拱北關閘二十四小時通關的時機已成熟 拱北關閘二十四小時通關的時機已成熟

日前本澳幾家享有由拱北邊防總站特供新聞稿件待遇的報章,刊登了顯然是由拱北邊防總站新聞幹事撰寫的報導稿:「急不及待,數千澳外勞清早等衝關」、「外勞大軍等過關不時傳出『火藥味』」。這些新聞稿,具體而生動地描繪了拱北口岸每日早上開關前,擠滿等待過關到澳門上班的外勞,及開關後這些外勞蜂擁「衝關」,以至秩序混亂,甚至經常發生股體衝撞的情況。

這些報導,引發本澳讀者熱烈討論。他們普遍認同報導的內容,並引發了「應當再次延長通關時間以至是實施二十四小時通關」的議論。也就是說,這些報導,已在客觀上加重了對實施「二十四小時通關」的壓力。或許,說不定這正是報導撰寫者的順帶意圖:讓各界人士尤其是上級部門知道,即使是日後拱北口岸擴容工程完成,也無法解決每日早上居住在珠海的外勞衝關到澳門上班的問題。研究延長通關時間,甚至是實施二十四小時通關的議題,應當擺在有關部門的議事桌上了。而要解決這些問題,首先要處理的就是增加人員編制,還有口岸供電等運行保障設施經費,及工作人員半夜上下班的後勤交通保障等營運成本等問題。

這幾篇新聞稿的「出籠」,似也與近日在拱北一些商戶中流傳的將在國慶節期間及之後,每日通關時間延長至凌晨四時的傳言,有一定關係。不過,這則傳言與「外勞清晨衝關」之間,卻無必然聯繫。因為如是要紓緩「外勞衝關」問題,應是採取提早開關的措施,而不是延後收關。

其實,面臨每日早上「過關難」的,又何止的數千外勞?還有一些在澳門買不起房子的澳門居民,只得在珠海安家,他們也須每日早上返回澳門上班。相反,也有一些工作地點在內地的澳門居民,除在內地有宿舍或居所者外,也須每日早上通關上班。還有,本澳亦存在一些「跨境學生」,他們的上課時間比外勞的上班時間還要早,「衝關情」更急。

隨著簡稱為「CEPA」的「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實施,也隨著粵港澳緊密合作區的發展,澳門與珠海的生活圈,更形密切,甚至在某些方面已存在著「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在此情況下,拱北口岸仍處於每日有七個小時閂關,而且早上開關時間正是上班高峰的情況,顯然已不適應形勢的發展和需要。因此,藉著拱北口岸和關閘聯檢大樓都正在進行擴容工程,也藉著廣珠輕鐵等跨境或不跨境快速交通設施的興建,更藉著粵港澳緊密合作區的建立,商議拱北--關閘口岸二十四小時通關的問題,時機已經成熟了。

無可諱言,十多年前澳門居民曾反對珠海市委前書記梁廣大的「二十四小時通關」構想。當時因澳門經濟低迷,如果實施二十四小時通關,商人擔心各類消費外流,將使澳門經濟雪上加霜。這也難怪,因為當時的通關狀況,主要是澳門居民出入境,內地居民來澳仍受較大限制。何況,當時內地居民的消費能力較低,即使是能來澳門並購物, 也抵銷不了實施二十四小時通關後,流入到內地的消費額「損失」。

但現在的情況已大不同,固然是有不少澳門居民到內地買樓置業,甚至是安家在珠海,澳門居民平均每月在拱北地區的消費有數億元,但在放寬內地居民到澳門旅遊後,每年都有超過千萬名內地居民來澳旅遊。而且,也經過三十年改革開放,內地居民的生活水平提升很快,購買力強得驚人。內地居民對澳門消費市場的貢獻,已反過來超過澳門居民在內地的消費總額。他們單是在澳門各家賭場內對澳門特區政府庫房的「進貢」,就足以「養」起整個澳門特區政府。

因此,十多年前「流失消費」的顧慮,已不復存在。相反,實施二十四小時通關,更有利於促進澳門經濟及消費市場。但可能也有一弊,就是將會影響澳門酒店入住率,遊客或會到珠海住宿。但總體而言,是對澳門和珠海以至內地「雙贏」的局面:更方便於中低收入澳門居民在珠海安居;也更方便內地遊客來澳門旅遊。當然,廣大澳門居民也普遍受惠,能更充分享受「兩制」的好處——在澳門賺錢,到珠海消費。兩地居民更密切交往後,澳門的「人心回歸工程」,也就得到品質上的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