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續擦亮澳門「名片」打造文化交流合作基地

  主題為「藝行致遠」的第三十三屆澳門藝術節,將於四月二十八日至五月二十八日舉行。為籌辦這個在疫後恢復人間蓬勃生機的第一次澳門藝術節,以展示對落實貫徹《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賦予澳門特區打造「以中華文化為主流、多元文化共存的交流合作基地」任務的決心,澳門文化局落足了心機,組織安排了二十套精選節目,涵蓋戲劇、戲曲、舞蹈、音樂及視覺藝術等。同時將舉辦二十二項共四十九場次的延伸活動,包括藝人談、後台探索、演前導賞、講座、工作坊、展覽等。既突出了中華文化,邀請我國著名少數民族舞蹈藝術家楊麗萍,以其「鎮山之寶」名作《春之祭》,為本屆澳門藝術節拉開帷幕。當然更不忘體現澳門多元文化共存的特色,在讓傳統藝術節目在藝術節上再展新猷,由澳門振華聲粵藝會創作上演讚頌澳門百姓高尚的品格和情懷的多媒體粵劇長劇《天鴿·情》,及香港西九文化區戲曲中心製作演出的,將傳統粵劇表演與當代舞台設計相結合的小劇場粵劇《霸王別姬》(新編)的同時,也結合著澳門土生土語話劇團成立三十周年,由該劇團為藝術節壓軸呈獻土生土語話劇《砂煲罌罉嘉年華》,同場特設「土生土語話劇團圖片展:三十年舞台上的多元文化」,邀請觀眾多角度細味這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時代生命力。而配合中國—葡語國家經貿合作論壇(澳門)第六屆部長級會議,或將於今年召開,澳門居民熱切盼望新任國務院總理李強親臨澳門主持其開幕式,本屆藝術節還將邀請葡萄牙當代舞團將獻上舞蹈《凝動時空》。當然,為了讓「以中華文化為主流、多元文化共存的交流合作基地」的內涵更為寬廣豐富,本屆藝術節還將由上海話劇藝術中心與希臘團隊合力復刻古希臘經典劇作《厄勒克特拉》。此外,「國際舞台映像精選」環節還將帶來歐美頂尖藝團的上乘之作,四部作品包括英國國家劇院《王子復仇記》、美國大都會歌劇院《時時刻刻》、雲溫達斯《PINA》及新感線劇團《日本龐克五右衛門搖滾3》,以預錄放映的形式讓觀眾欣賞國際頂尖製作,使得融合國際元素的演出讓藝術節精彩紛呈。
  澳門藝術節是澳門每年一年一度的藝術盛事。第一屆澳門藝術節於一九八八年開始,澳門回歸之前由澳門文化司署及澳門市政廳主辦,回歸接後則由澳門文化局以及市政機構共同主辦,現由澳門文化局主辦。除了是二零二零年因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而取消該屆澳門藝術節的所有活動之外,三十多年來風雨無改,堅持舉辦,延續至今,並發揚光大。澳門藝術節以「結伴藝術,品味生活」為口號,積極發揮藝術活動的親和力,鼓勵更多的澳門居民參與藝術活動和文化生活。「推動本地藝術發展,傳播世界優秀作品,弘揚中華民族文化」是澳門藝術節秉持的基本宗旨。澳門藝術節引進中華民族的傳統劇目,讓中華藝術得以在澳門的舞台上走向世界,大放異彩;與此同時,藝術節積極推廣本地的藝術創作,每年籌辦的大型展覽和眾多演出,為本地藝術團體提供展演平台,創造機會。
  為使藝術更深入地走進生活,澳門藝術節還舉辦各式各樣的工作坊或講座等周邊活動,介紹藝術資訊動態、傳授藝術技巧,並開放部分表演節目的排練活動,讓觀眾進入排演現場,拉近距離,親身感受藝術創作的氣氛,更貼近地「結伴藝術」。
  在「澳門歷史城區」申報「世界文化遺產」成功後,澳門的文化藝術深入民間,得到了蓬勃發展。澳門藝術節更是以「多元文化、世界風情」為主旨,邀請來自世界各個地區的藝術團體,把音樂、舞蹈、戲劇、大型綜藝和視覺藝術展覽項目帶到澳門,盡顯世界風情。為方便市民游客的欣賞,讓市民及游客能更好地感受到環境與藝術相結合的氛圍,尤其是將藝術節融合到「澳門歷史城區」中去,每年的澳門藝術節都把演出場地儘量安排在不同區域及歷史文化景點,包括議事亭前地、崗頂劇院、大三巴牌坊、亞婆井前地、盧廉若公園、玫瑰堂、板樟堂前地等。澳門藝術節已成為本地性與國際性相結合的文化藝術活動,更成為澳門的一張「名片」。每届藝術節規模甚大,盛况空前。回歸祖國二十三年,澳門文化工作者用一件件上乘的作品、一台台精彩的演出,打造出澳門獨特的「文化身段」,使四百多年文化積澱重新煥發活力。
  澳門藝術節和國際音樂節,是澳門的「名片」「品牌」之一,在周邊以至國際社會的文化領域都佔有一定的「江湖地位」。長期以來,吸引著香港、台灣地區和珠三角一帶的觀眾前來觀賞,《中山日報》和台灣地區的一些媒體就經常發表樂評文章,作出較高評價。這其實也帶動了澳門的旅遊,並建立「文化城市」及「宜遊城市」的形象。相信,在新冠肺炎疫情基本結束,國際和區際人員流動恢復正常之後的首屆澳門藝術節,讓「餓戲」三年的藝術愛好者和欣賞者們,可以「大快朵頤」,「大飽眼福」。
  去年的國際音樂節,本來是安排在中秋佳節演出大型舞劇《永不消逝的電波》。該劇首次將「諜戰」題材搬上舞劇舞台,創作及演出人員在「意象」與「具象」中取得巧妙平衡,在尊重歷史基礎上進行大膽原創,融入青春色彩、紅色記憶、浪漫情懷、「諜戰」氛圍等元素,不僅顛覆了「舞劇不擅長叙事」的刻板印象,而且調動諸多技術手段,為劇情、人物服務,以貼近當代審美的方式彰顯先烈的崇高信仰。其中的一段群舞「漁光曲」,前年春晚以「晨光曲」之名參演。遺憾的是,由於受到「六一八」疫情的影響,而未能按時上演,讓人嘆息遺憾。
  但「失之東隅,收之桑榆」,也是由《永不消逝的電波》的總編導周莉亞、韓真擔任總編導的大型舞劇《只此青綠》,將於今年八月二十四日至二十七日,在澳門上演四場。該大型舞劇中的一段群舞,去年在春晚中「亮相」,驚艷全中國以至是世界各地。因而去年在進行第二輪全國巡迴演出,安排在珠海演出兩場時,其受歡迎的程度真是難以想像,在預定開票的當天,包括澳門愛好者在內的廣大觀眾在上午十一時開始預售之前就在預售門票軟件守候,結果卻是剛開售不到一秒鐘,就宣布全部售罄。後來加演一場,也是開售不到一秒鐘,也是全部售罄。
  就此,筆者曾在本欄建議文化局在今年的國際音樂節,邀請中國東方演藝集團有限公司來澳演出《只此青綠》,並相信也將會出現「賓虛」的場面。現在,這個祈望終於得以實現,相信不但可以讓澳門觀眾品嚐到這場世紀藝術精品盛宴,而且鄰近珠海、中山以至香港的愛好者,尤其是去年未能購到珠海的門票者,都將能欣賞到佳作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