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動」香港「能」香港「興」

  【中新社香港8月6日電】激發香港「興」的動能座談會日前在港舉辦,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致辭時表示,特區政府和社會各界都要把握好祖國和世界的機遇,激發「香港號」列車的無限發展動能,在由治及興新征程上高速前行。
  在香港國安法實施及完善選舉制度後,作為在「一國兩制」下擁有「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獨特優勢的香港,得以走出泥沼,邁向由治及興的新階段,並不斷向外界展現出「動」的活力。
  香港「動」。疫後復常以來,香港以「重回舞台中央」的姿態,多措並舉全力推動經濟復蘇。為給香港經濟注入更多動力,香港特區政府主要官員頻繁出訪推介香港機遇,爭取盡早加入《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不斷鞏固提升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中心等傳統優勢,加快打造國際創科中心、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下大力氣「搶人才」「搶企業」,推動創新科技發展,著力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增強發展新動能。
  誠然,在世界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下,香港由治及興的路途難免遇到荊棘,但正如中央政府駐香港特區聯絡辦公室主任鄭雁雄所說,因世界變局而上、因中國發展而興,既是香港發展顯而易見的大趨勢,也是常被忽視的內在規律。當下,「變」的外因空前激蕩,要駕馭世界「變數」,激發「興」的動能,實現香港「著數」,相信以國家發展態勢之盛,以「一國兩制」制度之優,以香港同胞能力之強,香港由治及興的道路一定會越走越寬廣。
  香港「能」。新一屆特區政府守正創新,敢於擔當,成立由行政長官擔任組長的「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督導組」,推動香港主動積極對接國家「十四五」規劃、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一帶一路」倡議等,注重有為政府與高效市場結合,展現出「愛國者治港」新氣象。同時,立法會以至香港社會重回務實理性,行政立法關係亦呈現良性互動新氣象,共同譜寫良政善治新篇章。
  李家超在談及如何讓香港盡快達致「興」的階段時,提出「四個必須」:第一,必須主動積極對接國家發展戰略,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第二,必須擴展暢通便捷的國際聯系,貢獻區域和國際合作。第三,必須在國際舞台上善用話語權,講好香港故事。第四,必須團結動員所有能量,為香港這個共同家園奮鬥。
  香港「興」。對於擁有自由開放規範的營商環境、保持普通法制度、暢通便捷的國際聯系、東西文化薈萃等諸多優勢的香港來說,團結向上的奮鬥合力在當下顯得尤為重要。李家超對「興」的理解可謂精闢:「書寫『興』字的時候,開首的筆畫就是先寫中間的『同』字。同心合力,同為香港開新篇,就是為香港『興』激發動能的康莊大道。」在當前來之不易的大好局面下,700多萬香港市民應更加包容共濟、求同存異、減少內耗,去共同創造香港更加美好的明天。
  其實,鄭雁雄在履新之初發表的新春致辭中就提出:讓「興」的動能更強勁。他亦強調,與祖國同行,把香港的未來放到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大局中去謀劃推進,香港「興」的空間就無限廣闊,就始終擁有戰勝風浪挑戰的信心和底氣。我們有理由相信,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入不可逆轉的歷史進程中,香港「興」的目標一定可以達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