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屆全運會,首次迎來了台灣省體育代表團

  1975年9月12日至28日,第三屆全國運動會在北京工人體育場隆重舉行。台灣省體育代表團參加了這一屆全運會,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的第一支台灣省體育代表團,成為全運動會上一大亮點。

籌組台灣省體育代表團
  1975年2月15日,第三屆全國運動會籌備委員會向臺灣籍體育工作者、運動員發出通知,熱烈歡迎各省、市、區臺灣籍同胞和海外僑胞中的臺灣籍體育工作者、運動員,組成臺灣省體育代表團參加第三屆全運會。3月,臺灣省體育代表團籌備處在北京成立,辦公地點設在北京體育館九號中華全國體育總會,籌備處負責人為中共中央委員、第三屆全運會籌備委員會委員蔡嘯。與此同時,對台廣播電臺通力配合,邀請在祖國大陸的臺灣同胞發文或發聲,情真意切地籲請臺灣島內的體育健兒積極回應,應約來京共襄盛會,暢敘骨肉親情。
  福建前線廣播電臺在7月17日的《閩南話》節目中,播出了四川省峨眉水泥廠調度員、臺胞張華軍的署名文章《歡迎你,我們的骨肉同胞!》。文章指出:「同胞們,第三屆全國運動會召開的日子就要來臨了。我和祖國大陸人民一樣,殷切地期望有一支由我們臺灣省體育工作者和運動員所組成的體育代表團,邁著雄赳赳的步伐,在運動員進行曲的樂曲聲中,走在我們偉大的首都北京的體育場上,幸福地接受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親切檢閱。他們將受到全國各族人民的熱烈歡迎;他們不管走到哪裡都將聽到:歡迎你,我們的骨肉同胞!」居住在大陸的台籍運動員首先積極回應,踴躍報名參加,許多港澳以及居住於海外的台籍運動員通過各種管道趕回祖國。旅美臺胞楊思澤當時正在美國伯克利大學就讀,特意休學一年到大陸參加游泳比賽,還帶了相機記錄全過程。
  在組建臺灣省體育代表團的過程中,臺盟發揮了積極作用。臺盟總部通過動員各地盟組織全力協助,從境內外組織來了190名台籍運動員,入選臺灣省體育代表團。臺盟領導幹部、工作人員,自上而下全力投入到為代表團服務的工作之中,有些還擔任了領隊。代表團中的盟員更是熱心關心和幫助海外而來的鄉親,體現了臺灣鄉親一家親的誠摯情感。
  不久,臺灣省體育代表團很快組建完畢,一共有279人,成員由來自祖國大陸各省市自治區、港澳地區、以及旅居海外(日本、美國、巴西、瑞士等)的臺灣籍體育工作者和運動員組成。其中祖國大陸運動員123人,旅居海外的運動員62人,年齡最大的62歲,最小的11歲,參加了15個比賽項目,進行了103場次,269人次的比賽。代表團團長是蔡嘯,副團長是黃文欽(日本)、黃於燕(美國)。因臺灣當局無理拒絕兩岸包括非政治的、民間的一切交流交往,導致臺灣島內體育健兒的缺席。
  8月23日,臺灣省體育代表團成立大會在北京飯店隆重舉行。有關方面負責人和臺灣同胞代表,共500多人出席了成立大會。全國體育總會主任、第三屆全國運動會籌備委員會秘書長莊則棟首先在大會上致詞,熱烈祝賀臺灣省體育代表團成立。他說,臺灣省體育代表團的成立,體現了臺灣同胞和全國人民的戰鬥團結,顯示了全國人民統一祖國的堅強意志。我們希望,臺灣省體育代表團認真貫徹執行毛主席的革命體育路線,堅持友誼第一、比賽第二的方針,認真向兄弟隊學習,為開好第三屆全國運動會作出貢獻。蔡嘯接著在大會上講話。他指出,臺灣省體育代表團的成立,是臺灣省同胞和祖國大陸同胞的一件大喜事。