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長官賀一誠上週五列席立法會全體會議,就公眾關注的施政工作及社會民生事務等回答議員提問。其中有議員李靜儀指出,受疫情影響,政府近年緊縮開支,已連續數年編制預算時要求部門縮減或不增加預算,明年一樣不可增加預算,社會擔心會影響各項民生福利、社會服務和政府部門運作。也有議員追問,未來有何措施促進居民增收,如調升養老金,以及會否再推促消費措施?賀一誠回應強調,疫情三年都是大額的赤字預算,但緊縮開支下,民生、教育、醫療等的投入完全沒有削減,一路維持至今,只是公務員行政節約。估計明年依然是赤字預算,在沒有財政盈餘下,將不會再推出消費卡等普惠措施,因為開支太大。但將會針對支援有需要的弱勢個案予以支援,政府有兜底機制處理。
對於賀一誠的這個決定,有議員表達「唔收貨」的態度,並聲稱「社會民怨沸騰」。指出澳門經濟雖然開始復甦,但很多中小企經營情況仍非常差,甚至疫後經營出現每況愈下情況,社會冀政府推出一些針對性的措施刺激經濟,例如消費券等。但遺憾的對於中小企,政府沒有任何「兜底」措施,對於處於困境的中小企、失業的居民,政府態度是「躺平」。還表示即使特區政府在「零收入」的狀況下,特區財政儲備足夠支撐澳門五年運作,政府是有能力有資源,推出針對性援助計劃,只是政府不想做,例如「第二個一百億」餘下四十億元,政府寧願收回庫房也不肯用來幫助長者改善生活,對長者是「錨銖必較」。
「有咁啱得咁喬」,昨日出版的《學習時報》,刊登署名「陳龍」,題為《厘清擴大內需的八個認知誤區》的經濟理論文章,從一個角度間接地支持賀一誠的決定。陳龍在該文中強調指出,有學者認為,中國應像一些國家那樣直接發放現金,刺激消費需求。這種方法雖能起到一定作用,但成本太大,在中國根本不可行。中國的居民消費和儲蓄習慣、發展水準等與美國等發達國家有很大不同。假如每人發一千元現金,則需要約一點四兆元,但這對刺激消費能起到多大作用呢?這不僅形成了巨大的財政負擔,而且居民的消費習慣、消費結構和消費意願也制約了其效果,尤其是疫情在一定程度上使居民的預防性動機增強,消費更趨保守,這樣勢必造成寶貴財政資源的低效使用。其實,在國外這一方式也出現了成本過高、效率不佳、浪費嚴重的諸多問題。從提升財政資源使用效率角度而言,鼓勵居民消費,更應著眼於加強社保體系建設,讓老百姓有個穩定的預期,解決好住房、養老、育兒、醫療等制約消費需求的主要問題,提升居民的消費意願和能力。
雖然澳門特區實行「一國兩制」,內地基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下的經濟理論,未必完全適用於澳門特區,但陳龍的理論文章中,也引述了國外亦即實行資本主義制度的經驗教訓,因而陳龍對「發錢促消費」認知誤區的否定,還是可以比照澳門特區的現實情況的。
在疫情的三年期間,澳門特區政府為「保就業,穩經濟,顧民生」抗疫策略,而先後三次實施的電子消費卡措施,發揮了正面積極的作用。按照經濟學的觀點,消費券是代用券的一種,為實現經濟政策的工具之一。政府或者企業發放給人民消費券,作為人民未來消費時的支付憑證,期待藉由增加民眾的購買力與消費慾望的方式以振興消費活動,進一步帶動生產與投資等活動的成長,加速景氣的復甦。雖然消費券是以促進消費為目的,但也可作為社會救濟工具之用。也有兩者相混,既以振興消費為目標,實施方式又如同社會救濟。混合型的政策形成背景可能比較複雜,而非僅有經濟考量。有經濟學家指出,消費券具有許多優點。其一是「迅速」,相較於企業生産,居民消費見效更快,消費券對於居民消費的短期刺激作用是非常明顯的。其二是「精准」,更能够實現精准投放。短期來看,拉動消費是核心目的,全民普惠性的發放,可以保證一定的廣度與寬度更爲重要。其三是更有利于實現「造血」,而非簡單「輸血」。短期如果「補企業」,是在給企業進行輸血,防止企業由于現金流的斷裂,造成企業經營的壓力,進而引發裁員。但如果下游需求短期難以修復,持續輸血不僅沒法修復企業的內生動力,反而會給政府財力造成壓力。尤其是在經濟面臨嚴峻挑戰的特殊情况下,消費券就是較為直接、有效刺激消費的方案。派發消費券若限定只能用於零售、餐飲等用途,不能變現爲現金,則能確保政府公帑都花在提振消費需求上,總較派發現金後無法確保市民增加消費,更具針對性。這就使得消費券具有明顯的杠杆撬動作用。不過,雖然消費卡可以「暫時止咳」,但卻未能「治本」。因為這是「塘水滾塘魚」,只是澳門的內部消費,因為人口較少,而難以極致的作用。實際上,澳門的主要消費對象,還是遊客尤其是內地遊客。在「半封關」甚至「全封關」的情況下,雖然對「顧民生」發揮了一定的積極作用,但對「穩經濟」所能起到的作用,就不如預期。
既然連續三年共三次的發放消費卡措施,是針對新冠肺炎疫情爆發,珠澳口岸實施「半封關」甚至「全封關」的防疫措施,導致澳門消費行業的主要「米飯班主」內地遊客的數量驟然減少,因而使得各消費行業出現經營困難的狀況,這又引帶發生僱員開工不足甚至是「放無薪假」,因而生活困難的情況。因此,特區政府推出的包括發放消費卡在內的「保就業,穩經濟,顧民生」等各項抗疫措施,就是有針對性的。
而現在,國家決定將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從「乙類甲管」調整為「乙類乙管」,而珠澳口岸及澳門對外口岸也已經全面開放,每日來澳旅客絡繹不絕地入境,尤其是自進入八月以來,澳門旅客人數進一步上升,基本上每日入境旅客已逾十萬人次,上週六更是單日錄得入境旅客十三點九萬人次,因而導致大三巴街人流擠擁,治安警時隔三年再次實施單向人潮管制措施。不但是大三巴街店鋪的生意滔滔,而且也帶旺了鄰近地區商戶的生意。由於今年下半年澳門特區將持續深化「旅遊+」跨界融合,不斷豐富澳門旅遊元素,恢復舉辦澳門國際煙花比賽匯演及世界旅遊經濟論壇,繼續舉辦「幻彩耀濠江」光影秀等大型活動,而且還有國慶連假中秋的長達八天的「黃金周」,因而相信更將是「甘蔗倒吃節節甜」。實際上,珠海公安局辦證大廳申辦入出境證件業務出現了「井噴」的情況,未來入境澳門的旅客就將會更多,基本上能夠恢復疫前的水平。
在此情況下,專門針對疫情的「保就業,穩經濟,顧民生」各項措施,包括發放消費卡,就失去繼續推出的理由及正當性、必要性了。議員監督政府,為民請命,是其法定權利;但如果是為了迎合及討好民粹,並為兩年後進行的新一屆立法會選舉而「提前種樁搶票」,那就是濫用這項權利了。
華澳人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