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正平:心系祖國造福澳門的「地下澳督」

  澳門的百年風雲變遷,繞不過柯正平,有人說,他就是一部活生生的澳門當代史。1943年,柯正平踏上澳門,從最開始的「地下」工作,到發動澳門社團在澳升起五星紅旗,比廣州早一個多月,後來一手創辦澳門首家中資機構南光公司、澳門南通銀行、澳門中國旅行社,又參與中葡澳門問題談判、《基本法》起草和制訂,籌建澳門特別行政區、實現政權順利交接……凡澳門的重大事件都有柯正平的身影,他也被澳門居民尊稱爲「地下澳督」。
  作爲原中共港澳工作委員會的主要負責人,柯正平參與澳門當代史上的幾乎所有的重大事件。同時,澳門的「傳統愛國愛澳基層社團組織」、「傳統愛國愛澳工商業社團組織」等,大大小小不勝枚舉的政治社團、學術團體,也是柯正平創建或推動的。
  從海豐走出的柯氏兄弟
  海豐,這塊紅色土地,是中國革命史中一個永遠銘記的地方。中國的農民運動就在這裏轟轟烈烈的掀起,其勢排山倒海,摧枯拉朽,不可阻擋!柯正平初中畢業後,便在廣東海豐縣參加工農革命軍。1927年廣州起義失敗後,哥哥柯麟讓柯正平回海豐找彭湃,參加彭湃領導的海陸豐農民赤衛隊,配合紅軍跟敵人鬥爭,也打了不少勝仗。1929年,柯正平輾轉來到香港,一邊學著做生意了,一邊從事愛國進步活動。
  在香港,柯正平開了一家柯記烟絲店,烟絲從海豐運來,薄利多銷,生意興旺,更重要的是,做生意可以掩護身份。
  1929年彭湃在上海犧牲後,哥哥柯麟奉命來到香港,計劃一邊開藥店坐診營生,一邊創造條件開展黨的地下工作。由於開藥店沒有任何經費,籌錢迫在眉睫,柯正平將自己的烟絲店以3000元的價格出手,柯正平的父親得知後,賣了祖傳的染鋪,換了幾千塊銀元提供支持。
  「南華藥房」既是公開的藥店,又是黨中央在香港的單綫聯絡點。1935年,爲了到澳門照料葉挺將軍,柯麟舉家移居澳門開闢新的「隱蔽戰綫」,藥店交給柯正平負責。
  抗日戰爭爆發後,柯正平在香港從事抗日救亡活動,爲當時的東江縱隊提供後勤服務。他參加了東江華僑回鄉服務團香港辦事處的工作,協助海外華僑回鄉參加抗戰,幷按照八路軍駐港辦事處的指示,將「保衛中國大同盟」捐贈給八路軍的物資由香港運往內地。1941年底,香港淪陷後,柯正平參加廣東人民抗日游擊總隊,活躍在抗日前綫,一大批來不及從香港撤退的幹部和進步文化人士,在柯正平等人的幫助下取道澳門轉移。
  澳門升起第一面五星紅旗
  1943年初,柯正平受命輾轉來到澳門。從此,他的一生與澳門緊緊地捆在一起。
  柯正平的女兒柯瓊回憶說,父親柯正平性格熱情外向,伯父柯麟則內斂穩重。在地下工作期間,他們兩人所屬領導不同,伯父柯麟對自己的工作守口如瓶二十多年,以至熱心的弟弟對他反復試探,甚至産生誤會。
  國共全面內戰爆發後,爲支援北方解放區的經濟恢復和建設,柯正平、柯麟兄弟二人與馬萬祺組建中共在澳門公開合法的商貿公司——新中行。新中行當年代理的是英商屈臣氏藥品、飲料、洋酒。香港淪陷時,中共廣東東江縱隊拯救了屈臣氏高層負責人,戰後,這位英國人特以此表示感謝。由於新中行以合法的進出口商行作掩護,成爲中共一個新的工作據點。
  1948年,周恩來、陳毅相繼派遣朱慎修、蘇樹德等同志來到澳門,在柯氏兄弟和馬萬祺的全力支持下,開闢了一條從山東、蘇北解放區至澳門的海上秘密航綫,將解放區的大豆、花生、中藥材等土特産運抵港澳,再購進解放區急需的西藥、布匹、紙張、儀器設備、大小五金器材。航綫開通後,供求兩旺,運輸繁忙,有力地支援了北方解放區的經濟重建工作。
  1949年新中國成立,柯正平發動澳門的社團在澳門升起五星紅旗,時間比廣州升起五星紅旗還要早一個多月。
  由於長期從事地下工作,有關柯正平史料非常罕見,更別說有個人傳記流傳世間。
  「父親是個保密性很强的人,他在澳門工作幾十年,大大小小的事件都參加過,而且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但他幾乎隻字未提。作爲子女知道的很多事情,都是現在已公開、見諸報端的內容,其餘也是一無所知。」柯正平的女兒柯瓊回憶說。
  創立南光支援全國解放
  新中國成立後,美國等國開始對中國實行「封鎖」。爲支持解放海南島和廣西,中共中央華南分局第一書記、廣東省人民政府主席葉劍英指示柯正平和柯麟在澳門成立貿易機構——南光貿易有限公司,公司公開注册時間爲1950年5月,後來澳葡當局承認爲中國在澳門的代表機構。
