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大」遊行其實未能與蔣經國聯結

民進黨發動「火大」遊行,曾對舉辦的日子千挑萬揀,最後揀中了一月十三日。但意想不到的是,二零一三年一月十三日,是蔣經國先生逝世二十五周年的紀念日。而民進黨等泛綠人士常諷稱,蔣介石和蔣經國是國民黨的「神主牌」,因馬英九也確實是將「兩蔣」奉為「神主牌」,尤其是因為他曾出任蔣經國的英文秘書,為了強化自己的「蔣經國學校好學生」形象,以凸顯自己當選及出任「總統」的正當性,因而每逢蔣經國的冥壽日及逝世紀念日,都必會前往桃園頭竭陵。因此,「火大」遊行之日恰好是蔣經國先生逝世二十五週年紀念日,一邊是成千上萬的民進黨支持者走上街頭「嗆馬」,訴說馬英九當政下臺灣經濟滑落,人民生活苦哈哈之苦,一邊是馬英九跑到蔣經國靈前聲言要繼承經國先生勤政愛民的優良傳統,及弘揚經國先生建設台灣、繁榮經濟的遺志,此種相互矛盾衝突之情景,是否會很滑稽荒謬?

這應是民進黨主席蘇貞昌事前所未曾意料得到的。實際上,他前晚在接受年代電視的專訪時,在遭受現場名咀輪番上陣提出各種問題中,就被問及為何要挑選一月十三日上街?當天是蔣經國逝世二十五周年紀念日,是要連結蔣經國嗎?本來,名嘴們向他拋來一個「好球」,但蘇貞昌不但是「捉到鹿不會脫角」,而且還繼續沉迷在他的所謂「三個條件」,好像是花了那麼大的力氣發動「火大」遊行,只不過是要與馬英九進行一個標的價值並不很高的政治交易,一點兒民進黨諸位前任主席的政治大智慧都看不到。

實際上,蘇貞昌是如此接過名嘴們拋來的「球」的:有關遊行時間,他指出,第一要挑禮拜六或禮拜天,第二要能借得到場地,前面好幾個場地已經被人家借走了,民進黨借到以後才看到媒體報道,這一天剛好是蔣經國逝世周年。至於民進黨在「火大」遊行中提出的提出撤換「閣揆」救經濟,反對媒體壟斷及召開「國是會議」等三個訴求,如果馬英九答應了,民進黨的訴求也完成了,當然就不必上街頭。這不是交換條件,而是希望馬英九具體回應民進黨的三點具體訴求。

由此可見,蘇貞昌的政治敏感度不足,腦子也不會「急轉彎」,未能及時捕捉住任何有利於自己的機會,甚至有人有意或無意地為自己「做球」時,也不會借力使力,順住話題進一步強化自己訴求的正當性,從而白白喪失了一個加大「嗆馬」力度的機會。實際上,倘若是民進黨其他的政治人物被名嘴們問到這個問題,很可能會立即「食住這條水」,藉著「火大」遊行當天是蔣經國逝世紀念日,加大「火大」遊行的「火力」,調整「火大」遊行的訴求,將馬英九與蔣經國相比較,「高嗆」聲稱是「蔣經國學校好學生」的馬英九的「不足」,並籍著回憶蔣經國的經濟政策、作為及成就,提出民進黨能夠促進台灣經濟起死回生的政策建議。這就將不但能強化「火大」遊行的正當性,避開「為反馬而反馬」之嫌,而且也能引發廣大非藍非綠中間民眾的共鳴,籍著對蔣經國先生的懷念,而萌生對馬英九以至國民黨的強烈不滿,並也產生對民進黨再次執政可能有能力重振台灣經濟的憧憬,從而擺脫目前馬英九的民意支持度固然是十分低迷,但民進黨的名義支持度也沒有因而得益,同樣是陷於穀底的尷尬處境。

