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文燦果然是向「九二共識」傾斜?

  準海基會董事長前日在第六波人事公佈記者會上,拿著手機照讀賴清德「當選感言」的一段話,並說包括蔡英文的「四個堅持」及賴清德所提到的「民主和平四大支柱」,都是處理兩岸交流的前提。這被解讀為:一方面,鄭文燦籍此向賴清德「輸誠」,在海基會董事長的任內,將會忠實完整地落實貫徹賴清德的兩岸政策意圖;另一方面,卻又打了「防疫針」,倘在出任海基會董事長後,未能實現賴清德「希望由兩岸執政黨負責任的展開良性對話」的願景,並非是自己沒有努力,而是受肘於蔡英文的「四個堅持」及賴清德的「民主和平四大支柱」,尤其是拒絕承認「九二共識」。
  不過,鄭文燦沒有照著手機宣讀,而是「言由心生」地隨意發揮的另一段話,卻是「嗒落有味」:他將會根據「中華民國憲法」、「憲法增修條文」、《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為基礎,處理兩岸事務。
  眾所周知,國民大會於一九四六年十二月二十六日在南京通過的「中華民國憲法」,是一部「一中憲法」。其第四條規定,「中華民國領土,依其固有之疆域,非經國民大會之決議,不得變更之。」這是所指的「固有疆域」,在「國民大會」、「立法院」、「監察院」等章節,其選舉產生方式的表述,是包括大陸地區的各個行省,尤其是專門標明蒙古、西藏等各個少數民族地區的應選名額的。因而就連民進黨的創黨黨員謝長廷(民主進步黨的黨名就是由其提議),也指出這是一部「一中憲法」,並表態自己承認「憲法一中」。
  而「憲法增修條文」的制定,其中一個原因是在國民黨當局退守台澎金馬地區,對大陸地區「鞭長莫及」的情況下,為了選舉產生「國民大會代表」(後廢除)及「立委」,而無法按照「憲法本文」的規定,在大陸地區尤其是蒙古、西藏進行選舉活動,因而以此規範「自由地區」各選舉單位的應選名額。而最明顯的是,「憲法增修條文」的劈頭第一句,就是「為因應國家統一前之需要」,因而就連一些民進黨人也不得不承認,這是一部追求國家統一的「憲法」。
  《兩岸關係條文》的全名是《台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關係條文》。其第一條的第一句,也是「國家統一前」。而且沒有將兩岸分割開來,而是以「台灣地區」和「大陸地區」並列之,亦即「一國兩區」。這是符合「國統會」通過的《國家統一綱領》,及《關於「一個中國」的涵義》的原教旨的。
  因而可以說,鄭文燦搬出這三個「憲政」文件,顯然在其心底里,還是默認「一中」的,並似在隔空回應對岸「不分裂國家」之說。當然,是以「中華民國」為「正溯」,而不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不過但即使如此,也比民進黨「全代會」通過的那個將「中華民國」與大陸地區割裂開來的《台灣前途決議文》,要進取得多。實際上,蔡英文就屢是以《台灣前途決議文》為圭梟,打出「中華民國台灣」的旗號,以「中華民國是台灣」的「台獨」口號,來對抗某些國民黨人「中華民國在台灣」的「華獨」口號。
  鄭文燦敢於在自詡為「台獨工作者」的賴清德的面前,拿出三個凸顯「一中」精神及追求統一的「憲制性」文件,一方面固然因為賴清德是依據「憲法增修條文」選舉產生的「中華民國總統」,他就必須遵守上述三個「憲制性文件」,否則就是「違憲」。另一方面,蔡英文在準備參選「總統」時,為了消除美國的疑慮,曾經在訪問華盛頓時,表態「遵守中華民國憲政體制」。而在首次當選並就職的「五二零」講話中,也有同樣的宣示,聲稱「新政府」會依據「中華民國憲法」、《兩岸人民關係條例》及其他相關法律,處理兩岸事務。既然賴清德向美國承諾「蔡規賴隨」地「維持現狀」,也就必須向這三個「憲制性」文件負責。
  而且,蔡英文在二零一六年五月二十日的就職演講,是含有承認「一九九二年兩岸兩岸兩會會談的歷史事實與求同存異的共同認知」的,並認為「這是歷史事實」。鄭文燦既然要在三個「憲政性」文件跟隨蔡英文,是否也含有這層意思?
  但是,為何蔡英文卻是拒絕承認「九二共識」?一方面,蔡英文是代表民進黨參選並執政,因而必須遵循民進黨的《台灣前途決議文》以至是「台獨黨綱」。另一方面,也同她與「九二共識」一詞的創造者蘇起的個人恩怨密切相關。
  實際上,在一九九二年香港會談之後,直到二零零零年,是沒有「九二共識」一詞的。但是以海基會副董事長兼秘書長焦仁和為代表,提出「一個中國,各自表述」。一九九六年六月,筆者跟隨澳門新聞界高層訪問團訪問北京,趁國台辦主任陳雲林在人民大會堂會見,提出此問題。陳雲林交由深度參與香港會談的孫亞夫回答,指出當時達成的共識是:海峽兩岸都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努力謀求國家的統一,事務性商談不涉「一個中國」的政治涵義。筆者作了述評後,被台灣政媒兩界形容為「一中不表」。二零零五年連戰訪問北京,在「胡連會」達成的《兩岸和平發展共同願景》中,將「九二共識」闡述爲「各自以口頭方式表述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共識」,被台灣政媒兩界簡稱爲「各表一中」。均與台灣當局的「一中各表」相對應。
  二零零零年三月十八日,陳水扁當選「總統」。在其就職之前的四月初,宣布將會委任蔡英文為「陸委會」主委。四月二十八日,「看守陸委會主委」蘇起在一個研討會上宣讀論文,重新包裝「一個中國,各自表述」,創立了「九二共識」這個名詞。這讓蔡英文「新仇舊恨湧上心頭」。—「新仇」,是蔡英文認為這是蘇起搶在自己走馬上任前「硬塞給」她的「框框條條」。「舊恨」,是一九九九年她奉李登輝之命,領銜「強化中華民國國家主權地位研擬小組」,擬制了「特殊兩國論」。李登輝搶在海協會會長汪道涵訪台之前提前公開,引發軒然大波。當時蘇起正在美國飛回台灣的客機中,不知發生了這件事,當「接機」的記者詢問時,按照其傳統的思維回答,被李登輝和蔡英文視為「對著幹」。隨後幾天,蘇起可能是為了「補救」,在正式的記者會上發表了比「特殊兩國論」走得更遠的言論,讓李登輝在兩岸以至國際社會承受更大的壓力。因此,蔡英文對蘇起的觀感「不咋樣」。二零零一年,筆者曾經在「陸委會」的記者室,向蔡英文求證這恩恩怨怨,她承認她不承認「九二共識」這個名詞,確實是有著不滿蘇起「強加於」她頭上的因素。
  其實,當時蔡英文對香港會談中取得的「事務性商談不涉『一個中國』的政治涵義」的默契,還是蠻有興趣的。可能這也是其「愛徒」鄭文燦有著向「九二共識」傾斜跡象的原因,就是希望兩岸接觸協商「不設前提」。但卻抽掉了「九二共識」的核心內涵:「海峽兩岸都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努力謀求國家的統一」。因此,在賴清德不承認以一個中國原則為核心內涵的「九二共識」的情況下,鄭文燦將會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