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基會董監事調整折射出來的重要信息

台灣海基會昨日召開董監事會議,會議通過了六名代表新「政府」的董監事名單。據台灣媒體指出,此顯示海基會正式完成了「政黨輪替」。

要說海基會透過昨日董監事會議更替其代表「政府」各部門出席的董監事名單是「政黨輪替」,此話不假。因為按照《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捐助暨組織章程》規定及慣例,海基會的董監事基本上是由以下三類人士組成:其一、是捐助人亦即有份參與海基會創會基金捐助的工商界鉅子,如獲選任為副董長的太子汽車企業集團董事長許勝發,及獲選為董事的新光人壽保險公司董事長吳東進,獲選為監事的美吾華企業集團董事長李成家等。本來,在海基會募招捐助人時,長榮集團董事長張榮發捐助額最多,但卻不願暴光,因而成為唯一沒有兼任董監事的捐助人。而據說,在當時的台灣當局尋求企業界捐助的過程中,是有選擇性的,並非願意捐助的企業負責人就可擔任海基會的董監事,因而有一些有規模、有知名度的企業界,並非是海基會的捐助人。這部分的董監事,基本上可說是「終身董監事」,一是指其只要捐助了一次基金,就可終生擔任董監事,海基會每次改組都不動如山;一是指即使是「政黨輪替」,不管他們的意識形態是藍是綠,也照樣是「我自巋然不動」。

其二、是社會賢達。既有知名傳媒人士和教授,如《中國時報》、中國廣播公司、中國電視公司和政治大學的負責人,也有各政黨的代表。海基會成立時,他們中既有是曾捐助基金的,也有並未慷慨解囊的。這些人的去留,也與「政黨輪替」無關。作為傳播媒界及教界的代表,是隨著其所服務的媒體或學校的負責人的更替而更換;而作為各政黨的代表,也是隨著其所代表政黨的相應據位人(或是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或是大陸事務部主任)的調整而變動。無論是由哪一個政黨當家,中國國民黨、民進黨、親民黨、新黨、台聯黨在海基會中的代表名額,一概不變,變動的是各政黨出任黨內相應職務的據位人。比如,今次代表民進黨出任海基會董事的,是由國際事務部主任(按:民進黨已撤銷中國事務部並將其業務併入國際事務部)林成蔚接替蕭美琴,是因為民進黨自己內部人事調整,而非「政黨輪替」的結果。

其三、就是真正要體現「政黨輪替」的海基會內兩種職務:一種是董事長、副董事長兼秘書長。在馬英九正式就職後幾天,這部份的「政黨輪替」已經完成,分別由江丙坤、高孔廉取代了洪奇昌、游盈隆。至於另一位有民進黨人背景的副董事長張俊宏,是以「社會賢達」身份獲選,因而並未受「政黨輪替」影響。何況,馬英九在力邀洪奇昌留任副董事長,以凸顯其團結藍綠的用人政策而不果後,留住張俊宏也能表達此種意愿。

昨日實行的是第二種職務的「政黨輪替」。這些董監事主要是由與兩岸關係事務尤其是海基會業務有關的「政府」各部門首長,如「內政部」、「陸委會」、「教育部」、「海巡署」、「農委會」、「經濟部」、「外交部」、「財政部」、「法務部」,及「行政院」院本部的副部長級負責人出任。既然「政黨輪替」後,這些「政府」部門的副部長都已經「換人」,代表這些部門出任海基會董監事的人選當然也需要「輪替」。昨日的董監事會議更換六位董監事,就是出於這一背景。但也有例外,正因為上述幾大部門的副部長級首長是海基會的董監事,因而即使沒有發生「政黨輪替」,倘這些部門的相應首長發生更替後,海基會的個別董監事人選也必會隨之調整。

其實,昨日海基會董監事會議調整了部份董監事,實現了全面意義的「政黨輪替」,那還算不上甚麼「新聞」。因為這只是常態調整而已,「這一天遲早要來」,早在人們的意料之中。而真正含有「新聞價值」的,是透過這次董監事調整,通過某些人事整合手法,將「陸委會」三名副主委都弄進了海基會分別出任董監事,成為海基會自一九九一年成立以來的首次如此安排,那才是並非「常態」的安排。此顯示,海陸兩會有意摹仿大陸國台辦與海協會「兩塊招牌,一套人馬」的人事安排,加強台灣方面在兩會談判中的前後方協調,及海基會在談判桌上的當場拍板權力。這既是吸取六月中旬海峽兩會談判時,海基會既面對海協獲強勢談判授權,及欠缺「陸委會」後勤支援的教訓,而作出的重大調整,也是曾經拒絕「陸委會黑手插進海基會」的江丙坤、高孔廉,不得不對海峽兩會談判團隊陣容和經驗落差強烈的現實,而被迫作出的向現實妥協讓步行為。

實際上,在馬英九宣佈將委任江丙坤出任海基會董事長後,因已知悉出身於台聯黨的賴幸媛將出任「陸委會」主委,江丙坤決定推翻陳水扁在任時,摹仿大陸國台辦與海協會「兩塊招牌,一套人馬」模式,由「陸委會」副主委兼任海基會秘書長的做法,推選現時未在「陸委會」出任任何職務的高孔廉出任副董事長兼秘書長,意圖以此來抗拒來自「陸委會」的干預。

但經過六月中旬海峽兩會恢復談判後首次會談的實踐,江丙坤可能感覺自己先前的判斷有誤。其一、在前有馬英九「有求於大陸」政策指導思想及由在國民黨內資格無可比擬的的江丙坤自己出任海基會董事長的「泰山壓頂」,後有劉德勛、張良任、傅棟成三名出身於藍軍的「陸委會」副主委的「監督押陣」,賴幸媛可說只能是「屁股指揮腦袋」,根本無法發揮李登輝所指望的「踩煞車」作用。江丙坤所擔心「陸委會黑手插入」的夢魔,基本上並不存在。其二、在「陳江會」及海峽兩會會談中,由於大陸上桌與談的海協會代表,基本上都是國台辦的官員,獲得授權的程度及對談判議題的熟悉度、對政策底線的掌握度,都比基本上並非全部是「陸委會」官員的台灣海基會與談代表們強得多。這次因為是大陸方面有意配合馬英九的「馬上就好」訴求,而且談判議題並未觸及敏感的政治問題,海協可能「大放綠燈」,海基會的談判陣容及經驗雖然遜色得多也無問題;但以後談判「國際空間」等敏感問題時,以海基會如此的陣容及經驗,根本不是海協的對手。因而也就有必要強化海基會的談判隊伍,至少也要與大陸海協與國台辦「兩塊招牌,一套人馬」的模式相對稱。因此,也就從當初的拒絕「陸委會」人馬進駐海基會,一下子就變為「陸委會」三名副主任,全部進駐海基會,並全面參與海基會業務了。

實際上,現在進駐海基會的三名「陸委會」副主委,都是國民黨背景的資深官僚。而且,張良任與馬英九關系密切,傅棟成本來就是由蕭萬長從「經濟部」帶到「陸委會」的,劉德勳也是蘇起的愛將。他們不但是政治立場完全可靠,而且也具有較強的業務能力。其中劉德勛曾以「陸委會」的副主委身份兼任海基會秘書長,並跟隨辜振甫訪問大陸;張良任也曾出任海基會副秘書長,並曾作為「港台航權談判」的主談代表。傅棟成也曾以「顧問」的身份參與兩岸「澳門模式」談判工作。他們的「歸隊入列」,應可在一定程度上,解決海基會「陸委會」前後方支援失調及海基會談判團隊經驗不足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