實際上,蔣經國先生是自一九四九年之後,對台灣貢獻最大,因而威望最高的領導人,直到如今人們仍在深深地懷念他,每逢有機構進行「領導人聲望」的民意調查,都是他的指數最高,即使是他已逝世二十多年,其威望也遠高於現在在生的現任及卸任領導人。蔣經國最愛鄉土、愛土地、愛人民,勤政、廉潔、親民,有許多民間友人。蔣經國在出任「行政院長」後主持第一次「行政院會」,就發表公務員「十誡」,嚴令政府官員必須與「黑金」劃清界限;各級官員不准到酒家、黑色咖啡館、歌廳,或其他不當娛樂場所;嚴懲受賄、瀆職公務員。蔣經國說到做到,而且以身作則,六親不認,「行政院人事行政局長」王正誼,是蔣經國的表弟,曾任蔣介石的機要秘書,因收受營造廠賄款判處無期徒刑。 蔣經國接任「總統」之時,遇上了比現在的國際經濟環境更嚴重的石油危機,再加上國際政治環境對台灣也十分不利,其中尤以尼克松訪華及中美建交,美國對台「斷交、撤軍、廢約」等為甚。但蔣經國一方面「莊敬自強」,另一方面推出「十大建設」,振興台灣經濟。不但渡過了當時經濟衰退困境,而且使台灣成為「亞洲四小龍」之一。而且,在政治上,蔣經國決定解除「戒嚴」,開放「黨禁」、「報禁」;準備開放「中央」民意代表選舉,終結「萬年國會」; 籌劃開放大陸老兵返鄉探親。可惜生命留給蔣經國從事全面革新的時間太短,從國民黨十二屆三中全會到蔣經國逝世,尚不足兩年,因而他所做的,只是為「寧靜革命」開闢了道路。但在當時,已是石破天驚之舉。因而人們常說,沒有經國先生,就沒有現在的台灣,不管是政治或經濟領域, 這個人才是真正為台灣做事的人。

尤為值得民進黨人銘記於心的是,一九八六年民進黨成立時,國民黨內有人主張以武力進行鎮壓,但蔣經國不贊成。他曾對當時的「副總統」李登輝表示,「不要把它看成是問題,為了國家安全和人民幸福,不要為這個問題弄出很大的問題來。」在蔣經國先生的默許下,民進黨順利成立。而在此前的「美麗島事件」發生時,國民黨內充滿肅殺之氣,「警總」軍法處以「叛亂罪」起訴黃信介、施明德、張俊宏、姚嘉文、林義雄、陳菊、呂秀蓮等人,並對他們提出死刑的刑求,至少要槍斃一個人。蔣經國卻是強調,「抓人不能解決問題,槍斃人更不能解決問題。」最終果然沒有一個人被槍斃。氣得不少黨國大佬指著蔣經國痛,認為他對異已太過寬忍,導致反抗聲浪高漲。

因此,倘蘇貞昌夠聰明,在接到名嘴們拋來的「好球」時,當即調整「火大」遊行的訴求,要求馬英九做蔣經國先生的真正好學生,可能效果要比現在的三個訴求好得多,可以起到加大「嗆馬」力度的作用。

但也有風險。「火大」遊行倘是提出馬英九必須仿效蔣經國,民進黨就將會被視為「與蔣經國連結」。而蔣經國雖然在後期停止「反攻大陸,還都南京」,並自稱既是中國大陸人,更是台灣人,但他一直堅持反對「台獨」,而且也能包容政敵。而目前民進黨政治前景最大的「罩門」,就是堅持「台獨黨綱」;蘇貞昌本人最大的弱項,就是不能包容與自己意見理念不同的人,即使是黨內同志也是如此。他在設置「中國事務委員會」問題上欺騙謝長廷,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如果是蔣經國,是不會發生這樣的事的。

蔣經國先生曾說過,「時代在變、環境在變、潮流在變」,因而必須進行改革。蘇貞昌就沒有跟隨時代的轉變,環境的轉變,潮流的轉變,調整民進黨大陸政策的意念和魄力。因此,他沒能充分利用「火大」遊行當天是蔣經國先生逝世紀念日的巧合,加大「嗆馬」的力度,看來是自有苦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