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婦、老人和兒童:面對新冠病毒,如何保護高風險群體?

  2019年12月,76歲的莎倫.法瑞爾從佛羅里達州飛往新澤西州一家養老院看望她的哥哥79歲的斯蒂芬,她發現那裡的條件令人作嘔。「我告訴護士,我正在打電話給州政府,」接受《紐約時報》採訪時她說,「我每月支付9000美元,我不會讓我的哥哥過這樣的生活。」
  四個月後,隨著新冠疫情爆發,她多次打電話給該養老院,詢問哥哥的情況。當她終於聯繫到負責人時,對方告訴她斯蒂芬沒事。然而,幾天之內,斯蒂芬就死了。
  自2020年4月在新澤西州蘇塞克斯郡安多弗亞養老院的一個小型太平間發現包括斯蒂芬在內17具屍體以來,已經過去了接近三年。聯邦政府因業主未遵守規定而對其處以22.1萬美元罰款,當地檢察官也開始著手調查。但是,這家養老院依然在營業,老闆還將其改名為「伍德蘭德養老院「繼續招攬顧客,而且在那之後,這家養老院陸續有老人感染新冠並死亡。
  新冠疫情爆發之初,養老院成為重災區,不僅美國,全世界範圍內都是如此。
  特裡烏爾齊奧養老院是義大利米蘭知名的養老院,這座創辦於1766年的養老院,是義大利歷史最悠久、規模最大的同類機構,在米蘭家喻戶曉。在2020年3月到4月,這裡已經有143位老人因新冠病逝。
  該養老院並沒有將從外部接收來的患者完全隔離——至少,他們共用相同的醫療資源,也就是醫生和護士。這樣的決定,就好像將病毒放在攪拌器裡,再打開蓋子,讓它在養老院裡肆意傳播。在院內不同部門間奔走的醫生和護士們,扮演的就是攪拌器的角色。新冠症狀出現在院內各個部門,醫護人員也開始不斷出現症狀並確診。這一有著兩百多年歷史、一千多名住戶的養老院,安全防線徹底崩塌。
  由於缺乏應對新冠的經驗,這一幕反復出現在歐美各家養老院中,截止2021年底,根據《紐約時報》的統計,美國養老院老人和護工的感染數字已經超過54萬例,其中死亡人數超過8.4萬例。有15個州,養老院老人和護工的死亡人數至少占當地新冠死亡總數的一半,在其他國家這個數字也是非常驚人的。
  如今,國內防疫政策正處於快速優化階段。以老年人為主的高風險群體,以及養老院等高危場所的防護,已成為我們必須要重視的挑戰。
  對於高風險人群包括哪些群體,世界衛生組織已經給出了明確的指引。

首先是60歲以上的老人。
  根據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2022年5月份統計資料顯示,美國新冠累計死亡病例數當時已接近100萬,其中有四分之三都是65歲及以上的老人。其他國家的情況大致類似,目前新冠患者平均死亡年齡都在70歲及以上。
  老年人由於基礎性疾病(主要是慢性病)的影響,感染病毒的風險很高,老年人感染病毒後出現重症的風險遠比低年齡人群高,死亡概率也遠遠高於年輕人和兒童。
  中國香港最新研究表明,在本次香港奧密克戎疫情當中,60歲及以上人群死亡風險是30歲以下人群死亡風險的252倍。

第二類是有嚴重呼吸道疾病的患者。
  由於新冠是一種呼吸道病毒,它會對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病等現有肺部疾病的人產生更大的影響。根據2021年8月美國西北大學的一篇論文,在美國的新冠感染者中,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感染新冠的住院率為62%,死亡率為15%,遠遠超過平均水準。
  這些呼吸道疾病包括肺氣腫、肺纖維化、肺栓塞、肺動脈高壓、間質性肺病、支氣管肺發育不良、支氣管擴張症、結核等等。
  一項美國衛生部的研究表明,吸煙者患重症冠的幾率更高。這項研究還表明,經常吸電子煙的人冠狀病毒檢測呈陽性的可能性是不吸電子煙的人的五到七倍。吸煙者以及電子煙使用者都可能受到肺部損傷,從而使他們面臨更高的風險。

