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榮之旅揭示台北與白宮都在搞兩面手法

陳水扁結束了其「欣榮之旅」,昨晚返抵台北。陳水扁此行的圖謀,就像中國古時的一個著名典故一樣,是「項庄舞劍,意在沛公」。──專門出訪巴拿馬只不過是一個幌子,真正目的是在於「過境」美國。因此,出席巴拿馬建國百年慶典活動,其實才是「順便」。正因為如此,從「總統府」到民進黨中央,在評價這次「欣榮之旅」時,都閉口不提陳水扁在巴拿馬的活動,而是大談特談「台美斷交後台灣元首在美國受到最高規格禮遇」。由此可見,民進黨秘書長張俊雄昨晚在接機時所說的「具體提升台美實質關係,開拓台灣的外交空間」,不但是陳水扁此次「欣榮之旅」的策略意圖之一,也極有可能是陳水扁往後對外政策的重要戰略目標,並以此來反制北京近來施行的「以美國遏抑台灣」的最新策略運用。

從去年初開始,本欄就一直在追分析「陳水扁過境美國」的種種動作及圖謀:從去年四、五月間的企圖實現「陳水扁與李登輝在華盛頓會面」,到今年以來的民進黨「全代會」提名「總統」候選人前夕的假借美國之力抬升其在黨內外的選情,本欄都曾多次有所分析預測。果然,就在陳水扁即將完成其「欣榮之旅」之際,向來被民進黨批評為有「親藍傾向」的《中國時報》的民意調查數據,即一反常態地顯示」陳呂配」的民意支持度首度超越「連宋配」。之所以會有這樣的調查結果,不排除是受到調查的「隱綠」民眾,被最近陳水扁種種選戰議題所激活,敢於大膽說出自己的投票意向;而一向是「隱藍」的民眾,則因目前台灣社會的政治氛圍十分壓抑,再加上國親聯盟在主導選戰議題上保守僵化、無所作為,而不愿也不敢說出自己的投票傾向。因此,這個民調數據未必能完全真確地反映出當前兩組候選人的選民基本盤。不過,從中也確實是透射出某些流動變化訊息,就是陳水扁近來抬升選戰主軸,緊抓選戰議題主導權的做法,成功地提升了其傳統支持者的凝聚性及向心力,鞏固了其基本盤。而他在這次「欣榮之旅」中所刻意安排及營造的「扁鮑會」及「重要突破」印象,則又使到其在拉抬選戰主軸中獲得的邊際效益得以進一步發酵,亦即使其民意支持度在近日的基礎上得以再攀新高。因此可以說,陳水扁的這次「欣榮之旅」,說穿了是「加分之旅」。

「陳呂配」的民意支持度踰越「連宋配」之後,陳水扁除了是在民進黨「十全會」二次會議爭取「總統」候選人提名,可以得到大為「加分」的效果,甚至是因為黨內人士自知無法挑戰陳水扁而放棄參加黨內初選,而使陳水扁可以跳過黨內初選階段、直接進入提名決議程序之外,還將可令到陳水扁解除挑選「副手」的煩惱,亦即是已使「陳呂配」排除各種黨內障礙。──當初許多「反呂派」之所以反對「陳呂配」的一個重要理由,就是如選擇呂秀蓮作「副手」必輸無疑,他們只能是「含淚輔選」。而現在「陳呂配」已拋掉了「必輸無疑」的夢魘,也就封了「反呂派」的口,陳水扁也就不用再為因「副手」問題而可能會導致黨內派系紛爭而頭痛了。

值得注意的是,「加分之旅」只不過是陳水扁針對「總統」選舉的策略運用,而在出訪期間以兩面派手法繼續兜售「一邊一國論」及「公投制憲」,卻又誑說並無違背「四不一沒有」,從而欺瞞過了白宮,表示認可其說法,這個實質危害才更為嚴重。因為這等於是爭取到美國間接地為其「一邊一國論」及「公投制憲」活動「背書」。這就不但是使到陳水扁的「切香腸策略」,又切下了一大段,而且也有可能會動搖美國政府對中美關係的核心內容──三個「中美聯合公報」、「一個中國」原則、不支持「台獨」。因此,對於陳水扁這次「欣榮之旅」對中美關係及兩岸關係將會帶來的惡劣後果,以及陳水扁的「務實外交」及對美關係所採取的某些新策略,必須有所警惕並設法予以反制。

陳水扁這次「欣榮之旅」所使用的兩面派手法所以得逞,看來是以「新潮流戰略之神」邱義仁為首的「軍師」們的「抱美國大腿」策略奏了效。而這個「抱美國大腿」,又可分為戰略及戰朮兩大部分。其中戰略部分,當然是要拉美國來做台灣當局的「保護傘」,爭取到美國「竭盡所能」地協防台灣。而在戰朮運用方面,則是要美國為陳水扁的「公投制憲」活動「背書」。為了推動「抱美國大腿」戰略及戰朮的運用,陳水扁採用了「投其所好」的手法:利用美國的人權價值觀,先是籌劃成立「國家人權委員會」等機構,並推動「立法院」通過批准兩個「國際人權公約」之後向聯合國國際人權組織呈交批准書;與此同時,又利用美國的歷史背景──曾經「制憲」的經歷及具有公投法定傳統的現狀,大肆宣揚「公投有理」論。結果,白宮對陳水扁「公投制憲並未抵觸四不一沒有」的說詞,就予以照單全收。

因此,美國所解釋的鮑威爾在巴拿馬與陳水扁的「最高規格接觸」,只是「握手,寒喧」,並非是事實的真相。只不過是在不能突破三個「中美聯合公報」的情況下,以此手法來表達對陳水扁所推行的、符合美國價值觀的「人權」、「公投」以至「制憲」議題的欣賞和默許。當然,美國也是「意在沛公」──以此動作來暗批中國大陸的「人權」及政治民主制度現狀。而陳水扁所費盡心力追求到在巴拿馬獨立建國百周年慶典的場合與鮑威爾「握手寒喧」,或許還有更深一層含意:一百年前巴拿馬的獨立建國,是在美軍登陸、幫助巴拿馬脫離「哥倫比亞共和國的一個省」的地位而實現的。因此,陳水扁「抱美國大腿」策略,是否也存在著「美軍登陸」、「脫離中國一省地位」的幻想?

由此可見,對美國施行兩面手法的陳水扁,也希望美國能同樣對中國施行兩面手法。而今次促使美國在對華態度上言行不一,可能就是美國對華立場兩面手法的發觴。因此,單是將遏制「台獨」的策略寄望於「美國向台灣施壓」方面,是並不足夠的,還須依靠包括廣大台灣同胞在內的中國人民自己的力量。與此同時,對於陳水扁當局的「台獨」言行,也不能為了擔心會引起反效果而一味克制,否則就會中了陳水扁當局以「選舉策略」來掩護其「台獨戰略」之詭計。而是有必要予以揭露、批判。當然,吸取以往的教訓,不能使用情緒化的語言,也不宜採用「大批判」的方式,而應當是擺事實講道理,說服而不是壓服地打動台灣同胞的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