  創辦初期,柯正平以5萬元起家,條件十分艱苦,公司只有七八個人,兩三張辦公桌,借用新馬路新中行的閣樓,開始了南光公司不平凡的創業歷程。
  澳門南光集團的史料記載,當時南光公司所肩負的政治經濟任務繁重,最開始的任務就是爲迎接全國最後解放,支援解放區人民所急需的物資,包括糧油、煤炭、鹽等生活必不可少的物資。
  雖然叫南光貿易公司,但大部分工作是做貨物轉運,幷不直接做貿易。由於特定的歷史條件,當時貨物轉運量比香港還要多,而且很多香港貨物也要從澳門轉運,成爲抵達中國內地的一條重要轉運綫。
  由於需要轉運的物資比較多,工作任務十分繁重,在貨運量急劇增加的情况下,南光公司自建的碼頭、倉庫放不下,就放在臨時租借的倉庫內,在那些緊張繁重的日日夜夜裏,柯正平帶領員工晝夜工作,不知度過了多少個不眠之夜。
  南光公司作爲中國出口商品的總代理,到上世紀60年代,柯正平又大力宣傳「愛祖國,用國貨」,當時澳門糧油食品、土畜産品等大部分貨源主要來自祖國,隨著制衣和建築業的發展,紡織面料、建築材料也大部分從祖國組織貨源。
  這樣不僅打開了澳門市場,繁榮了市民生活,也大大提高了南光的知名度。南光公司在逐步打開局面的同時,也爲解决澳門廣大居民日常生活必需品的供應做出了不懈努力,不斷擴大了南光的影響力。
  經過半個多世紀的經營,南光公司逐漸從單一的貿易公司成長爲一個多元化經營的集團公司,幷且成爲內地産品出口澳門的最大供應商和代理商,在爲國家建設引進技術和資金、進出口急需物資、開拓出口市場等方面作出了許多貢獻。
  聯手霍英東打破美國「禁運」
  朝鮮戰爭爆發之後,由於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美國宣布自1950年12月3日起,對中國大陸、香港、澳門的出口實行全面的許可證制度,凡是士兵可用的東西都不許運往中國。
  不過,由於葡萄牙政府對朝鮮戰爭持觀望態度,澳葡當局也沒把「禁運」太當回事,澳門也成爲打破美英「禁運」的一個重要突破口。
  葉劍英指示加快南光公司的發展,公司很快由原來40多人發展到70多人。儘管抗美援朝戰爭開始後,中共在澳門有組織的活動逐步半公開化,但南光公司爲內地收購及運送「禁運」物資的過程,仍采取單綫聯繫、各管一段的秘密工作方式。
  具體來說就是,每個人負責一部分工作,接收貨物的是一批人,運輸的是另一批人,負責聯絡搞情報的又是一部分人,他們之間相互保密。
  接收物資的辦法,一是用小船從大船上卸貨;二是在倉庫直接接貨。運輸則由專人和專門的船隻運到廣州,有解放軍的武裝力量參加運輸護航,以對抗蔣介石的海軍及海盜。南光公司的船有特殊標志,有特殊記號,如掛什麽樣的旗有規定,因此南光公司的船進入廣州是通行無阻的。
  1950年下半年的一天,霍英東獲悉澳門許多家公司正在大量收購汽油、煤油、柴油以及五金、麻包等物資,便認爲這是一個賺錢的好機會。於是和幾個朋友合夥,開始用一條帆船往澳門運輸柴油。由於當時南光公司出的價格比其他商行高,霍英東就選擇了與該公司合作。隨著運送「禁運」物資的次數增多,且信譽良好,他逐漸成爲南光公司的重要供貨人。
  柯正平後來回憶說,他當時雖然未曾與霍英東先生直接見面,但他記得霍英東是他們信得過的重要供貨人。
  被澳門居民尊爲「地下澳督」
  作爲原中共港澳工作委員會的主要負責人,柯正平參與澳門當代史上的幾乎所有的重大事件。
  1945年澳門同胞「光復回歸祖國運動」,1947年「澳葡和中國漁船事件」「澳葡打死單車工人朱文彬事件」,1948年「澳葡頒布工會合法化事件」,1947、1948年的「澳門各界爲粵省灾民賑灾捐款運動」等等,全部有柯正平領導或參與。
  1953年「澳葡驅逐國民黨勢力出澳門」是柯正平運籌帷幄的成績;1955年澳葡企圖借「澳門開埠400年紀念活動」宣布澳門改稱「葡萄牙澳門省」,是柯正平領導澳人舉行大規模抗爭行動,使之不能得逞。
  澳門三面環海,却是個淡水資源嚴重缺乏的地區,水荒一直威脅著澳門同胞的生活。上世紀50年代末,柯正平與當時澳門自來水公司負責人之一、澳門中華總商會理事長何賢及澳門著名愛國人士馬萬祺一起商量,决定以中華總商會的名義致函廣東省人民政府請求援助,終於促成珠海竹仙洞水庫及銀坑水庫向澳門供水工程的勝利完成,解决了澳門食水供應問題。
