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行政改革加強特區政府施政能力建設 透過行政改革加強特區政府施政能力建設

何厚鏵在「施政報告」中推出的幾項短期稅務減免措施和社會福利項目,固然因為涉及廣大民眾的切身利益而受到人們的普遍歡迎,但其所揭示的屬於上層建築的更深層次的問題,卻更為引起人們的關切。其中,尤以何厚鏵對公共行政範疇中「官僚文化依然頑固存在」的尖銳批評,及將「深入改革吏治,推進服務入微」列為明年度施政重點首項任務的安排,更是令人擊節贊嘆,連台灣媒體也對此予以突出報導。

實際上,澳門回歸及實施「一國兩制,澳人治澳」、高度自 治的一個重要特徵,就是廣大澳門居民擺脫外國人的殖民管治,從而當家作主,成為澳門特區的主人,亦即「澳人治澳」的主體力量。也就是說,廣大澳人的政治地位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從被洋人統治到當家作主,自治自強,揚眉吐氣,發揮潛能,以主人翁的姿態來管好自己的澳門。就此而言,他們不但可以透過自己的代表選舉產生行政長官,由其領導「由當地人組成」的澳門特區政府,來管理澳門,而且也應當享受到特區政府「以民為本」的優質服務,亦即各級公務員以「公僕」的身份,全心全意地為廣大「澳人」服務。也就是說,公務員與民眾的關係,已從回歸前的「主子」與「奴僕」的關係顛倒過來,變成了「公僕」與「主人」的關係。

澳門回歸以來,特首何厚鏵十分重視治理文化的建設,以「以民為本」來作為其施政理念的主軸,引導廣大公務員擺正與民眾的關係,正確使用自己手中的權力,並身體力行地作出榜樣,帶頭為民眾熱誠服務。但畢竟澳門曾經過葡人一百多年的殖民管治,其所形成及遺留下來的殖民管治作風,不是一下子就可以完全清除的。再加上由於歷史的原因,身踞各級主管崗位的本地公務員,尚欠缺涵義為「有效地滿足社會公共需要、提供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的公共行政實踐鍛煉及經驗,難免會產生「官本位」意識。甚至有極少數的公務員「子係中山狼,得志便猖狂」,「一朝權在手,便把令來行」,弄權濫權,欺民凌眾。因此,何厚鏵在「施政報告」中所揭露及批判的「在公共行政方面,部份政府部門,官僚主義文化依然頑固存在,其服務和『以民為本』的理念脫節,過去某些不良甚至惡劣的行政現象,死灰復然」,就刺中了這些「官老爺」的要害,說出了「澳人」的心聲。

澳門回歸已經五年,「一國兩制,澳人治澳」、高度自治事業也正深入發展。如再任由此類與「澳人治澳」精神背道而馳的惡劣行政現象遺存下去,確是有負「澳門回歸」的莊嚴歷史,有違「澳人治澳」的偉大精神。因此,在澳門特區政府踏入第二屆任期之後,清除那些脫胎自殖民管治文化的官僚主義文化,消滅不良甚至是惡劣的行政現象,就不但是順應歷史前進潮流之舉,也是回應廣大「澳人」呼聲的親民之作,亦是特區政府加強施政能力建設、堅持施政為民的基本要求。總之一句話,特區政府各級官員手中擁有的權力,都是在貫徹「澳人治澳」方針之下,由廣大「澳人」賦予的,各級官員都是「澳人」的「公僕」。廣大「澳人」在賦予各級官員權力和地位的同時,更賦予了各級官員「施政為民」的莊嚴使命和重大責任。作為「澳人」的「公僕」,各級公務員職位越高,權力越大,責任也就越重,就更要牢記代表廣大「澳人」的根本利益,始終為他們掌好權、用好權,全心全意為他們服務。堅持施政為民,就要求各級官員的行政行為,始終體現「澳人」的意志和利益,始終依靠「澳人」的智慧和力量,始終與「澳人」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而決不是「當官做老爺」、高高在上,頑固堅持官僚主義文化。

為此,何厚鏵將「深入改革吏治,推進服務入微」列為明年度特區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是十分有必要的。這實際上就是加強特區政府的施政能力建設,堅持施政為民的具體操作措施。而從「施政報告」在這部份所提出的幾項改進措施來看,是頗為切合澳門現時部份公務員用權作風不正的實際情況,及回應了「澳人」對行政改革的要求呼聲的,頗有「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繫,利為民為謀」的影子。

一位偉人曾經說過,「政治路線確定之後,幹部就是決定的因素」。特首何厚鏵在「施政報告」中提出了行政改革的美好愿景和計劃之後,就需要人去推動及執行。這裡,「人」亦即政府官員的因素,就凸顯在人們的眼前。我們毫不懷疑特首何厚鏵的決心和能力、魄力,但在「強特首、弱官員」的效應之下,我們卻是擔心本身就「官僚主義文化」濃厚的官員,如何去「革」自己的」命」?並進而執行何厚鏵的指令,去清除公共行政領域存在的官僚主義文化,消滅那些不良甚至是惡劣的行政現象?尤其是在公共行政領域的主要官員,本身就是受前澳葡殖民管治文化侵蝕嚴重,至今仍不擅於民主科學決策的情況下,又如何能以身作則,帶領各級公務員進行行政改革,尤其是「深入改革吏治」?〔按:「吏」字的含義,官員的成份更重於行政架構〕走筆至此,我們又為特首何厚鏵「不換人」的決策深感遺憾,並擔心他提出的行政改革計劃,將會因此而走過場,最後變成一個美好而又短暫的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