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澳門人民力量昨日到政府總部遞交請願信,建議政府應改善公共房屋政策及政府應改善公共房屋政策。該會並認為公職薪酬遠拋離其他行業工種,間接造成職業生涯發展斷層。
澳門人民力量表示,根據房屋局的資料,最近一輪經屋申請推出了5,415個單位,為期3個月只收到1,702份申請。這輪經屋申請數量的減少相較於以往,確實是一個顯著的變化。此外,政府早年提出的五個置業階梯,由於新一期經屋供過於求,偉龍馬路夾屋也被影響需要暫緩。既然青年上樓難一直是困擾社會的問題,那為何經屋申請卻出現如此大落差?是現時青年都上完樓了嗎?非也!實際原因是多方面的,在現時公共房屋輪候久﹑上樓慢﹑賣價也沒有很實惠,再加上去投資屬性下,性價比與吸引力明顯下降。且隨著社會發展,不少青年選擇「躺平」,不再硬性追求「買樓」。在經屋政策不能與時並進的前提下,只會逐漸淪為空洞的社會房屋褔利政策。
該會認為現時「新經屋法」既然規定經屋永遠姓「經」,那應該將淮入門檻,審批門檻大幅降低,且應重視輪候及上樓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並且減少冗長的行政程式;經屋「慢」的通病不能治,動輒申請到上樓要十多年,試問真正有需要置業成家的青年能等那麼多年嗎?如政府不急民之所急,經屋攻策永遠不可能落實到位。另外政府需要正視的是經屋由政府投資興建,若無法出售,實際上就等同於投資失敗且浪費公帑。
澳門人民力量表示,澳門的經濟高度依賴旅遊業和博彩業,這兩者占據了主要的經濟份額。然而,這種產業結構的單一性對青年人的職業發展造成了限制。在尋求職業機會時,他們往往只能在這些特定領域中尋找工作。缺乏多樣性的產業結構意味著青年人的職業選擇受到了嚴重局限,而政府口號形式的經濟多元化,喊了多年卻仍然只是口號,真正能產業化的依然沒有看見。澳門人即使肯由低做起,但就業市場的扭曲造成的低薪酬,致使很多在職人士最終成為「在職貧窮」。現實生活已經壓得他們喘不過氣,更談不上有餘力和時間充實自己向上流動。
該會認為,公職薪酬遠拋離其他行業工種,間接造成職業生涯發展斷層。當公職對就業市場吸引力太大時,很多人的生涯規劃都想向公職靠攏。就業者難以專心並持續於私人企業奮鬥和向上流動,因為發現怎樣向上流動可能還及不上考個公職,現實就是這麽諷刺。
本澳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