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挺將軍英烈浩氣鼓舞鞭策著濠江兒女

  今日是「四八烈士」殉難七十七週年紀念日,當然也是與我們澳門有著極深淵源的葉挺將軍殉難七十七週年紀念日。雖然正值祭奠先人及先烈的清明節,也雖然澳門亦設有「葉挺故居」紀念館,更雖然近年來澳門特區極為強調加強青少年的愛國愛澳優良傳統教育,但卻未見有任何團體舉辦紀念葉挺將軍的活動,「葉挺故居」紀念館也沒有任何「表示」,不禁令人有所惆悵。
  與澳門有緣的葉挺將軍,被毛澤東譽為「共產黨第一任總司令」、「無銜元帥」。前者,是指他在締造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八一南昌起義中,以北伐中的鐵軍司令的身份和實力,出任前敵總指揮兼第十一軍軍長,並在稍後的廣州起義中,更是出任工農紅軍總司令,首次打出「紅軍」的旗號,因而毛澤東曾當面稱他是「共產黨第一任總司令,人民軍隊的戰史要從你寫起」;後者,他曾任新四軍軍長,如果不是「四八空難」,在一九五五年的授銜中,也肯定被授以元帥軍銜——後來接任新四軍軍長的陳毅,就是元帥。實際上,在一九五五年中國人民解放軍授銜後,聶榮臻就曾對陳毅稱:「要是葉挺還在,你們新四軍就會出兩個元帥。」一九八九年十一月,葉挺被中共中央軍委確定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家之一。二零零九年九月,葉挺被評為「新中國百位英雄模範人物」之一。周恩來曾評價說:「十年流亡,五年牢監,雖蒼白了你的頭髮,但更堅強了你的意志;你是人民隊伍的創造者。北伐抗戰,你為新舊四軍立下了解放人民的汗馬功勞。」
  葉挺將軍與我們澳門有緣。廣州起義失敗後,他不忿先後受到李立三中央和由王明誤導的共產國際的批判和懲處,憤而脫黨流亡海外,先到德國和法國,後到澳門,並在澳門居住長達十多年。他的九個兒女,有七個在澳門出生。西安事變後,國共談判決定將沒有參加長征、堅持在南方根據地進行遊擊的隊伍改編為國民革命軍,但蔣介石要求軍長不能由中共黨員出任。中共中央由此想到了正在澳門的葉挺將軍,也獲得蔣介石首肯,任命葉挺為國民革命軍新編第四軍(新四軍)軍長。這個「新編第四軍」的番號,據說是由葉挺提出,因為在北伐戰爭中,他所率領的獨立團,就隸屬於又稱為「鐵軍」的第四軍。
  據《柯麟傳》所述,原在香港隱蔽潛伏的柯麟,後來之所以轉移到澳門,就是為了葉挺。——遵義會議的其中一項決定,是委派陳雲、潘漢年到莫斯科向共產國際匯報遵義會議的情況。而兩人到了上海後,情況有了變化,毛澤東感到國共有可能會合作抗日,於是就電告潘漢年,留在上海、香港一帶從事統戰及情報工作,陳雲則繼續前往莫斯科。潘漢年到了香港找到柯麟,談了葉挺的情況,要求柯麟搬到澳門就近照顧葉挺,並伺機動員他「東山復出」。另外,後來任新四軍副軍長的張雲逸也曾到澳門,勸說葉挺「出山」。
  而今位於賈伯樂提督街七十六號的兩層小樓房,就是當年葉挺的故居。葉挺將軍殉難後,葉家因經濟問題變賣,何賢先生出於對葉挺將軍的崇敬,出資五萬元使其保存了下來,後轉送當時的民主婦女聯合會。一九五一年,婦聯將其闢為「民主婦聯托兒所」,幾年後轉作學聯會址,長達二十多年。直到八十年代末學聯另尋新址才遷出,再恢復為婦聯第二托兒所。澳門回歸前夕,由珠光集團贊助,一批在廣東省內各職位(多數是司局長級)上離休的「老新四軍」,曾組團來澳考察「老軍長」葉挺將軍的故居。由於其中的向真先生(原珠海市副市長)曾是筆者的老領導,故他們約請筆者作向導。