它體現了毛主席、黨中央和全國人民對1600萬臺灣省同胞和體育工作者、運動員的親切關懷。我們作為臺灣省人民和臺灣省體育工作者、運動員的代表參加第三屆全國運動會,再次表明了臺灣人民是我國各族人民大家庭中不可隔離的骨肉同胞,臺灣省是祖國神聖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充分顯示了臺灣同胞和祖國大陸人民統一祖國的堅強意志。我們深信,通過代表團的各種活動,必將為增進臺灣同胞和祖國大陸同胞的骨肉情誼,為祖國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以及體育事業,為促進統一祖國,發揮積極作用。
  70多歲的全國政協委員、臺胞陳文彬在臺灣省體育代表團成立大會上,即席賦詩,表達了臺灣省1600萬人民的共同心願。旅居美國的台籍運動員劉可梅激動地發言:「我們旅居海外的臺灣同胞,雖然遠離祖國,但是,隔山隔海,隔不住我們熱愛祖國的紅心,我們嚮往社會主義偉大祖國,想念敬愛的毛主席。」她話音剛落,掌聲像春雷般響徹會場。就在成立大會的舞臺上,一群穿著高山族服裝的台籍男女同胞,隨著優美的樂曲,挑起了高山族舞蹈。他們邊舞邊唱:「我們沖過關山越過大海,來到毛主席身邊,各族人民親如兄弟,社會主義祖國多溫暖。」那天,會場的一角坐著旅居日本的台籍圍棋選手、53歲的陳芫菱,他在人群中興奮地見到了自己童年的夥伴——台籍同胞蔡子民。原來,他們從小就同住在一個村子裡,後來兩人都離開臺灣,一別42年,想不到如今在祖國首都重逢。陳芫菱興奮地說:「我們能在祖國首都聚會,真是幸福!」蔡子民說:「我們是為了一個共同的目標在這裡聚會的,讓我們為祖國統一的偉大事業作出貢獻。」

兩岸同胞共敘骨肉親情
  在京期間,臺灣省體育代表團時時處處都能體會到社會主義大家庭的溫暖和幸福,感受到祖國人民和臺灣同胞的骨肉深情。1975年8月26日和30日,中國人民解放軍體育代表團和北京市體育代表團為了歡迎臺灣省體育代表團,分別舉行了盛大的聯歡晚會。大廳裡燈火輝煌,到處洋溢著喜悅和溫暖。多少人眼睛裡閃動著激動的淚花,多少人緊緊地熱烈握手。雖然他們素昧平生,但卻是相見恨晚。大家融洽地相處,無拘無束地交流,尤其是有些老臺胞和海外鄉親那夾雜著閩南口音的普通話,更仿佛有到臺灣的感覺。4個月的相處,讓他們體會到除了家人之間的親情之外,人與人之間還有著來自同一故鄉那濃濃的鄉情。
  1975年正值中國國內物資匱乏的年代,為了辦好這屆運動會,籌委會動用了盡可能的力量來滿足大批人員來京的壓力。參加大會的31個代表團和為大會工作的裁判員、工作人員、司機以及其他後勤人員達到1.5萬人,但大會的資金卻十分有限。籌委會在安排資金使用時提出:花最少的錢辦最多的事,能不花的錢不花,能少花的錢少花!1.5萬人的最大壓力來自住宿,籌委會決定所有的運動隊住宿以招待所為主,實在不行再租用一些中小型旅館,唯有臺灣省體育代表團例外,被安排到非常有名的友誼賓館。
  據當時的田徑運動員鄭大回憶:「這在那個年代,能夠得到這樣的待遇,說明黨和國家對我們臺胞是非常非常地重視。儘管我也住在北京,但友誼賓館那時在我眼裡,那也是相當一級的大賓館、高級賓館,是留給專家、學者們住的,其服務水準恐怕相當於現在的五星服務了。」賓館餐飲部門想方設法為他們特別挑選、精心安排可口的食物。北京體育用品商店、服裝廠、書店、急臺灣同胞所急,幫臺灣同胞所需,克服種種困難,及時提供臺灣團所需的服裝、體育器以及學習材料。緊張的訓練比賽之餘,經常有文藝團體前來慰問演出。提供的運動裝備、訓練條件和委派的指導教練都是一流的。每每憶及那段激情燃燒的歲月都情難自禁的射擊隊隊員詹志芳說,她當年集訓參賽的配槍是一杆全新的德國的小口頸步槍。這是國家射擊隊的寶貝,是要給最優秀運動員參加國際比賽時用的。可見,國家為了組建臺灣隊,拿出家底誠心誠意地做這件事。
