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化教育培訓配合四大產業需求

鄒玖勝
  本澳着力打造成「一加四」產業高地,推動產業及經濟適度多元。發展新興產業離不開人才支撐。人才作為第一資源,如何理順人才培養機制,優化教育培訓,為四大產業輸送適配人才,值得深思。
  踏入21世紀,人類邁步進入知識型社會,知識經濟高速發展。不同於過往工業社會依賴對自然資源的開釆,人才成為知識型社會最為寶貴的資源。為了增強自身的競爭力,近至中國港台地區,遠至歐美的各個國家和地區都在制定各類人才政策,借人才助力國家和地區社會經濟發展。
  眾所周知,澳門長期受限於其自然地理條件,傳統工業難以規模化發展,多年來只能朝第三產業方向邁進。回歸後,澳門迎來賭權開放,經濟高速發展,旅遊博彩業成為澳門主要的經濟支柱。只是,過去一場新冠疫情讓旅遊休閒城市澳門的經濟發展在一瞬間陷入停滯,以博彩業為主的第三服務產業陷入泥潭,直接再次凸顯澳門產業結構單一、仍然過度依賴博彩業、經濟韌性不足等問題。近期,在國家政策支持下,澳門明確提出「1+4」經濟適度多元發展策略。「1」就是按照建設世界旅遊休閒中心的目標要求,促進綜合旅遊休閒多元發展,做優做精做強綜合旅遊休閒業;「4」就是持續推動中醫藥大健康、現代金融、高新技術、會展商貿及文化體育等四大重點產業板塊發展,着力構建符合澳門實際且可持續發展的產業結構。
  在推動經濟發展與澳門走向產業適度多元的過程中,人才的作用不可或缺。優秀的人才,能為澳門四大產業發展創設條件。要有優秀的人才,不外乎三條路徑:本地人才培養、海外澳門人才回流以及引進專才。
  特區政府近年來提出「教育興澳」「人才建澳」的口號,就人才本地培養與海外人才回流制定了不少相關政策。如特區政府新訂定的經濟適度多元發展規劃,第七章第五節提到「人力資源保障措施」,其中強調,要為新興產業發展建立堅實的人才培養系統,包括「加強和完善職業培訓,推動學校開辦與本澳經濟適度多元發展相關的職業技術教育課程,為澳門社會及經濟發展儲備各層次的優質人才。」教育本身也是「文化產業」的組成部分,「規劃」第六章專欄十提及,透過在灣區內地城市設立合作中心及聯盟協作,以澳門職業技能認可基準為基礎,拓展「一試多證」合作範圍及培養層次,共建大灣區旅遊行業技能人才培養評價規範,促進人才流動。
  2024年財政年度施政方針社會文化範疇中亦提出,要提升青年綜合競爭力,重視職業教育發展及生涯規劃。施政報告提出,根據「澳門青年指標2022年社會調查」結果,調整青年政策行動計劃,開展青年所需的相關項目。此外,配合本澳產業發展,以「走出去、請進來」方式,為青年提供學習專業知識及技巧的活動。持續推動青年學生走進大灣區及深合區學習交流。擴大「澳門青年專業發展計劃」的培訓參與名額,並加強與不同類型企業合作,豐富專業實踐的崗位類型。增加本澳優秀青年前往參加聯合國國際組織的實習計劃的機會,拓寬青年國際視野,提升青年綜合競爭力。定期舉辦青年建言平台活動及青年溝通活動,增加為青年提供參與諮詢組織會議的機會,提升青年參政議政能力。繼續推行「人才培養考證激勵計劃」及「2023至2026年度持續進修發展計劃」,鼓勵居民考取語言能力、職業技能、現代金融及資訊技術等各類國家及國際認可的高水平專業認證,提升個人素養,促進向上流動。
  有議員認為,澳門以前不太重視職業教育,不少人士對職業教育存在不正面的看法,而現時本澳有幾所職業教育學校,施政報告中提到政府作為一個「中間人」,協助職業教育發展。因為職業教育不單只是上課講述書本上的內容,還包含技術學習和實習,政府在有關方面也有進行相關的工作。以前職業教育課程涉及電腦、會計、電梯維護等類型,惟現時澳門產業發展多元,包括酒店內有大型設施維護、雲石維護等等,這些均可引入職業教育,技術教育的課程中,但可能需要政府和學校配合,在課程大綱上進行改變,讓更多人士認為讀完相關課程後可以有謀生和就業機會,這樣大家才會改變對職業教育不正面的看法。職業教育工作還需要進一步提升,尤其上述提到關於一些大型酒店的設施維護方面,有時候需要政府「出面」幫助,博企才會願意提供實習機會予職業學校的學生,因此在這方面還存在改善空間。總結來說,本澳在職業教育方面上是比以前有所改善,不過還有進步空間。建議職業教育課程設置應配合「1+4」適度多元發展策略,從而促進本澳職業教育取得飛躍發展。
  有學者就提出,綜觀世界工業發展史,職業教育特別是高等職業教育水準的高低,決定着一個國家或地區工業化水準的高低,一般而言,高等職業教育發達的國家或地區,如德國、新西蘭、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新加坡等都具有完善的高等職業教育發展規劃。因此,澳門特區政府必須完善高等職業教育發展規劃,才能大力發展「1+4」適度多元發展策略中的綜合旅遊休閒業、大健康、現代金融、高新技術、會展商貿和文化體育等重點產業。一方面,當局可透過資源投放及政策引導,在非高等教育領域推動學校開辦促進學生多元發展的課程和活動,鼓勵學校開辦與職業教育相關的課程,向學生提供多元和適性的教育選擇和機會;另一方面,當局也應完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使之涵蓋專科、學士、碩士、博士等不同層次。此外,可加強區域合作,通過粵港澳三地合作,探索高等職業教育辦學新模式,推動粵港澳大灣區高等職業教育的發展。並在適當時機,在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籌建綜合型的高等職業大學,以突破土地資源限制,形成規模效應,使高等職業教育可持續發展。