當他們看到「老軍長」故居並沒有象內地的同類建築物那樣保護起來並闢為紀念館向公眾開放,而是作為社團的「私產」時,頗為不解。並表示,澳門回歸後,「澳人」當家作主的特區政府,一定會將「老軍長」故居辦成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為此,筆者是最早提出應將包括葉挺故居在內的一批新、舊民主主義革命紀念建築物,及第一個中美不平等條約《望廈條約》簽署的觀音堂石桌、林則徐巡視澳門駐紮的蓮峰廟等,納入建築文物保護名單的建議的。澳門回歸後,二零零六年八月,為紀念葉挺誕辰一百一十周年和殉難六十周年,特區政府撥款修葺,並舉行「葉挺故居」牌匾的揭幕儀式。「葉挺故居」牌匾、題匾採用銅牌製造,均由時任全國政協副主席的馬萬祺親筆題字。澳門特首何厚鏵主持「葉挺故居」牌匾的揭幕儀式,馬萬祺、白志健、黃松甫、鄭威波等政軍領導人,及葉挺的兒子葉華明和葉正光等出席了「葉挺故居」牌匾揭幕儀式。後來,特區政府又另行覓地,供托兒所遷出,「葉挺故居」得以向居民和遊客開放。
  葉挺將軍的後人念念不忘生其養其的澳門。上世紀八十年代中,國防科工委在澳門路環島衛星地面站落成時,葉挺將軍的多位後人,還有鄧小平的女兒鄧榕(毛毛)及其丈夫賀平將軍等,來澳出席。表面上是「西裝骨骨」,其實全都是「星光熠熠」,因為都是少將以上的軍官,肩章有「星」也。當然,「葉挺將軍故居」開幕時,嘉賓也少不了其後人。二零一三年十二月,已經從前國防科工委離休的葉挺將軍之子葉正大將軍,向澳門國際機場贈送北斗衛星實時沉降監測系統。這是包括港澳臺在內的中國機場首次使用北斗衛星實時沉降監測系統。
  筆者曾經建議,在葉挺故居的庭院中,矗立一組以葉挺夫人拍攝的葉挺與幾個孩子玩「麻鷹擔雞仔」遊戲的照片為原型而鑄刻的銅像,一方面展示葉挺及其家人曾在澳門居住過的史實,另一方面也是凸顯澳門的嶺南民俗色彩——「麻鷹擔雞仔」遊戲是嶺南文化及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瑰寶之一,相信當年許多澳門少年兒童都嬉戲過。
  在「千古奇冤,江南一葉」的皖南事變中,葉挺將軍被蔣介石囚禁。在獄中,葉挺將軍錚錚鐵骨,怒鬥群魔,寫下了浩然正氣的《囚歌》:「爲人進出的門緊鎖著,爲狗爬出的洞敞開著,/一個聲音高叫著:爬出來吧,給你自由!/我渴望自由,但我深深地知道——/人的身軀怎能從狗洞子裏爬出!/我希望有一天,地下的烈火,將我連這活棺材一起燒掉,我應該在烈火與熱血中得到永生!」正是驚天地、泣神鬼。
  其實,葉挺還有一首很少有人知道的《囚歌》的姐妹篇《囚語》,這是葉挺的長子葉正大將軍在中央檔案館找到的。葉挺在「皖南事變」被無理扣押後,因爲他早作了必死的准備,故而在八天以後,也就是一九四一年一月二十一日,用毛筆在信紙上斷斷續續寫了十八頁的《囚語》,表達了自己被囚禁後寧死不屈的堅強決心。《囚語》第一頁頭四句明志詩,就集中反映了《囚語》的主題:「不辭艱難那辭死,生死原來相遊戲;只問此心無愧怍,赤條條來光棍逝。」
  葉挺將軍一生有過許多輝煌勝利,也遭受過許多委屈挫折。他隨著時代的前途而前進,對民族和革命事業無限忠誠,無比堅定,無比勇敢。他那臨大難而不懼,臨大節而不苟的崇高品格,令人感佩,銘記千秋。這正是澳門的青少年一代在學習繼承愛國愛澳優良傳統中,其中最優秀的一種精神。葉挺將軍的英烈浩氣,將永遠鼓舞鞭策著濠江兒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