第三類是心臟病患者。
  心臟的作用是將氧氣輸送到身體組織,當肺部因疾病而負擔過重時,心臟必須更加努力地工作,這給已經患有心力衰竭、冠狀動脈疾病或心肌病等疾病的人帶來了挑戰。
  根據2021年9月印度旁遮普技術大學一名印度醫生發表的一篇論文,在印度的新冠感染者中,心血管疾病患者感染新冠之後的死亡率是10.5%,心力衰竭患者的死亡率甚至高達52%。
  美國心臟協會指出,類似於新冠的病毒性疾病會增加心臟病發作的風險,這適用於血管中有斑塊積聚的人。研究表明,病毒性疾病會使血管內的斑塊更有可能脫落並阻塞血液流向心臟,從而導致心梗。

第四類是糖尿病患者。
  患有糖尿病的人因感染新冠導致而患重病的風險會增加。1型和2型糖尿病都會導致血糖升高。血糖控制不佳會使包括新冠在內的病毒性疾病變得更加危險,這可能是因為高血糖會創造一個適宜病毒繁殖的環境。
  英國帝國理工大學2021年8月的論文顯示,在英國的糖尿病患者感染新冠後的住院率為30%,在住院的糖尿病患者中,約21%–43%需要重症監護,病死率約25%。即使在對社會人口因素進行調整後,糖尿病患者的重症率和死亡率也比非糖尿病患者高100-250%。

第五類是肥胖症病人。
  2022年5月,美國賓夕法尼亞州匹茲堡阿勒格尼綜合醫院發表的論文統計了314萬名新冠感染者,他們發現感染者的風險與個人BMI(體重除以身高平方)幾乎呈線性關係。在統計資料中給,重症住院的新冠感染者平均死亡率為13.8,BMI超過30的住院患者死亡率則上升到20.3%,BMI超過40的住院患者死亡率則高達50%。

第六類是肝腎疾病患者。
  這些患者感染新冠後更容易轉成重症,這包括患有乙型或丙型肝炎、非酒精性脂肪肝、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肝硬化和慢性腎病的人。