  在全運會開幕前,這些來自海外和全國各地的台籍運動員,除了緊張的訓練外,還參觀了工廠、學校、遊覽了首都的市容和名勝古跡。據自行車運動員蔡滿華回憶:「在那些日子裡,雖然訓練時汗流浹背,但我們很快樂,艱苦的訓練培養了我們頑強的毅力、克服困難的勇氣,也提高了我們的體質。我們在訓練的過程中,還沿路參觀遊覽了北京的名勝古跡。一路騎車到頤和園、十三陵水庫、八達嶺長城、地下宮殿,祖國的大好河山深深地印在腦海裡,給予我們無窮的力量和戰勝困難的信心和勇氣。」
  此外,臺灣省體育代表團在訓練之餘積極參加「三夏」勞動,幫助農民收割小麥。自行車運動員周鋼在日記中寫道:1975年6月17日,星期二,今晨3時起床參加「三夏」勞動。幫助農民收割小麥。上午我們綜合隊的任務是揚場。我和小蔡(蔡滿華)、柳昶、小胡(胡有潔)在揚場機旁喂麥子,其他人運。我們互相倒換、你追我趕,把麥場當成了戰場。運動員們個個都是小老虎。一天的活半天就幹完了。下午,我們臺灣省運動員和生產大隊的社員在一起進行了一場排球友誼賽。聯歡後我們又去割麥子。蔡團長也參加了我們的勞動,給了我們鼓舞的力量。
  臺灣體育代表團的大部分隊員來自於祖國大陸,其他成員則是在海外取道輾轉來到大陸。當時美國WandH聯合顧問公司總裁黃於燕博士率領的臺灣省籍體育健兒們經美國繞道抵達北京時,迎接他們的鮮花和掌聲撒滿了整座機場,歌的海洋與鮮花的舞動,讓成員們熱淚盈眶。黃於燕博士最難忘的是受到剛剛復出不久的鄧小平副總理和其他4位副總理的集體接見。據黃於燕回憶:「他(鄧小平)得知我是歐美領隊,從紐約來,特地安排我坐在他身邊,和我親切地交談,談他1974年赴美參加聯合國環境會議的情況,和我交流對紐約城的印象,讚揚臺灣同胞在美所進行的大量愛國活動。他對我們這樣瞭解,我很驚訝,像回到久別的家,感受著親人父輩般的溫暖。祖國和我們在一起,永遠是我們的依靠。」

歡迎你,臺灣骨肉兄弟
  為了能在開幕式上更好地展示臺灣省體育代表團的精神風貌,臺灣運動員每天除了緊張的體能和技能訓練外,還要抽時間練習走正步。一開始,是各個隊自己練,後來,就集體練。蔡嘯說:「一個入場式只有1個小時,上百架相機等待著我們,通過電視、廣播、報紙,傳到全世界。說實話,打仗我也沒這麼緊張過,真的,臺灣省體育代表團太突出了…我們要團結一致,走好入場式,接受黨和人民的檢閱。」蔡嘯的活激勵著他們,在訓練正步的時候,沒有一個不認真。多年後,隊員們紛紛懷念蔡嘯團長。男排運動員鄧武雄回憶道,蔡團長經常會在早餐後的閒聊、等待時間裡出現在運動員和教練員中間。他非常和藹可親、平易近人。當時按規定,他配有專車和司機。長期的革命生涯使他的身體狀況不是很好,但他每星期天去醫院看病從不讓司機接送,為的是讓司機能在家好好休息。在八達嶺長城遊覽時,他多次和我們排球隊合影,留下了珍貴的紀念。
  那時蔡嘯的女兒蔡迎新在浙江當兵,已經五年沒有回到北京見過家人。她回憶,「經過選撥我被安排到三運動會臺灣團醫務組工作,終於在五年後有機會回到北京見到家人,可是唯獨很難見到父親。父親為了三運會臺灣團的籌備日夜忙碌,幾乎很少回家,我們父女僅有的幾次見面竟然還是他陪同中央領導接見團員的時候,對我也只是和對其他團員一樣握手道一句『歡迎』。」可見,蔡嘯把身上肩負重任的意義看得遠大於自己親人多年的重逢。
