災區重建家園階段澳門特區可做些甚麼? 災區重建家園階段澳門特區可做些甚麼?

四川發生導致六萬以上同胞喪生,多個城鎮被夷為平地,直接損失逾千億元的八級大地震後,澳門特區政府也與全國各地各級政府和世界上一些國家或地區的政府那樣,積極參與了賑災救援工作。除了是捐出一億一千萬元人民幣之後,還派出了醫療救援隊到災區參與醫療救援工作。

但是,這是否就表示已經足夠了呢?很明顯,捐款和派出醫療救援隊,是在抗震救災第一階段的賑災救援手段。而隨著救援工作告一段落,即將開始災民安置和重建家園的工作。實際上,在內地,國家民政部已經確定了全國二十一個省市對口被支援災區的名單,如廣東省支援汶川縣,山東省支援北川縣,上海市支援都江堰市,浙江省支援青川縣,北京市支援什邡市,江蘇省支援綿竹市、甘蕭隴南,湖南省支援彭州市,黑龍江省支援溫江區,山西省支援埤縣,內蒙古自治區支援大邑縣,河北省支援崇川縣,大連市支援安縣,吉林省支援平武縣,河南省支援江油市,福建省支援理縣,天津市支援茂縣、甘肅甘南,安徽省支援松藩縣,江西省支援小金縣,廣西壯族自治區支援黑水縣,湖北省支援漢源縣,海南省支援寶興縣等。

台灣領導人馬英九也不甘後人,提出要認養四川災區的建議,得到了國民黨的贊同。

另一方面,由於整個災區的傷員多達數十萬人,在災區醫院大多震垮、成都等輕災區的醫院的樓房也成為危房的情況下,即使是包括港澳特區在內的各地醫療救援隊迅速赴災區集結,也難以施展開來。因此,在中央統一協調安排下,災區近日已開始向外地轉移傷病員,連珠海市也接收到了一批。

由於災區地質丕變,一些被夷平的城鎮村落已不適宜重建家園。因此,在中央統一協調安排下,已逐漸向外省市遷移災民,其中浙江等省已接收到第一批災區移民。而在貴州等省區,也有民間志願團體、慈善機構自發組織起來,計劃接收災區移民,幫助他們在異地建立新家。另外,災區也有一些整座學校已經震塌,而當地地質及防疫要求又不能就地重建學校的倖存學生,也已陸續分發到全國各省區去。據說,國家民政部還將很快制訂相關法規,專門規範領養災區孤兒的事務,歡迎包括境外人士在內的各界人士,領養災區孤兒。

在抗震救災進入災區善後和重建家園階段後,澳門特區能為災區做些甚麼?按道理,既然澳門特區是直轄於中央人民政府的特別行政區,在對口支援災區工作中不應置身度外,甚至連主動要求「認養」災區的馬英九也不如。

鑑此,我們謹向特區政府建議:一,在近程內,主動向中央政府「請纓」,要求撥調部份災區傷病員,尤其是其傷勢病情需要進口藥物或特殊器械,而災區或內地的醫療機構一時難以供應、配備此類藥物、器械的傷病員,統籌安排到澳門特區醫治。其費用由澳門特區政府支付。

進一步,鼓勵澳門特區居民領養災區孤兒,並由社工局、教青局、身份證明局等予以密切配合、協助。再進一步,日後在有大型商業機構申請外勞時,宜優先招聘災區災民,尤其是那些因工廠倒塌而告失業、因耕地被泥石流掩埋而無地可種的農民。

二,在中程階段,由於國家民政部已經確定了各省市的對口支援災區縣市名單,澳門特區是暫時「插不上手」。那麼,是否可另辟蹊徑,設法加入「對口支援災區名單」?比如,受災嚴重的臥龍自然保護區,是大熊貓的自然棲息和人工圈養的「根據地」。而以臥龍鎮為中心的自然保護區,雖然並非是縣市等行政區劃建制,但卻屬於跨縣域的特區性質。澳門特區可以「特區VS特區」的形式,請求對口援助。該處人煙稀少,屋宇不多,援助任務並不繁重,關鍵是在於臥龍大熊貓基地的重建,澳門特區完全可以負擔得起。相信,這項工作做得好,是可以感動「上帝」,得到較佳的「回報」--向澳門特區借出大熊貓,讓澳門居民和遊客觀賞的。前一段時間,不是有民間社團推動向國家租借大熊貓來澳展出嗎?現在是有可能會租借到熊貓的可遇不可求機會了,千萬不要錯過。

三,至於遠程階段,則是與四川省文物保護機構尤其是「世界文化遺產」保護單位合作。據報導,在這次大地震中,四川全省一百二十八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區有六十五處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失,著名「世界文化遺產」地--「都江堰‧青城山」,和武候祠、杜甫草堂、王建墓、三蘇祠等名勝古跡全部傷痕累累。其中,二零零零年被收錄進「世界文化遺產」的「都江堰‧青城山」的許多古建築垮塌,預計經濟損失約十二億元人民幣。

「澳門歷史城區」也於二零零五年被收錄進「世界文化遺產」。為了支援災區,建議「澳門歷史城區」與「都江堰‧青城山」結成「姊妹世遺區」,盡澳門特區的能力協助其修復工作。比如,澳門「鄭家大屋」的「修舊如舊」技術,就可在支援「都江堰‧青城山」修復工作中大派用場。當然,特區在經濟上給予適當支援,就更能表達澳門特區政府在維護「世遺」方面的誠意和決心,在一定程度上,對「高層建築遮塔」行政失誤作出救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