不過還有兩個有爭議的人群——孕婦和兒童,他們也是高風險人群嗎?
  孕婦並不是高風險人群,但她們感染後轉重症的可能性確實比普通人要大一些。瑞典公共衛生署在2021年6月發表了一篇論文,研究人員使用2021年3月和4月之間整個瑞典的新冠資料,計算了受感染的孕婦與受感染的非孕婦育齡婦女入住ICU的比率,發現新冠的孕婦或產婦進入ICU的可能性是未懷孕感染新冠的同齡人的近六倍。
  過往研究也顯示,懷孕會增加因呼吸道病毒感染轉重症的風險。在2009年H1N1流感流行期間,孕婦占美國死亡人數的5%,儘管她們僅占總人口的1%。耶魯大學醫學院免疫學家岩崎明子說,孕婦的病毒感染可能更嚴重,部分原因是「整個免疫系統都旨在確保不會產生任何抗胎兒的免疫反應,為了保護嬰兒的健康,母親不得不犧牲自己的免疫防禦系統。」
  此外,新冠病毒會攻擊在懷孕期間已經緊張的肺部和心血管系統。「隨著子宮的增長,肺部的空間越來越小。這就是為什麼孕婦經常感到呼吸急促,這會影響她們的肺功能,」埃默里大學醫學院婦產科主任丹妮絲.賈米森說。
  為了給胎兒提供食物,孕婦還需要額外的氧氣和血液來運送它。到妊娠後期,這一比例高達50%。這可能會增加新冠病毒對心血管系統造成的壓力。「心臟已經為兩個人工作了,」賈米森說。「新冠病毒有時會導致血管變化、炎症,這將進一步增加心臟的工作量。」
  此外,孕婦的血液更容易凝結,這是由於她們在分娩後需要快速止血。但冠狀病毒本身也可以產生類似的效果。「新冠會增加凝血的可能性,然後懷孕會進一步增加凝血的可能性。」賈米森說。
  即使分娩後,新冠的威脅也沒結束。賈米森和其同事們在2021年跟蹤了675名孕婦,分娩之後,70名受感染的婦女中有9名(約13%)在分娩後出現產後併發症,她們因為發燒和血氧低而再次住院。而在605名未感染的女性中,僅有27名(4.5%)的女性出現了類似情況。「新冠會增加產後併發症的概率。」賈米森說。
  經常有人念叨老人小孩得了新冠很危險,但實際上,兒童並不是新冠的高風險人群,只能說是由於關注度高,他們成為了新冠防護的重點人群。
  從疫情之初,醫學界就瞭解到兒童在新冠方面的表現通常比成人好,大多數感染冠狀病毒的兒童症狀輕微或根本沒有任何症狀。兒童因為新冠感染轉為重症或死亡的案例非常少見,根據美國疾控中心2022年4月的報告,因新冠死亡的患者中,兒童和青少年占比非常之低。
  與其他年齡組相比,18歲以下人群因新冠患重病和死亡的風險要低得多。18歲以下美國人新冠感染者的死亡率約為0.01%,相比之下,65至74歲的人為5%,75至84歲的人為12%,85歲及以上的人為25%。
  「我們從一開始就知道,與成人相比,新冠病毒對兒童的影響相對較輕——尤其是相對於老年人來說。」英國倫敦聖喬治醫院兒科傳染病專家沙梅茲.拉達尼在接受採訪時表示。拉達尼稱,10歲以下兒童的風險更低。但由於免疫系統不成熟,1歲以下的嬰兒可能比年齡稍大的兒童面臨更高的風險,不過由於資料太少,無法對嬰兒得出任何結論。
  症狀輕並不意味著孩子沒有任何風險。兒童可以而且確實會感染,而且兒童在新冠社區傳播中是關鍵角色。
  所有年齡段的兒童都可能感染冠狀病毒。但美國疾控中心的報告顯示,年齡較大的兒童和青少年更容易患上致命的併發症,包括多系統炎症綜合征和呼吸衰 竭。
  該報告分析了死於新冠相關疾病的121名兒童的資料。其中,70%的人年齡在10到20歲之間。這121人中,四分之三還至少患有一種基礎疾病。最常報告的是哮喘、肥胖、心臟病以及發育不良。該報告指出,患有這些疾病的兒童應採取額外的預防措施來預防新冠。
  家長的另外一個憂慮是新冠後遺症會伴隨孩子的一生,實際上,這種擔心是不必要的。《柳葉刀兒童與青少年健康》雜誌2021年的一項研究發現,在統計英國1700名5至17歲兒童的樣本後,只有不到2%的人經歷了至少八周的症狀,而且症狀的嚴重程度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減輕,目前三種最常見的兒童新冠後遺症症狀都是心理問題,分別是情緒波動、疲勞和睡眠障礙。
  該雜誌認為,這是因為新冠後遺症通常發生於重症患者身上,而重症患者在兒童中非常少見。實際上,目前的醫學界並沒有搞清楚新冠後遺症的成因,「我們真的不知道新冠後遺症從何而來,」克利夫蘭診所兒科博士金伯利.朱利亞諾說,「這可能是某人體內病毒的數量、他們的整體健康狀況、潛在的遺傳學或健康習慣,新冠後遺症是所有這些因素的結合,這就是為什麼很難準確查明原因或預防它的原因,我們無法改變我們的基因。」

如何保護高風險群體?
  保護高風險群體最重要的措施就是接種疫苗。所有世界衛生組織批准的疫苗都可以一定的預防感染的效果,或者在感染後防止轉為重症,包括科興、國藥和康希諾這些國產疫苗。
  由於目前國內新冠感染者激增,根據各國衛生部門的建議,無論是在室內公共場所還是在戶外人群密集區域,或者與沒有接種疫苗的人近距離接觸時,高風險人群都要戴上口罩。口罩並不能完全阻止感染,不過即使感染,口罩也能降低病毒的濃度,從而減輕發病時的症狀。這些人群還應該儲備好足夠兩周的感冒藥物,養成良好的自我保健習慣:經常用肥皂和水洗手,充分休息和鍛煉。
  在疫情當中的養老院管理是系統工程。國家衛生健康委醫療應急司在防疫「新十條」的發佈會上,專門對養老院、福利院的防疫做了特別要求。這些機構平時就應該落實很多預防性措施,減少聚集和流動。一旦養老院內發生感染,要科學進行分區管理,所謂分區就是把感染的老人和未感染的老人能夠分別安置,同時工作人員也相對固定,避免影響更多的人員。
  在目前的感染高峰中,高危人群應儘量做到晚感染,和醫療擠兌錯峰。疫情總是暫時的,在群體免疫屏障建立之後,正常生活指日可待。

(陳勁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