  1975年9月12日,第三屆全國運動會隆重開幕。北京工人體育場紅旗招展,人聲鼎沸,主席臺上方矗立著毛主席的巨幅畫像,兩旁是一排鮮豔的紅旗,紅旗下方的31朵大葵花,象徵著31個體育代表團。朱德、鄧小平、李先念、陳雲等出席開幕式。下午3時半,中華全國體育委員會主任莊則棟宣佈:全國第三屆運動會開幕!全場掌聲雷動。在五星紅旗、國徽和毛主席「發展體育運動,增強人民體質」的題詞模型的引導下,各代表團在《運動員進行曲》的樂聲中依次入場。當臺灣省體育代表團入場時,全場觀眾長時間熱烈鼓掌。《體育報》這樣報導:「當身著草綠色運動服裝的臺灣省體育代表團的健兒闊步入場時,看臺上立即爆發出一陣又一陣熱烈的掌聲,他們走到哪裡,哪裡一片歡騰。全場群眾長時間地鼓掌,對骨肉同胞表示熱烈的歡迎。」據當時田徑運動員陳軍回憶:「開幕式那天,由於我們臺灣省體育代表團人數不是特別多,所以每個運動員都參加了開幕式的入場方陣。第一次穿上臺灣體育代表團蔥綠色入場服進入北京工人體育場,我特別激動和自豪。因為年級小,好奇心重,走正步本該眼朝前看的,但我還是偷偷地側頭看了一下主席臺,發現臺上的嘉賓們都站起來為我們鼓掌,全場的觀眾也是給予了最熱烈的掌聲。我相信,我們代表團的正步不一定走得最好,但一定是最有力量的。那一刻,內心特別的激動和感慨,祖國大陸沒有忘記臺灣,在1975年的第三屆全國運動會的賽場上,中華民族大家庭的成員終於聚齊了!」
  當時作為臺灣省體育代表團的護旗手朱海倫,看到臺灣省的大旗在兄弟省市的紅旗陣中迎風招展時感慨不已,她說:「臺灣是中國領土的一部分,可臺灣省組團參加第三屆全運會卻多麼不易,凝聚的是黨中央的關懷,全國人民的支持,海內外臺灣同胞的熱情。希望終有一天,祖國會統一,臺灣島內的運動員也能一起來參加全運會,臺灣省的紅旗和其他省市的紅旗一起永遠地高高飄揚。」
  第三屆全國運動會歷時17天,在這幾天的比賽場上,上演著一幕幕兩岸同胞之間的感人故事。據當時的自行車運動員蔡滿華回憶:「我在參加30公里公路自行車賽時,剛上車就不小心摔了下來,但我依然咬牙堅持。當騎完全程到達終點時,全場頓時響起雷鳴般的掌聲並投以欽佩的目光。北京隊的一位女運動員主動上前詢問我的傷勢,並親切地擁抱了我,還把一個蘋果送到我的手裡。這友誼的瞬間被新華社記者拍了下來,並刊載在《光明日報》和《人民畫報》上,上邊的題字我至今難以忘懷:『親切關懷、衷心祝賀——臺灣自行車運動員勝利到達終點受到熱烈歡迎』,這充分表達了全國人民對臺灣同胞的親切關懷和對統一祖國的熱切期盼。」
  在棒球比賽上,臺灣籍運動員經常平整場地,並將自己的金屬球棒、安全帽送給對方使用。旅日台籍籃球運動員劉昌彥,每場都帶上自己的三四條毛巾。在和江蘇隊的一場比賽中,他還跑過去替江蘇隊員擦背上的汗水。對臺灣隊所表現出來的這種「杯杯茶水送朋友,條條毛巾傳友情」的風尚,大家都深為感動。比賽有競技性的一面,同時也有友情的一面,更是真摯情感的流露。賽場內外,充滿親人團聚,共敘友情的氣氛。臺灣省男子籃球隊和四川隊比賽後,四川領隊說,四川特產的柚子,是一百年前從臺灣運來的種子長起來的。今天,我們同臺灣同胞一起打球,心情特別高興。這時候,不知道誰拿來了四川特產的柚子,和在場的臺灣運動員一同分享。臺灣男籃的運動員聽了,感到格外親切,即興創作了一首詩:

  天府黃柚如蜜甜,溯源台省百年前。
  吃柚甜甜念寶島,球場言歡話團圓。
  峨嵋玉山相對顏,嘉陵濁溪一水連。
  手足同心齊努力,贏來寶島換人間。

