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到人民解放軍的番號時,不少人都問,為什麼華北軍區的部隊改編為「華北野戰軍」而不是「第五野戰軍」?
其實,華北軍區的野戰部隊「從來就沒有統一使用過」。
解放戰爭中後期的華北戰場上,同時存在著兩大坨敵人,那就是傅作義的「華北剿總」和閻錫山的「太原綏靖公署」,且兩者並無隸屬關係,各敲各的鑼,那麼對我軍來說,也就需要以分散對分散。華北軍區其實也是由兩大軍區合組而成的,至抗戰勝利時,華北大地上同時存在有晉察冀軍區(司令員聶榮臻)和晉冀魯豫軍區(司令員劉伯承)。1947年夏天,劉鄧率晉冀魯豫野戰軍主力南下之後,軍區的領導必然受到削弱,於是在1948年的5月,兩大軍區合組為「華北軍區」:聶榮臻任司令員,徐向前任第一副司令員、滕代遠任第二副司令員、蕭克任第三副司令員,其他軍政首長名單略過。
所以華北軍區最初組建的兩個野戰兵團,部隊來源本身就是兩大系統,徐向前第一兵團是原晉冀魯豫軍區留下來的野戰部隊,而楊得志第二兵團則為原晉察冀軍區的野戰部隊。並且兩個兵團的戰略分工也是明確的:第—兵團主要打擊閻錫山的晉軍;第二兵團主要牽制傅作義的綏遠系軍隊和蔣系中央軍,並非所有的野戰部隊使用在一個戰略方向上。1948年8月,再增設楊成武第三兵團,中心任務是挺進傅部的老巢綏遠地區,以牽制敵人對東北的增援。
因此,華北軍區所屬的三個野戰兵團分別在三個戰略方向上遂行任務,從本質上就缺少統一編組為」華北野戰軍」的必要和基礎。當然,還存在著其他一些因素。
人民解放軍總部到了華北
華北軍區正式組建的1948年5月,還發生了一件重要的事情,那就是轉戰陝北一年多的毛主席、周副主席率「中央前委」抵達河北,並於5月27日進駐西柏坡,這就意味著,人民解放軍的總部已然到了華北。
要注意,解放戰爭時期各大軍區的「野戰軍」是歸軍委統一指揮的,那麼華北軍區的各野戰兵團,也不例外。換句話說,中央軍委會根據戰爭形勢的發展,以及具體的戰役籌畫,統一指揮和調度各野戰軍的作戰事宜,時而集中,時而分散,並不一定是野戰軍整建制執行任務。
比如華野的「七月分兵」,以及原屬劉鄧野戰軍之陳謝兵團的挺進豫西(歸西柏坡直接指揮),都很深刻地詮釋了這個問題。
既然中央軍委和人民解放軍總部設在平山縣西柏坡,完全可以就近指揮華北各兵團的作戰,如果同在平山縣的華北軍區再成立一個野戰軍司令部,非但沒有必要,反而増加了不必要的指揮層級。
作戰命令如果先到野司、然後再下達到各兵團,肯定是要耽誤軍機的,因此從1948年5月起,華北軍區的兩個兵團(後三個兵團),即由軍委直轄。
華北軍區組建和軍委到達河北,幾乎是同一時間,所以也就沒有出現「華北野戰軍」的番號。
解放戰爭初期的大同、集寧戰役,晉察冀野戰軍和晉綏野戰軍打得就不好,敗在傅作義手上,後來又被傅部奪去了軍區所在地張家口,及至1947年清風店戰役之前,晉察冀野戰軍仍無大的起色,期間野戰軍司令部多次建撤。
包括清風店戰役和解放石家莊,其實還是在朱老總(先期到達西柏坡)的協調之下打勝的,在朱老總的直接幫助下,晉察冀野戰軍才有了四戰四捷。
那麼當毛主席、朱總司令全部坐鎮西柏坡的情況下,華北野戰部隊由軍委直接指揮顯然更加合適,況且當時華北軍區有42萬部隊,其中野戰部隊不過25萬人,作為華北軍區司令員,聶榮臻還有指揮17萬地方部隊的重任。
這可能只是複雜原因的其中一個,但肯定不是決定性的原因。
事實上,由於華北戰略區的特殊位置,以及傅作義、閻錫山龜縮在核心守備區,至石家莊解放以後,保定以南全部是解放區了。所以華北軍區野戰部隊已經成為東北、華北、中原等戰場的戰略預備隊,隨時要分拆使用支援其他戰場,暫無必要設置統一的野戰軍司令部。
早在1948年6月間,彭總就請求將徐向前第一兵團西調,配合西野主力打擊胡宗南,因為此時西野只有75000餘人,力量不足。但是主席通盤考慮後,拒絕了這一要求,他在6月18日的電文中明確指出:「你們以七萬人左右擔負西北作戰重任是很艱苦的,但別方面很難給你們以兵力上的直接增援」。「楊、羅幾次要求向前(第一)兵團協助打傅作義,你們現又要求該兵團協助打胡宗南,我們認為均不適宜。該兵團擬固定在晉中打閻,直至攻克太原為止,你們不要希望其西調」。也就是說,第一兵團當時的中心任務還是要消滅閻錫山,但是在徹底解決了晉軍之後,仍然還是要加強給西北野戰軍的,顯然這已經提上了日程。
同樣,在平綏線上活動的楊成武兵團,本由軍委直轄,但是在東北野戰軍主力入關以後,也改由林、羅、劉指揮。因此說,華北軍區的三個野戰兵團,雖然在建制上屬於「華北軍區」,但是其任務性質相對特殊,並非一個屬性完整的重兵集團,在平津戰役打響之前,華北也不是主要戰場,所以沒有授予統一的「華北野戰軍」番號。
1948年11月,根據軍委統一序列和番號的命令,原西北、中原、華東和東北四大野戰軍,分別被授予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野戰軍的番號,同時也統一了各野戰軍的兵團級番號。
既然之前沒有「華北野戰軍」的建制,當然也就不可能出現第五野戰軍的番號了,華北的三個野戰兵團和各野戰縱隊,軍史上統稱為」華北軍區野戰部隊」。
華北軍區野戰部隊分別改編為第18、第19和第20兵團,此時鑒於華北地區已無重大敵情,而第一野戰軍的兵力仍顯薄弱,不足以單獨完成解放大西北的任務。
於是在太原解放之後,軍委電令第18和第19兵團直接西進,劃歸一野建制,從而使第一野戰軍的總兵力達到了34萬餘人,可以同時打擊胡、馬二匪了。同時意味著,華北軍區野戰部隊僅剩下一個兵團在平津地區,自然更沒有組建野戰軍司令部的必要了。
中華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