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加強港澳合作就必須首先撤消差別待遇 要加強港澳合作就必須首先撤消差別待遇

由於香港、澳門經濟發展的不平衡,致使過去長期以來,港澳關係的定位,已從「上古年代」的「省港澳」或「廣州城、香港地、澳門街」的相對平等關係,蛻變為「大香港,小澳門」、澳門幾乎成了香港的「附庸」。這也難怪,當時澳門的各業經濟尤其是博彩旅遊業的形態,幾乎主要是為了專為香港遊客成形,包括連手信店的產品,都是迎合香港人的口味。正因為是「大香港,小澳門」及「澳門無香港唔掂」的心理作祟,再加上其他的一些政治原因,如內地「文革」期間澳門「左派」圍鬥英國駐澳外交代表等,而致使前港英當局十分歧視澳門人,尤其是在兩地居民互訪方面,推行了絕對差別待遇的歧視政策。應當說,在當時,這是怨不得人的。除了澳門確是在情理上「吃虧」(即「圍鬥英領事事件」)之外,還因為當時的澳門的博彩旅遊業,對香港旅客的依賴甚深。

香港、澳門先後回歸後,按道理,兩個特區都是置於中央人民政府的管轄之下,而且在行政層級上也都是屬於省級行政區劃的特別行政區,應當說是「平起平坐」了。但其實不然,仍然存在著不少「大香港,小澳門」的歧視現象。就以前面所述的入境政策而言,盡管經過澳門官民多年的積極爭取,兩地政府於二零零四年九月簽署了《更方便澳門居民出入境香港》備忘錄,對澳門居民入境香港確是放棄了「由我簽發證照」的「大香港」心態,但嚴格來說仍是一個「不平等條約」,因為澳門居民往港仍需領取由澳門身份證明局發出的「赴港申報表」(盡管相關表格可在確頭自助領取)並填寫後,才能入境香港。倘是忘帶,即被「打包」遣返澳門。這與澳門特區向香港居民提供的優惠待遇--只需持憑香港身份證就可入境澳門相比,仍然存在著差別待遇。

近年,由於澳門博彩業急速發展,香港、澳門之間的某些關係悄悄地發生了一些變化。一方面,是透過「個人遊」到港澳旅遊的內地居民的數字,發生了明顯的位移變化,這使到香港旅遊業驚呼「澳門威脅」。另一方面,就在香港建築業低迷之時,澳門大興土木,吸納了大量香港失業建築工人。這雖然是為香港緩和了失業壓力,但也令一向「大香港」心態嚴重的某些香港人,心裡滿不是味兒。

總之,是「形勢比人強」,已到了連香港的政界人物也已感到「大香港」優勢不再,甚至是擔心澳門與香港競爭,有必要與澳門談「加強合作」的時候了。於是,立法會一些議員提出了《加強港澳合作》的議案,促請香港特區政府與澳門加強合作。而香港特區政府也予以密切配合,派出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林瑞麟向立法會致辭,談了一大堆加強港澳合作的大道理,表示港澳先後回歸祖國,先後落實「一國兩制」,彼此的手足情感濃厚,香港特區政府在各方面都希望與澳門特區政府加強合作,做到互利雙贏。他還表示,澳門發展愈快,香港到澳門投資愈多,亦有更多港人到澳門工作,是一件好事。

平情而論,無論是香港立法會議員提出的《加強港澳合作》議案,還是林瑞麟局長的致辭內容,都確是充滿「加強合作」的意涵,無可挑剔。但問題是,表面的華麗文章是一回事,仍然存在著「大香港,小澳門」歧視心態又是另一回事。就以林瑞麟致詞內容中所提到的《更方便澳門居民出入境香港》備忘錄為例,他是以一項「德政」來形容之的,聲稱「這項措施方便了澳門永久性居民來澳」。然而,殊不知就在同一天,澳門立法會議員高天賜卻向澳門特區政府質詢,指由此項《更方便澳門居民出入境香港》備忘錄,指定澳門居民往港須填寫申報表的做法,不切實際並擾民,並導致每月約有二十多人因忘記提取赴港申報表而被迫折返。高天賜的質詢,對林瑞麟有關「方便了澳門永久性居民來港」之說,是絕大的諷刺。因此,如果真心要「方便澳門永久性居民來港」,就應撤掉差別待遇,做到平等對待,像澳門特區政府向香港永久性居民提供的入境便利那樣,也向澳門永久性居民提供同等的入境優惠待遇。

不過,盡管港澳合作關係並不盡如人意,但有一樣是澳門居民銘記於心的,那就是如果不是香港廉政公署的鼎力相助,以澳門特區的政治生態,澳門特區自己就不可能挖出歐文龍這條「大蛀蟲」,甚至有可能會令其憑藉著「公務員出身」、「技術官僚」、「台灣畢業」等相對較佳條件,成為參選第三任特首的「利器」,成功當選第三任特首。倘此,對澳門實施「一國兩制,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事業,就是一個極大的禍害。

對此,澳門居民倒是應當衷心感謝香港特區尤其是香港廉政公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