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財長談「過緊日子」: 做到「大錢大方、小錢小氣」

  【中新社北京3月6日電】「俗話說,精打細算,才能油鹽不斷。」中國財政部部長藍佛安6日表示,黨政機關過緊日子,不是捂緊錢包不花錢,而是該花的花,該省的省,做到「大錢大方、小錢小氣」,集中財力辦大事。
  當天在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經濟主題記者會上,藍佛安稱,近年來,財政部門嚴格落實過緊日子的要求,努力降低行政運行成本,加大民生保障力度;合理安排中央部門支出,增加對地方轉移支付;嚴格控制一般性支出,保障國家重大戰略任務實施。
  他提到,2023年中央本級「三公」經費支出預算,比疫情前的2019年下降了20%。同期,財政民生支出保持較快增長。2023年,各級財政用於教育等重點民生領域的支出,比2019年增長了25.5%。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再次強調,各級政府要習慣過緊日子,進一步凸顯了這不是一時之需,而是長久之計。」藍佛安表示,財政部將繼續強化監督懲處,堅決杜絕講排場、比闊氣,堅決防止搞「政績工程」「面子工程」。
  藍佛安當天還表示,「適度加力、提質增效」是今年財政政策的基調和特點。「適度加力」可從三方面把握,即財政支出強度總體擴大、政府債券規模明顯增加、繼續實施結構性減稅降費政策。如今年的赤字率按3%安排,繼續保持較高水準,赤字規模達到4.06萬億元人民幣。
  關於提質增效,藍佛安提及,要統籌運用稅費、專項資金、政府債券等政策工具,加強與貨幣、就業、產業等其他政策的協調配合,打好「組合拳」,避免「單打一」,推動政策同頻共振。
  國家發改委談超長期特別國債:正抓緊制定方案
  中新社北京3月6日電:針對發行使用超長期特別國債,中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鄭柵潔6日稱,目前正抓緊制定形成具體行動方案,按程式報批後啟動實施。
  2024年中國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從今年開始擬連續幾年發行超長期特別國債,專項用於國家重大戰略實施和重點領域安全能力建設,今年先發行1萬億元人民幣。
  對此,鄭柵潔在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經濟主題記者會上說,這是一項重大戰略決策部署,既利當前、又惠長遠。既可以拉動當前的投資和消費,又能打下長期高質量發展的基礎。
  他表示,從主要投向看,超長期特別國債將按照問題導向、精准突破、系統集成、協同高效的原則,聚焦強國建設和民族復興進程中的大事難事。初步考慮,將重點支持科技創新、城鄉融合發展、區域協調發展、糧食能源安全、人口高質量發展等領域建設。
  鄭柵潔稱,將一手抓好重點專案建設,強化專案和資金監管,一手推動配套政策出臺實施,強化政策的跟蹤落實,高質量推動這項重大舉措落地見效。
  在擴大有效投資方面,鄭柵潔表示,將最大力度鼓勵和支持民營企業參與國家重大工程專案和補短板專案建設,深入開展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重點領域突出問題整治,優化營商環境。
  中國商務部:今年前兩個月外貿現積極向好趨勢
  中新社北京3月6日電:中國商務部部長王文濤6日說,今年前兩個月中國外貿已有很多積極向好趨勢,進出口有望延續去年10月以來的增長趨勢。
  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當天舉行經濟主題記者會。王文濤在記者會上坦言,今年外貿形勢仍然「十分嚴峻」。據世貿組織(WTO)預測,今年全球貨物貿易量增速將為3.3%,遠低於往年歷史平均值4.9%。地緣衝突、全球「超級大選年」等外溢因素,也會帶來很多不確定性。
  但他同時也透露,今年前兩個月外貿出現「很多積極向好的趨勢」,今年1-2月中國進出口有望延續去年10月以來的增長趨勢。由於去年同期基數較高,3月外貿同比增速可能會有所回落,但總體趨勢是在「向上走」。
  王文濤稱,總體來看,外貿發展依託的產業基礎、要素稟賦、創新能力在不斷增強,出口商品正在向價值鏈上游攀升,進口市場機遇也在擴大,有信心、有底氣鞏固外貿外資基本盤。
  談及今後穩外貿政策部署,王文濤表示,將進一步加強對外貿企業特別是中小微企業的金融服務保障,推動便利商務人員簽證申領,支持企業開展貿易促進和供采對接。此外,還將與有意願的全球貿易夥伴深化產供鏈合作,構建打造包容、有韌性、可持續發展的產業鏈供應鏈,加快構建適應跨境電商發展的供應鏈和生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