  當人們還沉浸在柚甜情更濃的甜蜜之中時,首都體育館裡,臺灣乒乓球女隊和西藏隊進行了一場決定進入前16名的關鍵比賽。兩隊實力相當,難分上下。前八局打成四平,第九局又打到一比一,還有一盤是雙打,西藏隊以九比四領先時,一個球出界,臺灣隊得分。這時,臺灣隊的江中華和陳冬子主動舉手報告,這個球是臺灣隊攔擊,應是西藏隊得分。等裁判員改判後,觀眾們對臺灣隊在比分落後的關鍵時刻輸球不輸風格的高尚品德報以熱烈的掌聲。西藏隊運動員伸出大拇指,連連說:「友誼第一!」
  在這屆全會上,棒球是臺灣省體育代表團唯一從預賽一路打進決賽的專案,棒球領隊是當時在福建做外事工作的張克輝,教練是旅居日本的臺胞陳相山。代表團組織各隊在比賽間隙全員出動,前去觀看棒球隊比賽,為他們加油呐喊助威。

臨別贈言期盼祖國統一
  1975年9月28日,第三屆全國運動會勝利閉幕。朱德、葉劍英、鄧小平、李先念等出席閉幕式。臺灣省體育代表團的運動健兒們秉持「友誼第一,比賽第二」的方針,在全運會上充分展現了臺灣同胞的精神面貌和風采,賽出風格,賽出水準。
  10月1日,各運動隊根據代表團的安排,分別在頤和園、勞動人民文化宮、中山公園、天壇、陶然亭、紫竹院公園參加了遊園活動,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26周年。當天晚上,臺灣省體育代表團在友誼賓館的大飯廳裡舉行了告別晚餐會。由於全運會已經結束,大家都將陸續返回各自工作、學習和生活的城市。晚餐會上,大家紛紛留下自己的地址,以便今後的聯繫。有的還寫下臨別贈言,互相勉勵,字裡行間充滿了對祖國統一的期盼。
  蔡嘯團長:願我們共同努力,為統一祖國而鬥爭!黃於燕副團長:為家鄉的解放,為祖國的統一,共同努力!葉富貴排球隊領隊:為使我們可愛的家鄉——臺灣回歸、統一祖國的崇高目標,而共同努力戰鬥吧!北京西城區臺胞陳燕:讓我們團結起來,為了一個共同的目標,臺灣回歸,統一祖國,作出自己的努力!廣東南海臺胞余少妍:「願你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中去,為臺灣回歸、統一祖國作出新的貢獻!」北京臺胞林燕明:「為共同目標而奮鬥!骨肉情長,深似海洋。」河北保定臺胞蘇小媛:「讓我們在不同的工作崗位上為臺灣回歸、統一祖國共同努力。」廣東海南臺胞楊桂玉:「分別是暫時的,友誼是長存的。為著家鄉的回歸而共同努力吧!」
  多年以後,游泳隊領隊陳弘回憶:「運動會的召開本身很簡單,但是意義重大。這是臺灣省體育代表團穿著鮮豔的運動衣、拿著自己的團旗,第一次出現在全運會的賽場上,這說明臺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個省份,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神聖不可分割的領土,這個意義比比賽成績等都來的重要。記得我們以整齊的步伐出現在第三屆全運會開幕式時,全場熱烈鼓掌,當時我的心情真的是太激動了。全運會的召開,對臺灣青年的培養也特別的重要。新中國成立以來,還沒有這麼多臺灣人集中在一起參加活動。黨和國家給了我們最好的條件和照顧。我們老鄉們在一起,特別溫馨。無論是身體素質還是思想水準都得到了很好的提高。」
  穿過歷史的塵埃,我們不會忘記46年前的臺灣健兒們,是他們用拼搏和奮鬥拉開了兩岸體育交流的序幕,奏響了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最強音。我們堅信將來有一天海峽兩岸的臺灣同胞和世界各地的臺胞組成的臺灣省體育代表團,一定會繼續闊步前進在全國運動會的入場式上。

(郭海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