活工作過。
  這個變化,源於2016年出臺的一份文件。
  2016年10月,中央政治局會議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黨的十九大代表選舉工作的通知》,明確了代表選舉工作的總體要求和政策規定。《通知》稱,根據黨中央新精神新要求,此次十九大代表選舉,對黨和國家領導人參選有關工作進行改進和完善。
  《通知》要求,黨和國家領導人在有關單位參選並參加分團討論,應體現三個「有利於」的原則,即:有利於落實全面從嚴治黨要求,加強和規範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營造良好政治生態;有利於加強工作指導,推動國家重大發展戰略的實施;有利於聯繫黨員群眾、聽取意見,展現新的作風和形象。
  新華社刊文稱,根據黨中央新精神新要求,中央政治局常委同志要帶頭到脫貧攻堅、「一帶一路」等國家重大發展戰略的重點實施省份參選,為領導幹部作出表率,樹好導向。
  據中央組織部負責人介紹,中共十九大代表選舉,除兼任省市黨委書記或其他選舉單位工委(黨委)書記的領導同志在所在省市或擔任工委(黨委)書記的選舉單位參選、少數民族領導同志一般在有關民族自治區參選外,黨和國家領導人原則上不在原籍、曾經工作地或曾經工作單位參選。
  因此,當時7位常委當選地的含義很明確:脫貧攻堅的主戰場——貴州、雲南、湖南,「一帶一路」的橋頭堡——廣西、陝西,邊疆少數民族的聚居地——內蒙古、新疆。
  中央領導人當選地的黨員幹部則紛紛表示,這體現了中央對他們發展的重視,令他們倍感鼓舞。2017年,習近平總書記在貴州全票當選黨的十九大代表時,貴州六盤水市鐘山區大灣鎮海嘎村「第一書記」楊波就說:「習近平總書記在貴州當選,對我們而言是一次巨大的激勵。作為一名駐村幹部、基層黨員,我們有信心把貧困搬下山、把幸福帶上山。用我們的努力把習近平總書記的關心、黨中央脫貧攻堅的恵民政策變成群眾看得見、摸得著的幸福生活。」
  此次中共二十大代表選舉,基本沿襲了上屆的慣例,而7位元常委所在的選舉單位,指向也很明確:「一帶一路」的橋頭堡廣西,邊疆少數民族聚集地內蒙古、西藏,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主戰場甘肅、貴州,西部內陸腹地的開放前沿四川,自由貿易試驗區和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海南。

港澳黨代表低調神秘
  中共香港和澳門工委被列為獨立的選舉單位,始自中共十八大。
  全稱「中共香港工作委員會」的香港工委,是指揮香港地下共產黨的組織。香港中聯辦主任,一般兼任香港工委的書記。
  資料顯示,儘管早在中共誕生之前英國便佔領香港,但中共在1921年7月1日在上海建黨後,同年8月便派人來到香港,發展了香港第一個地下黨員蘇兆征。從這時開始,中共不斷在香港發展,並最終發展成為組織機構齊全、隊伍龐大、影響力深不可測的中共香港黨委。時至今日,中共黨員更遍佈香港政商界、學界、文化界以及傳媒界。
  澳門媒體《新華澳報》2005年12月曾刊發過一篇文章,詳細披露了香港工委的運作情況。其中提到,港澳工委一開始就由中共中央直接管轄,從歷史回顧可以看到,香港在中共全盤戰略中所占的地位是相當重要的。
  但由於中共在取得政權前處於地下性質,故很看重保密問題。這種狀態後來也一直沿襲下來,直到1983年許家屯來香港當新華社香港分社社長後,才局部公開化。再後來香港回歸,中共與香港各界聯繫日益緊密,這種神秘色彩逐漸淡化。
  據文章分析,在不同歷史時期,因應不同歷史需要,港澳工委的工作重點也有變化。起初是團結動員香港民眾支持大陸的抗戰事業,之後是解放戰爭,至解放之初則是幫助大陸衝破西方世界的封鎖,並加強對東南亞國家的工作,以爭取南洋華僑對國內的支持。一直到改革開放,外交政策亦調整到為國民經濟服務,港澳工委才把更多精力放在經濟工作上。
