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新世代共同建立新的中國折射新思維

據日本媒體報導,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副主任周明偉本月十六日在與日本民主黨魁營直人會談中談到兩岸問題時表示,中國政府主張「一個中國」的原則仍然不變。不過,周明偉也特別強調,兩岸應該要有透過雙方的新世代來建立既非「中華民國」也非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新中國的想法。對此,日本媒體評論指出,周明偉的談話透露出中央新領導高層交接後,更加速了在「一國兩制」的驅架內來統一台灣動向。

日本媒體是否會准確地報導周明偉接見營直人的內容,我們無法得知。不過,如從中共「十六大」提出開拓創新精神,尤其是「改革要有新思路」的要求,及胡錦濤在全國「兩會」期間參加台灣省代表團審議時的談話所折射出的「兩岸平等」的新思維來看,曾到過美國深造,了解台灣民眾真實心態及台灣真正政情的周明偉如是說了這樣的話,也並不會使人感到意外。

其實,類似周明偉前日所談內容的話,鄧小平在二十年前就說過。一九八三年六月二十六日,鄧小平在接見美國東西大學教授,後來曾在連戰競選「總統」時擔任其大陸政策智囊,並力主倘連戰當選即與大陸進行「政治對話」的著名「統派」學者楊力宇時就表示,將來兩岸統一後,連國號、國旗、國歌都可以改。後來,時任國務院港澳辦副主任的王啟人,在傳達中央對台政策精神時,也曾提到這一主張。而在兩年前,海協會會長汪道涵在對「一個中國」涵義作出「八十六字」的新定義時,也提出「共同創立一個新的中國」的新構思。這些談話內容概括起來,就是兩岸統一後的中國是一個新的中國,既可不用現在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號,也不是「中華民國」。為此,曾有人認為,這個「新中國」的國號,可以就叫做「中國」,就像日本就叫做「日本國」那樣。

前面提到的鄧小平的那個談話,當同年七月底《人民日報》正式刊出時被刪去了「國號國旗國歌也可以改」這一段。後來,這個談被話收入《鄧小平文選》第三卷時,是依據《人民日報》的版文。這個談話,後來被作為「一國兩制」方針的重要文獻,甚至是「一國兩制」理論的起源。但不少人尤其是台灣地區的「統派」人士,卻對刪去那段他們認為是「精華」的「國號國旗國歌也可以改」,大表失望。後來,台灣方面即傳出,「國號國旗國歌也可以改」,確實是鄧小平的高瞻遠矚之作,但卻受到一些「打江山」的元老反對,因為他們對「用無數烈士鮮血」換來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充滿感情。當然,鄧小平因認為「人民」一詞與「共和」重覆,已無必要,而擬的「中華共和國」國號,也全實是存在技朮問題,因為「共和國」與「民國」的英文是同一個詞組,亦即「中華共和國」的英文與「中華民國」相同,故將國號改為「中華共和國」,在國際上就將會造成困惑、混亂。

但現在問題是,盡管台灣地區的多數民眾,是不主張「台獨」的,也盡管有相當部分的台灣民眾擁護國家統一,但他們對以「一國兩制」方式統一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旗號之下,卻又認為是「吞併中華民國」、「矮化台灣」。因為他們的國家定位,是「一個分治的中國」,並以「中華民國」成立時間早於中華人民共和國為由,堅持「中華民國」才是正溯。倘若未來兩岸統一,無法再保住「中華民國國號」時,也不甘願是統一在「中華人民共和國」之下。如是雙方各讓一步,分別放棄「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中華民國」的國號,另行取一個新國號,他們或許還可以接受。

這正是胡錦濤在參加台灣省代表團審議時,陳云英代表〔林毅夫夫人〕向胡錦濤說的「應認真了解台灣人民的特殊心態」的其中一個主要內容。實際上,即使是被視為「統派」的連戰、宋楚瑜、馬英九等人對以「一國兩制」方針或統一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旗號之下,仍心存嚴重的疑慮,何況,還有一個「民意機制」的問題,並非是他們就可以說了「算」。但如果是「國號國旗國歌也可以改」,或是周明偉所說的「建立既非中華民國也非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新中國之想法」的話,或許他們是會樂於接受的,而多數不主張「台獨」的台灣民眾也不會持反對態度。

周明偉在談到「建立新中國」時,是有一個「雙方的新世代」的前提的。看來周明偉十分明瞭「打江山」一代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國號的深厚感情,而老一輩國民黨赴台軍政人員對「中華民國」也是難以割捨,何況民進黨為了凸顯「新中間路線」也在聲稱「台灣是獨立主權國家,國號為中華民國」。故即使是要雙方分別放棄現時的國號,來共同建立一個新的中國,也不可能是在「打江山」一輩或「赴台元老們」仍然健在的時代,而要留待沒有「國號包袱」的「新世代」處理。

更正﹕昨日本欄第二段「南部欠強」是「南部較強」之誤。合更正。

〔發自湛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