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台銘戰略正確戰術卻是失分

  中國國民黨「二零二四」大選人選遲未定案,引發「挺侯」和「挺郭」兩派支持者都強烈不滿。其中「挺侯」派認為,國民黨中央越遲宣布徵召人選,侯友宜就越是不能從目前的無法進入競選狀態的困局中解脫出來,民意支持度將會大幅流失,對爭取勝選極為不利;而「挺郭」派則埋怨,國民黨沒有舉辦黨內初選,對郭台銘不公平。
  對此,國民黨秘書長黃健庭昨晚在政大學生會、學生議會及網路媒體舉辦的「政治進入大學,青年與主席有約」活動上,作出了權威性的答覆及說明。其一,他指出,國民黨「二零二四」人選的提名時程,大概就是五月十七日或二十四日兩個時段,「我想十七日的機率會大一些」。黃健庭說,目前主要候選人為郭台銘與侯友宜,兩人各自在努力,國民黨很快會做最後決定,將參考各家民調及主要意見領袖、縣市長、「立委」意見,做出最公平選擇。
  其二,針對媒體「外界質疑國民黨未進行初選,對有意爭取提名的郭台銘不公平」的詢問,黃健庭回應說,國民黨如果是以舉辦黨內初選的方式決定參加「二零二四」大選的提名人,不是國民黨員的郭台銘就沒有參加黨內初選的資格。但國民黨中央已經決定是以徵召的方式確定提名人,郭台銘就可以被列入徵召。因而目前郭台銘與侯友宜都被列為國民黨的主要候選人,將透過民調、徵詢黨內意見做最公平選擇,十七日決定的機會大。
  由此看來,國民黨中央也已經強烈地感受到危機感,宣布徵召「二零二四」大選的提名人選的日期不能再拖延下去,亦即不能以四年前的「老皇曆」來安排今日的行程。實際上,四年前民進黨進行的黨內初選,蔡英文與賴清德殺得見骨見血,國民黨可以以「吃瓜」的心情,邊看熱鬧邊搞自己的黨內初選。但現在民進黨已經一早就確定提名賴清德,而且各地基層都紛紛成立「信『賴』台灣」後援會,對國民黨形成極大壓力,國民黨不能再依照四年前的時程(這是朱立倫主席較早前宣示的)來設定今次的提名進程。
  而且,在郭台銘積極造勢,侯友宜陷於被動的狀態下,越遲宣布徵召人選,就將會造成「內定人選」(倘有的話)侯友宜的「等候空窗期」越長,並因此而讓郭台銘的聲量和人氣碾壓侯友宜。如是在此情況下宣布徵召侯友宜,不但是郭台銘也將會像四年前那樣「掀桌」,並導致國民黨分裂(儘管郭台銘曾經表態,若國民黨中央宣布徵召侯友宜,他將會支持侯友宜,但國民黨人對四年前的教訓仍然記憶猶新),而且郭台銘的支持者也將會強烈的不服氣,聲稱「拒投侯友宜」,讓國民黨失去「二零二四」這個勝算概率較大的難得機會,以後就將永遠淪落為在野黨了。
  其實,國民黨中央確定是以徵召方式而不是以舉辦黨內初選方式產生「二零二四」大選的提名人,已經是對郭台銘最有誠意的尊重及照顧。實際上,如果是舉辦黨內初選,郭台銘在四年前已經宣布退黨,不具黨員身份,因而按照黨的內規規定不能參加黨內初選。因而「沒收」初選改以徵召方式決定提名人選,反而可以將郭台銘納入民調及內部協調的候選名單內。
  因此,朱立倫雖然公開宣示,將會提名民調最高、勝選機率最高的人選,其實是已經「內定」侯友宜,卻又要以徵召而非黨內初選方式產生提名人,用意是在安撫及拉住郭台銘,但卻因為將確定徵召人選的日程設定得較遲,反而讓郭台銘充分利用侯友宜的「等候空窗期」較長,而積極投入造勢活動,大幅提升自己的流量及人氣,因而在表面上形成了郭台銘的「民調最高、勝選機率最高」的印象,不啻是弄巧反拙。
  這就讓國民黨中央必須以「快刀斬亂麻」的手法,盡快宣布徵召人選了。因此,這個五月十七日的時間點,已經比四年前的七月十五日公布初選民調結果,七月十七日提報國民黨中常會、七月二十八日「全代會」通過,提前了兩個月。而且,還是並不忌諱迴避民眾黨也是定於五月十七日宣布提名柯文哲為該黨「二零二四」參選人的「撞期」尷尬。由此可見,朱立倫也已經是懂得「執生」,不再固執於自己曾經定下的進程計劃。
  國民黨確定以徵召方式確定「二零二四」人選,是「有辣有唔辣」。利者,是可以避免四年前舉辦黨內初選,導致參選人之間互相廝殺的情況再次發生;弊者,是讓不是國民黨員的郭台銘可以參加徵召協調,而郭台銘則充分利用侯友宜的「空窗期」,大搞造勢活動,可能會造成「尾大不掉」的嚴重後果。
  實際上,郭台銘就是在國民黨中央宣布徵召人選之前,侯友宜處於「空窗期」的期間,搶時間、爭速度地進行造勢活動,盡情揮灑其國際觀、產業觀、科技觀、政治觀,凸顯自己的深度與廣度,不但是把因為被「困」在新北市市政事務及市議會市政總質詢的侯友宜「比下去」,而且也為自己的聲量和民調爭取到最大化,甚至還因為激烈批評民進黨當局,而幾乎成了藍營的反綠「共主」。郭台銘所採取的這個戰略,無疑是正確的,也是精準的。
  但在戰術上,郭台銘因為頻頻失言,「講多錯多」,昨日更居然聲稱要恢復「警總」,可能會大為失分。而在其模仿韓國瑜以吸引「韓粉」支持的「三山」造勢晚會上,竟然與「韓黑」大將楊秋興並肩而立,效果可能適得其反。
  不過,郭台銘的策略可能是,為了搶在極有限的時間內力壓「內定」的對手,打贏這一場「不對等」的徵召競賽,就「死馬當作活馬醫」,針對當今「不怕有人批評你,只怕沒人討論你」的網絡輿論環境,極力追求聲量,而且只要有聲量就好,把自己凸顯出來。雖然不一定贏,但在喊出來之後就有新聞,大家會討論他,而侯友宜在這時候慢慢被邊緣化。
  就此而言,郭台銘在戰術上,也未必是失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