鞏固壯大愛國愛澳隊伍是澳人治澳必由之路 鞏固壯大愛國愛澳隊伍是澳人治澳必由之路

澳門中聯辦主任白志健日前在中聯辦新春酒會上致詞時,明確地提出了要「鞏固壯大愛國愛澳隊伍」的呼籲。後來,他在訪問澳門勞工子弟學校時也指出,要「堅固愛國愛澳的社會基礎」。這番話,對於澳門特區日後繼續貫徹執行「一國兩制,澳人治澳」、高度自治方針,保持安定繁榮的良好勢頭,並避免發生類似香港的情況,十分重要。

實際上,「澳人治澳」,從字面上理解,就是全體「澳人」參與「治澳」。當然,在實際執行時,不可能全體「澳人」都參與「治澳」的具體行政操作,而必須透過各種法定方式,由「澳人」中的精英代表全體「澳人」來實施行政領導及公共行政管理事務。但關鍵的一條,就是全體「澳人」是他們具體進行行政管理運作的群眾基礎和保障。由此,就需要像白志健所說的那樣,「鞏固壯大愛國愛澳隊伍」,擴大團結面,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人,盡可能地化消極因素為積極因素,為「一國兩制」的事業共同努力,風雨同舟,高歌猛進。

實際上,團結是國家統一大業早日實現的重要法寶。早在上世紀五十年代,毛澤東和周恩來就提出了「愛國一家」、「愛國不分先後」的口號。而具體主持港澳工作的廖承志,在這方面也有許多精彩的論述。廖公在一九七八年三月三日會見第五屆全國人大港澳區代表、第五屆全國政協港澳區委員時發表了題為《愛國不分先後》的談話。他指出:做好港澳工作,很重要的一條,就是要善於團結人,不斷鞏固和擴大愛國統一戰線。不論哪一行業,都要徹底打破紅白界線。奉勸大家回去之後,要真正做到愛國不分先後。建國二十多年來,同朋友們一起經歷過各種困難,渡過風風雨雨,見了世面,我們對大家是信任的。對有些人,像從內地到香港的一千二百名醫生,能否說他們是外逃、是逃港戶呢?不能這樣說。一切罪過在『四人幫』。又如,每次運動差不多都嚇走一些電影界朋友,要爭取他們全部回來。幹革命,多一個總比少一個好。還要看到,他們離開我們的機構,我們要負一定責任,不能埋怨他們一嚇就走。嚇不走的朋友固然是英雄好漢,你是第一流好漢,可是二三流好漢應該讓別人去做嘛!對犯過錯誤的人,尤其是他們犯錯誤的原因,部份責任在我們方面的,更應該歡迎他們回來。

廖承志又說,愛國不分先後,說來容易,真正做到並不那麼容易。不要動不動就同別人論資排輩,老是講自己當年如何如何,如何!你過去當好漢,大家知道,但是也要讓別人當好漢。毛主席常常說,要讓別人革命,不要做《阿Q正傳》中的假洋鬼子,自封革命黨,專門用手杖打人不准別人革命。准許別人革命很重要,這樣港澳的愛國統一戰線就會大大發展。

一九八一年九月四日,廖承志在香港新聞工作座談會上,發表了題為《新時期港澳新聞工作應注意的幾個問題》的講話。他在談到團結的問題時指出,在這個問題上是有利於團結的事情我們做,並且要大做特做,不利於團結的事情我們不做。在這個問題上,需要為大團結著想,團結越多越好,在愛國主義的大前提下面,還是過去那句老話,愛國不分先後。

廖承志在談到愛國報紙之間的團結的問題時更進一步指出,愛國報紙應該互相支持,我明確說一句,不要互相挖牆腳,小山頭要服從大利益。如果你要競爭,你就找另一個對像,你光是在自己家裡爭一日之短長,這個就好似紅樓夢裡的晴雯與襲人之爭,那就不好了。所以要搞好我們愛國報紙之間的團結,要做到互相協同,互相支持,這個很重要。我為什麼提出這個問題呢?因為如果這個工作做得好了,我們的工作就會取得更大的成績。所以,今天提出這個問題是時候了。你們各個報紙可以利用你們的傳統,可以利用你們特有的影響力和你們所特有的讀者群眾,用不同的表現方法,達到宣傳愛國主義,宣傳黨的政策的目的。這方面應該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當然各顯神通不是互相磨擦。愛國報紙之間,應該互相協同,應該是一個集體的協同。

一九九九年七月二日,時任國務院副總理及澳門特區籌委會主任委員的錢其琛也指出,「澳人治澳」的含義就是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要由愛國愛澳者為主體的澳門當地人組成。正如當年鄧小平在談到香港問題時所講到的那樣,「未來香港特區的主要成份是愛國者,當然也要容納別人,還可以聘請外國人當顧問。什麼是愛國者?愛國者的標准是,尊重自己的民族,誠心誠意擁護祖國恢復行使對香港的主權,不損害香港的繁榮和穩定」。鄧小平的這番話,對我們今天處理澳門問題同樣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因此,在「愛國愛澳」的定義中,其中的「愛祖國」,就是指愛中華人民共和國,愛祖國的統一,擁護「一國兩制」,擁護中國對澳門恢復行使主權,擁護中國用「一國兩制」的方針解決台灣問題,實現中國的完全統一,支持祖國建設,維護國家的主權和尊嚴,不做損害祖國利益的事。而「愛澳門」,主要是是指擁護在澳門實行「一國兩制」,擁護中央人民政府對澳門的各項政策,擁護澳門特區政府和特首依法施政、依法行政,自覺維護澳門的穩定繁榮,為澳門的進一步發展做貢獻。只要符合上述的基本要求,就不管他是左派右派、圈內圈外,老居民新移民、老資格新參與,都是屬於參與治澳「澳人」的範疇。而且還必須注意的是,鄧小平的這一論述,是在堅持「愛國愛澳」的大前提之下,強調「參與」的人應是以「中間持平者」為主。這不但是涉及到充份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化消極因素為積極因素,亦即是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全面准確地實施「一國兩制,澳人治澳」、高度自治方針的問題,更重要的是,要向政治民主化、社會多元化的台灣地區示範「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問題。也就是說,澳門回歸如要對台灣提供示範作用,就必須在政治生態方面比台灣更民主、更多元化,才能打動台灣人民的心。否則,「左」毒泛濫,一派獨大,新興力量受壓,政治資源分配不公,恍如台灣地區解除黨禁之前一樣保守,又如何能向台灣人民「垂範」?!

尤其是在澳門回歸之後,由於澳門特區政府已是由「自己人」組成的政府,群眾工作就不宜再採用「九九」前主要是依靠左派群眾對前澳葡政府進行制衡,在有必要的還須開展合法鬥爭的方法,而是必須發動和組織廣大「澳人」,配合和支持特區政府的工作。在此情況下,依靠對像也就從單純左派擴大至包括左派在內,但以中間持平者為主的全體「澳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