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關係春天到來澳門仍是春眠不覺曉? 兩岸關係春天到來澳門仍是春眠不覺曉?

「春江水暖鴨先知」!台海局勢「雨過天青」後,香港特區政府銳敏地抓住了兩岸關係正面臨難得機遇的「春天」信息,按照「錢七條」的規定,及「港台關係是兩岸關係特殊部份」的定位,積極推動港台關係向縱深發展,並力圖有較大的突破,由香港貿易發展局申請在台北設立辦事處,還預留基金推動澳台兩地民間交流、合作。而香港民建聯多位負責人也將打破政治禁忌,組團到台灣地區訪問,拜訪一些「政府」機構,如「陸委會」、「立法院」以至民進黨總部等。相比之下,本來可在推動澳台關係發展並為兩岸關係服務作出更多貢獻的澳門特區,則可能是「春眠不覺曉」、「靈鳥不飛」了。

綜合各方消息,香港特區政府受到台灣地區政局發生有利於遏獨促統重大變化的鼓舞,採取積極行動,推動港台關係向縱深發展。政制及事務局局長林瑞麟前日在出席「兩岸三通機遇與展望」論壇時透露,香港特區政府有新措施及計劃推動港台兩地交流。香港貿發局已申請在台北設立辦事處,而財政預算案也已預留基金推動港台兩地民間交流、合作。今年起特區政府也會主動邀請台灣包括政界、學術界、專業界等不同界別人士到香港考察「一國兩制」的實施情況。而香港立法會也將於今日上午舉行會議,辯論一項由身為民建聯主席的譚耀宗議員提出的議案。該議案指出,鑑於台灣新的政治局勢令兩岸關係出現了和平發展的重大機遇,兩岸三通有望較快實現,本會促請特區政府盡快透過各種途徑,加強香港與台灣之間的緊密關係,並在金融、經貿、航運、旅遊、科技及出入境安排等方面,研究及推行各項積極措施,從而提升本港的競爭力,促進兩岸四地的共贏。

對比之下,近來在一系列重大政務中都比香港「遲行一步」的澳門特區,在推動澳台關係發展這個領域,似也是「來遲一步」。這究竟是嗅覺失靈,聞不到「春天」的氣息,因而未能很好地因應和配合兩岸交流合作的「春天的故事」?還是因為對澳門近年的某些事態發展懷有抵觸情緒,因而間接「怠工」,被動、無為而治,做一日和尚敲一日鐘,不求有功,只求無過,「捱」完任期,平安降落?

實際上,在推動與台灣關係發展方面,澳門的有利條件比香港還要多。這既是受惠於澳門地區歷來對台政策較為寬鬆、開放的傳統,又是得益於中央政府在特區與台灣關係領域,向澳門特區賦予了更高期望和更有利條件:從「一機到底」航線的確立,到海協會在澳門特區設立辦事處;從同意「陸委會」前任副主委陳明通來澳出席學術研討活動,到樂見澳門台北經濟文化中心直接受理「入台證」申請手續,均是如此。因此,在台海政局發生了重大變化,兩岸關係發展面臨難得歷史機遇之際,澳門應採比過去更主動、更積極、更開放的態度,推動澳台關係發展。但遺憾的是,在「處處聞啼鳥」--「胡吳會」確定海峽兩會恢復制度性協商,及香港特區政府和立法會力促港台交往發展的「春天」氛圍中,澳門卻是「春眠不覺曉」。這不但是糟踏難得機遇,也是放棄自己應負起的責任。

這並非是「上綱上線」,也並非是「語不驚人死不休」。從宏觀戰略看,澳門的「一國兩制」事業是向台灣地區垂範「和平統一」的樣板,促進澳台關係向縱深發展有利於向台灣民眾宣介「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優越性。而從現實面看,既然特區政府的施政主張是「變革與承擔」,就應承擔起「澳門錢七條」賦予澳門在推動兩岸關係、澳台關係發展的責任,較好地配合海協兩會的談判,也是較好地落實「以民為本」的施政理念,照顧好在台灣工作、就讀、旅遊、依親的澳門居民,都很有必要在發展澳台關係的政治障礙已被排除之後,就應理所當然、理直氣壯地採取具體措施,推動澳台關係發展。但是,特區政府的相關主事人,又一次令到我們失望。

馬英九勝選後,本欄曾指出,如果說,在過去的八年,是因為陳水扁當局拒絕承認「一中」原則及「九二共識」,澳門特區在推動澳台關係發展方面存在著許多顧忌,因而未有實質推動,這是可以理解的話,那麼,在承認「一中」原則和「九二共識」的馬英九政權執政之後,這些顧忌就應該全部消除,放下包袱,輕裝上陣,用好、用足、用活「錢七條」,全方位推動澳台關係全面發展,真正使澳台關係在兩岸關係中發揮特殊作用。如果囿於種種原因,在現任特首、現屆政府仍是躊躇不前的話,希望第三任特首、第三屆政府,也應對此有所承擔,有所作為。

現在,我們仍然堅持這一觀點,因而我們仍然「嘮嘮叨叨」,再抄一遍,願與特區政府相關主事人共勉。

(發自井岡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