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飲食5注意

  中國農曆年的歲首稱為「春節」,是中國每年最隆重的傳統節日。每逢此時,許多親朋好友都會相聚在一起迎接新的一年到來。但歡天喜地過年的同時,隨之而來的「三過度」問題也接踵而來,(即過度吃、過度喝、過度玩)。我們知道,養生保健最忌過度,節假日更要注意飲食有節,否則極易傷身。北京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特向廣大讀者提出以下春節期間溫馨提示:

  1. 烹飪方法是關鍵
      烹飪方法是影響食物營養成分的重要環節。燒烤、油炸及長時間烹調,很容易破壞食物的營養成分,還會產生一些有害健康的物質,所以應儘量在不改變食物原始狀態的情況下食用。營養專家建議,能生吃的蔬菜就不熟吃,能涼拌的就不炒制,以減少加熱過程對維生素的破壞。但肉類不要生吃,因為烹調溫度達不到100℃,不能殺死其中的寄生蟲和病菌。例如,涮火鍋時人們往往肉還沒有煮熟就夾出來吃,這時如果有寄生蟲卵,食用後被感染的概率就會增加。
      另外,烹飪時所用的油也是非常重要的,不同的油適合不同的烹飪方法。如橄欖油適合涼拌,炒菜宜選用相對穩定的油脂,如葵花籽油、大豆油。往往一個家庭會囤積好幾大桶食用油,而儲存過久的油會產生氧化自由基,這種物質不利於身體健康。此外,食用油也不可在陽光下曝曬。
  2. 膳食搭配有講究
      過節在傳統上講究的是雞鴨魚肉齊全,肉類就成為了餐桌上的主角,蔬菜一般只是象徵性的炒兩盤。這是一種不健康的飲食模式。葷菜吃得太多會對消化系統造成負擔,導致消化不良,而且人體應保持弱鹼性狀態,葷菜幾乎都是酸性食品,易造成體內的血液黏度和膽固醇升高。專家指出,春節期間飲食的葷素比例最好是1:4。
      另外,節日期間副食品往往是大家餐桌上鍾愛的食物,但我國居民的食鹽攝入量原本就偏高(是世界衛生組織建議量的2倍以上)。副食品的過多攝入會使血液中鈉含量增高,不利於人體保持正常的血壓,因此建議少食。適當多吃一些含鉀豐富的食物,如涼拌紫菜、海帶、香菇、芹菜等,不僅能幫助人體排出多餘的鈉,而且也是佐餐時不錯的選擇。
      在節日期間尤其要注意葷素搭配,高油、高脂、高糖、高鹽的食物儘量少吃或不吃。
  3. 切勿暴飲暴食
      春節期間暴飲暴食的現象非常普遍,許多人認為一年就這麼一次吃多點兒也無所謂。但可能就這麼一次會使你的身體受到很大損害。臨床證實,暴飲暴食易患急性胃腸炎、膽囊炎和急性胰腺炎等疾病,有高血壓病、糖尿病的人還可能導致病情惡化。「八分飽」是現代營養學專家公認的養生原則。
  4. 適度飲酒不傷身
      親朋好友聚在一起,喝酒總是難免的,但切忌空腹飲酒,更不要過量。因為空腹時酒精可直接從胃黏膜吸收進入血液,不但容易喝醉,而且對食道和胃黏膜的刺激性相當大,可引發胃出血;過量飲酒對肝臟的傷害也很大,尤其是患有急慢性肝炎、肝硬化、脂肪肝的人,更不能過度飲酒。
  5. 剩飯剩菜有對策
      相信在春節期間最令大家頭疼的莫過於剩飯剩菜,年夜飯吃完後往往剩下很多東西,倒掉覺得浪費,不倒又要吃好幾天,非常不利於身體健康。飯菜還是以吃多少做多少為好,但是真的剩下的話,下面幾個方法可以幫您巧妙處理剩飯剩菜。
      A. 剩葷菜不剩蔬菜。因為烹飪後的蔬菜在儲藏中容易產生對身體不利的亞硝酸鹽,而抗氧化成分和維生素C、葉酸等在儲藏和反復加熱之後損失極其嚴重。但是,葷菜剩下後不存在此類問題。
      B. 舊菜搭配新菜。將剩下的葷菜再搭配新鮮的蔬菜進行烹調,無論在美感還是口感上,都不遜色。
      C. 儲藏位置有講究。最容易變質的食物,應當放在冰箱下層深處,或者保鮮抽屜當中,因為這裡的溫度最低。水分含量較低的炸魚、炸丸子之類,則可以放在略微靠外的位置,剩的果汁之類可以放在冰箱門的位置,因為果汁比較酸,細菌不易快速繁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