  1963年的「中澳邊界劃定談判」,柯正平是參與决定者;1966的澳門爆發著名的「一二•三運動」,柯正平是運動的真正領導者;1967年,澳葡向中共無條件妥協後,是柯正平主導澳門的善後穩定工作。
  末代澳葡總督韋奇立將軍,1993年曾對葡萄牙總統說,在澳門,只要是涉及社會民生稍大點兒的政策,都必須先與柯正平先生通傳知會,否則無法貫徹施行,柯正平的「地下澳督」之稱不脛而走。
  除創辦企業外,澳門「傳統愛國愛澳基層社團組織」——街坊總會、工會聯合會、婦女聯合會、中華教育總會等,澳門的「傳統愛國愛澳工商業社團組織」——澳門中華總商會、澳門鏡湖慈善基金會等,澳門的大大小小不勝枚舉的政治社團、學術團體、工商咨詢組織等,也是柯正平創建或推動的。
  在澳門回歸祖國歷程中,他擔任中葡兩國政府關於澳門問題談判中方代表,在1986年中葡正式談判中,中方官方代表團名單中第一名團員就是柯正平,經過三輪談判,中葡兩國於1987年3月26日正式簽署《中葡聯合聲明》,柯正平在場見證此歷史時刻;作爲澳門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起草委員會委員,他參與了《澳門特別行政區基本法》的起草、制訂和宣傳工作;在任澳門特別行政區籌備委員會委員、澳門特別行政區第一届政府推選委員會委員期間,爲籌建特區、實現澳門政權順利交接和平穩過渡,傾注了大量心血。
  心系祖國淡泊名利
  從建國初期到上世紀60年代初,柯正平先後主持創辦南通銀行、澳門中國旅行社,它們和南光公司成爲澳門最早的三家中資公司,時至今日仍對澳門經濟發展具有重要影響。不過,他創辦的商號都無條件轉讓給國家。
  南通銀行開辦初期,不過是一家小銀號,行址僅數十平方米,職工20余人,只能經營存款、匯款和小額貸款等一般銀行業務,運作中困難很多。作爲董事長的柯正平多方奔走呼籲,終於換來澳門同胞的理解,紛紛以到南通銀行儲蓄的實際行動來支持愛國銀行開辦。時至1987年,南通銀行全行職工共670人,分行共有15間,總資産約100多億元。
  爲適應澳門主權回歸的需要,澳門南通銀行全部資産無償轉讓予中國銀行,幷於1987年完成法律程序,澳門南通銀行改名爲中國銀行澳門分行。中葡兩國簽訂聯合聲明,及後在1995年澳門政府通過法律授權中國銀行可發行澳門鈔票地位。
  柯正平創辦實業,爲澳門經濟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也積極爲內地的經濟發展「牽綫搭橋」。爲推動廣東基礎建設發展,1981年,柯正平多次與廣東省長劉田夫同志磋商,决定與廣東省人民政府合作,參與投資興建廣珠公路的沙口、洪奇、容奇等大橋。爲此成立了澳門聯合發展公司,向廣東方面投資港幣1.5億元,柯正平被推舉爲董事長。1984年11月,4座大橋全部竣工,令全長137.6公里的廣珠公路暢通無阻,不僅促進珠江三角洲地區經濟的繁榮與騰飛,同時也在全國創立了「集資建橋、過橋收費、以橋養橋」的範例。
  柯正平育有二子二女,但他創造的財富、地位幷沒代代相傳。「父親從小對孩子也特別嚴厲,我和妹妹從來都沒有什麽特權,父親有配車的,小時候遇到颳風下雨,我想坐一下,但父親不肯,呵斥說這是國家配給的車,是用來開展工作的。」柯正平的女兒柯瓊透露,她二哥一直在做一名義務兵,大哥也只是在農村當幹部,都沒受到特別照顧,她自己畢業後曾在南光公司工作12年,後來辭職出來。
  「利萬物而不爭」,正是柯正平一生的真實寫照。他心繫祖國的一舉一動也受到國家的肯定,他是第二届至第九届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也是第八届全國人大外事委員會副主任,1956年,他在北京受到周恩來總理的親切接見;1984年春節,鄧小平同志視察廣東,在中山溫泉賓館聽取他和有關人士彙報澳門工作;1992年鄧小平視察南方再次接見他;1997年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廣東廳,江澤民總書記與他親切握手。2003年,柯正平獲得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授予的大蓮花榮譽勛章。
(余彥君/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