  據《鳳凰週刊》記者瞭解,香港工委目前雖然是省部級,但並不像內地一個省委,擁有統領全省的權力。而香港黨代表的產生過程,也和內地省市不同。
  按照《中國共產黨黨章》第十條(二)規定:「黨的各級領導機關,除它們派出的代表機關和在非黨組織中的黨組外,都由選舉產生。」換言之,因為香港黨組織屬於「派出的代表機關」,有些黨員還在非黨組織的機構內生活,所以就不用再選舉。
  此外,第十三條又規定:上級黨的組織認為有必要時,可以調動或者指派下級黨組織的負責人。也就是說,在香港很多情況都可被視為「有必要」,所有人事安排都由上級決定。當然,這和中共中央「選舉和選拔相結合」的要求並不矛盾。
  隨著香港回歸日久,中共歷經百年征程,又即將迎來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這種情況也許會發生改變。「香港工委早已是公開的秘密,中共又是執政黨,在共產黨主權之下的香港,公開其執政黨組織的身份,也不必大驚小怪」。
  事實上,在2021年中國共產黨百年黨慶時,中共駐港機構就曾首次在香港亮明身份,高調登場。彼時,身兼香港工委書記的中聯辦主任駱惠寧,先是在中央駐港機構聯合主辦的「中國共產黨與『一國兩制』主題論壇」發表演講,其後又深入基層大規模訪貧問苦。
  今年7月1日,習近平主席赴港並發表重要講話後,香港各界更持續掀起了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重要講話精神活動。其中,除了港區全國人大代表、全國政協委員、香港主要政團社團代表、駐港中資企業負責人以及中聯辦有關負責人,還有特區政府的高層官員。
  新任特首李家超在近期的大多數公開活動中,都引用了習近平的講話。而香港立法會的議員們,則召開了一個長達6小時的會議,讚揚習近平主席當天的講話以及展示出的對香港的支持,一些議員稱讚他不懼颱風和新冠病毒的威脅訪港。
  還有數百名高層官員參加了集體學習,其中包括公務員事務局舉辦的「國家主席重要講話精神」座談會。在特區政府發佈的描述該座談會的新聞稿中,「重要講話」一詞出現了10次,幾乎每個段落都有。
  「在香港的歷史上,這是一種不同尋常的反應。」外界觀察人士稱。

臺灣省籍代表未單列公佈,與過去幾屆一樣維持在10人左右
  6月26日,「中國共產黨全國臺灣省籍黨員代表會議」在北京閉幕。出席會議的代表經過差額選舉,選舉產生了臺灣省出席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的代表。
  據新華社報導,當天的閉幕會議上,兼任中共中央臺灣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汪洋會見與會代表並講話。
  汪洋在講話中指出,臺灣省籍黨員要帶頭學深悟透新時代黨解決臺灣問題的總體方略,貫徹落實黨中央對台工作決策部署,在重大原則問題上始終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反「獨」促統上走在前列、爭當表率。要多謀增進同胞福祉之策,多做加強交流合作之事,多為促進心靈契合之舉,增進臺胞對偉大祖國、中華民族、中華文化、中國共產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同,以實際行動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1973年8月,臺灣省籍黨員代表第一次單獨組團出席中共十大。這也是中共歷史上的第一次。有資料顯示,目前在大陸居住,具有大陸戶籍的臺灣省籍居民,約有接近4萬人。
  據相關人士透露,中共二十大臺灣省籍代表的名額,仍與過去幾屆一樣維持在10人左右。和其他黨代表一樣,此次選出的10名臺灣省籍代表,還須經過中共二十大代表資格審查委員會確認。然後與2000多名二十大代表的名單一道,匯總公佈。