  經濟適度多元是本澳必由之路,多元產業要取得突破,需要人才特別是本地人才參與。正如行政長官賀一誠在日前舉辦的「五·一」國際勞動節大會上強調,本澳正以「一加四」發展策略為指引,全面推動落實經濟適度多元發展。希望廣大勞動者充分發揮勞動精神、工匠精神,積極參與澳門發展建設。特區政府將繼續支持勞動者不斷提升知識和技能,加大各層次人才培養,完善職業培訓,不斷提升本地勞動者的適應力和競爭力。
  事實上,特區政府十分重視教育系統的健康發展,堅持貫徹「教育興澳、人才建澳」的施政理念,透過保證資源投入、優化教育制度、致力提高教育質量、推動高等教育市場化發展等政策,與本澳教育界攜手推進「愛國愛澳」及多元人才的培育工作。「二五規劃」將「推進文教青年人才工作」置於助力澳門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戰略高度。規劃推行至今,在教育界齊心協力下,澳門學生及青年的綜合素質持續提升,澳門高校的辦學規模合理擴展,教學及科研水準躍進,全球排名顯著提高。總體而言,各項規劃工作開始發揮正面作用。
  青年在選擇教育及專業的考慮過程中,需與市場匹配,故當局堅持產業多元。因應社會經濟變化及實施「1+4」經濟適度多元發展策略,勞工局持續舉辦「職問職講」講座,去年起更邀請企業把講座帶進校園,讓青年學生了解相關行業的發展趨勢和人才需求,把握生涯規劃關鍵階段,把未來升學與就業結合澳門經濟適度多元化及深度融合國家戰略,拓展自身發展空間。此外,與深合區民生事務局、內地知名企業合作,為青年推出相關產業的專項實習計劃,行業涵蓋互聯網科技、跨境電商、智能製造、現代金融、電子競技、文旅會展等,計劃讓參加青年加深對內地相關產業業態的認識,為青年投身相關產業打好基礎。目前勞工局累計推出12個內地實習及見習計劃,累計提供414個實習崗位,參與人數183人。
  勞工局還與社會夥伴及鄰近地區緊密合作,持續以「技能提升」、「培訓結合考證」及「在職帶薪」等多元培訓模式,推出更多切合社會需要的職業培訓課程和技能測試,助力培養產業發展所需的技能人才,以及協助澳門居民考取本地、國家或國際認可的證照,提升居民的職業技能及就業競爭力。例如在2023年1月至9月期間,勞工事務局開辦逾600個職業培訓課程,參與培訓學員逾13,000人次,逾2,000人次獲發本地、內地以及國際認可的技能證明。值得一提的是,廣東日前公佈第二批成功備案的社會培訓評價組織,本澳新增兩個培訓機構獲認可,烹調師、麵點師、美髮師、美容師、育嬰員、茶藝師等多個職業技能考證項目獲准認定,讓居民更便利取得內地及本地認可的職業技能證明。
  當然,除了要繼續強化本澳人才培養,澳門要同時依照澳門特區人才引進制度,加大力度引進高端人才、優秀人才和高級專業人才,為發展新質生產力提供有力人才支撐,同時積極培育建設深合區高水平科創平台,完善創新人才供給,落實和實施支持人才發展政策和措施,讓人才創新創造活力充分迸發,高質量推進人才工程建設。而國家移民管理局日前公佈,五月六日起出台便民利企出入境管理六項政策措施,包括赴港澳商務簽註、人才簽註、其他簽註等。當中,人才簽註從灣區九市擴大至北京、上海,將對加強澳門與內地高端人才的學術、科研、專業、商務等多元領域交流合作,具有積極促進作用。兩個城市集聚我國大規模、頂尖級的各領域專業人才,將人才簽註政策擴大至這兩個城市,對於推動與港澳聯動的人才規模、量級、廣度和深度具有積極深遠影響,有利於澳門打造高水準人才高地要集聚全球高素質人才基地。不過,人才「引得進」,更要「留得住」、「用得好」。要留住人才和用好人才,就必須加快健全人才服務體系,完善住房、子女教育等配套支持措施。在持續改善「硬環境」的同時,加快優化「軟環境」,完善評價激勵、科研管理等制度,優化創投發展環境,協助人才解除後顧之憂,增強歸屬感,為各類人才參與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助力澳門經濟適度多元創造良好條件。
  總括而言,今年是《澳門特別行政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規劃(2024-2028年)》實施首年,因應特區政府「1+4」經濟適度多元發展的戰略部署,有關部門應把握好專才引進政策,理順人才培養機制,積極優化教育培訓,讓社會為助力澳門經濟多元發展輸送有理想、能創新、敢擔當的「愛國愛澳」高素質人才。橫琴深合區管理機構要做好與澳門人才計劃的銜接,貫通和健全引才體系,深化職業互認機制,簡化行政手續,提升對高素質人才的吸引力,一起努力做好澳門和深合區高質量發展這篇大作、大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