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同榮成為陳水扁競選連任的擋路石

正在加緊籌劃「拼連任」的陳水扁,在面對「假想敵」馬英九人氣正旺、「現實敵」「連宋配」來勢洶洶的威脅之時,打出了「大改革」、「拼經濟」的大旗,力圖挽回人心,爭取更多的中間選票,使其能以過半票數擊退「泛藍軍」的「奪權」圖謀。但是,「拼經濟」不能在一年半載中顯見成效,就剩下「大改革」或可為陳水扁增添政績了。因此,「大改革」能否成功推行,關係到陳水扁能否連任,當然也關係到民進黨能否長期持續執政。因此,陳水扁是極為緊張及介意其「大改革」的成敗的,也就不惜傷害到「自己人」及與李登輝的關係,也要透過檢調或司法機關將余陳月瑛、劉泰英、周伯倫等分別送進看守所或監獄。

陳水扁「大改革」的其中一項重要內容,是「黨政軍退出媒體」。他又是發表談話,又是主持民進黨中常會作出相關決議,似是要對這個已經空談了十幾年的老話題「來真格」。然而,從目前情儘看來,儘管在野勢力中的王金平、李慶平、沈智慧等人,紛紛以不同方式回應了「黨政軍退出媒體」,但意想不到的是,「黨政軍退出媒體」這一招祭施得並不順利,而且可能會被「自己人」甚至是陳水扁自己「破局」。──陳水扁本人在電視台設立了「阿扁傳真」的談話式節目,發表政見,按此行為模式,曾被「點名」的陳文茜等人,仍將可以繼續在電子媒體中主持談話性節目;身兼民進黨中常委的「立委」蔡同榮,也至今仍堅持不愿在黨職、公職與「民視」董事長二者之間作一抉擇,依此,中國國民黨也無須放棄「中視」、「中廣」和《中央日報》、《中華日報》。因此可以說,「黨政軍退出媒體」因陳水扁和蔡同榮的行為,已幾近「破局」。

平情而論,陳水扁為自己主持「阿扁傳真」節目,以「加強與民間溝通」及「宣導政策」等藉口來作辯解,尚可說是未必完全輸理。但蔡同榮的所為,則是在陳水扁的臉上擊了一猛掌,在客觀上成了陳水扁競選連任路上的「擋路石」,氣得陳水扁警告他要「識時務者為俊傑」。為此,有人指出,既然連周伯倫的「頭」都給陳水扁「借」去宣示「改革」、「拼選舉」了,蔡同榮如果仍要「魚與熊掌兼得」,陳水扁也就極有可能會祭出「血滴子」,將蔡同榮推出「祭旗」。

確實,蔡同榮在「立委」和「民視」董事長兩個職位的面前,難以取捨。──「立委」並非單純的「政治公職」這麼簡單,它還是「搖錢樹」、「聚寶盤」,可利用它來產生巨大的經濟利益;它也是「護身符」,利用其「免責權」,躲避檢調和司法機關對其身上所負之弊案進行追查偵辦。而「民視」董事長職務,雖是不支薪的義務性質,但收獲的社會和政治效益,卻是難以估量。在公職選舉中,蔡同榮作為候選人,利用「民視」的知名藝員為其站台所起到的吸票效應,比砸大錢的廣告要大得多;利用「民視」的鏡頭為政商友人「出鏡」,所建立的人脈關係又將成為自己鑽營政治經濟利益的巨大「資本」。更為重要的是,「民視」是無線電視台,發射電波覆蓋面較大,蔡同榮更可利用這一有利條件,鼓吹擴散其「公投立憲」的政治主張,並在新聞報導及談話節目中推銷「台獨」理念。也正因為如此,他抗拒「退出媒體」所持的一個理由,就是倘他退出「民視」,來自大陸和港澳的中資就會乘虛而入,控制「民視」。

實際上,主要是由民進黨人出資籌資創辦的「民視」,雖然其主事者曾經強調做個「反對黨不介入電視台」的「反對台」〔按:當時民進黨尚未上台〕,或再三指出「要公平,公正報導各黨派、各族群的新聞」,但作為「民視」董事長的蔡同榮卻在《民視面臨新挑戰》的文章中強調,「我們不允許任何民視同仁,利用民視去鼓吹中國的國家主義。所有民視的節目和與新聞內容,都要在台灣國家主義大原則下台作」。他要求記者盡量用台灣話採訪,不要用「全中國」、「兩岸關弟」、「我們中國人」等字眼。據此,「民視」新聞部下達了「三原則」:不用「全省」,用「全台」或「全國」;不用「中共」、「大陸」,用「中國」或「中華人民共和國」;不用「兩岸」,用「中國和台灣」。「民視」高層還曾明確指示其新聞部,「民視」新聞只要鎖住三個重點,以民進黨、建國黨和「台灣獨立」的新聞為主。因此可以說,「民視」是一家典型的「台獨」電視台,這教一生為「台獨」奮鬥的「蔡公投」,又如何能輕易放棄?

從「民視」董事會的成員名單,也可知「民視」是民進黨的重要喉舌。「民視」是由「民間」和「全民」兩家電視台結盟而成。其中「民間」電視台的重要股東,包括高俊明、施明德、張俊宏、謝長廷、林山田、田再庭、李應元、李鎮源、蘇正平、翁嘉宏、張貴木等;「全民」電視台的重要股東,則包括有張俊宏、余陳月瑛、蔡同榮等。「民視」的現任董事長為蔡同榮,副董事長兼總經理是張俊宏,余陳月瑛則是常務董事。一九九九年,「全民」因不堪虧損嚴重退出「民視」後,蔡同榮更是獨攬了「民視」的大權。也正在此後不久,民進黨上台執政。投機商人為了討好民進黨當局,加大了對「民視」的廣告宣傳支出預算比例,「民視」即轉虧為盈,蔡同榮也終能坐上「民視」配給的平治專車,而不用搭的士上班。這叫蔡同榮又如能捨得放下「民視」這個經過一番「艱苦奮鬥」才成為「會生金蛋的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