  中共近年歷次全國黨代會中的臺灣省籍代表,都是在大陸地區各省區市、中央國家機關以及軍隊中工作的人士。他們當中,有的是在臺灣出生者,如田富達、林麗錦、蔡嘯、蔡子民、郭平坦、吳克泰、潘淵靜等,其中也有人曾當選過中央委員或候補中央委員。
  但隨著時間的流逝,老一輩台籍中共黨員逐漸退出政治舞臺,參加歷屆中共全國黨代會的台籍黨代表,就逐漸變成在大陸地區出生的「台二代」以至「台三代」。直至中共十九大,才有「正港」(閩南語,意為「純正」)的在臺灣地區土生土長的代表盧麗安當選。
  1968年出生的盧麗安,是高雄旗山人。1986年自高雄女中畢業後,考入臺灣政治大學西洋語文學系(後更名為英國語文學系)o之後,她遠赴英國愛丁堡大學英國文學系攻讀文學碩士,隨後進入英國格拉斯哥大學英國文學系攻讀文學哲學博士學位。
  在這期間,她和現在的丈夫相識結婚。他的丈夫,是在愛丁堡大學攻讀博士學位的-位上海籍臺胞男同學。和其他大多數臺灣劉學生一樣,夫婦兩人最初的打算是回臺灣匸作。但多年海外生活的經歷,加之個人對社吉的觀察和體驗,促使盧麗安夫婦最終做出「一個當時令很多人都不理解的決定,到祖目大陸定居就業。
  1997年,在英國學習的盧麗安經歷了香港回歸,這次經歷給了她進一步的觸動。於是,在那一年,盧麗安夫婦接受國家人事部安排,以「返國定居專家」身份到上海復旦大學任教,並定居上海。
  盧麗安在復旦大學外文學院任教,先後被評定為講師、副教授、教授。研究方向為英國文學、二十世紀英國小說、性別研究、女性主義、文學社會學、生命書寫、安徒生研究。其間,她曾參加中美富布賴特訪問學者計畫,在美國密西根大學安娜堡分校婦女與性別研究中心與英文系進修。
  2003年,她以無黨派人士的身份當選為上海市政協委員,開始參政議政。除了履行政協委員的職責,盧麗安開始活躍於臺胞之間的聯誼活動。從2002年開始,她先後擔任了上海市臺灣同胞聯誼會常務理事、副會長職務,2013年,擔任上海市臺灣同胞聯誼會會長,同時繼續擔任復旦大學外文學院英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副院長。
  在大陸參政議政十多年後,盧麗安再次作出一個令人驚訝的決定,加入中國共產黨。2015年,她成為中共預備黨員,兩年後當選為中共十九大代表。因為她已經在大陸定居工作,民進黨的政客們還一度叫嚷要「開罰」,即登出其臺灣地區戶籍。
  另一方面,盧麗安當選中共十九大代表的消息公佈後,不少在大陸工作及就讀的臺灣青年深受鼓舞,也積極要求參加中國共產黨,遞交入黨申請書,成為入黨積極分子,參加培訓課程。其中一些人經過層層考驗,最終宣誓入黨並領到黨證。
  中共十九大臺灣省代表團的10名代表,除了盧麗安,還有朱台青、劉琪、江爾雄、許可慰、蘇輝、陳子雲、林敏、符之冠、管勇。其中,蘇輝、江爾雄、符之冠等是台聯系統幹部,許可慰、林敏是醫生,劉琪是大學教授,朱台青是青海省質監局的副局長。而朱台青、符之冠、江爾雄三人,同時也是十二屆全國人大代表的臺灣代表團成員,蘇輝則是北京代表團的成員,還是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
  外界猜測,十九大的10名臺灣省籍代表,除了因為年齡、工作調動等原因,而不再參加中共二十大代表選舉者之外,基本可以連任。但為了體現「薪火相傳」、「新老交接」,可能會有「新人」加入。至於盧麗安,因為其年齡適當,又是對台工作的標杆性人物,很有可能再次當選。事實上,在9月25日新華社公佈的中共二十大代表名單電盧麗安的名字赫然在列。
  不過,依照過往基本規律看,幾個台籍人口大省份,如北京、上海、廣東、四川等,都分別會有一個黨代表名額。
  目前,中國共產黨全國代表大會的臺灣省代表團的代表,全國人大臺灣省代表團的代表,以及全國政協的臺盟、全國台聯界別的委員,已成為臺灣省籍人士在大陸地區三支重要的參政議政隊伍,他們互為呼應,成為推動國家統一大業的重要力量。

(張馳/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