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出手粵省顧全大局大橋項目突破性發展 中央出手粵省顧全大局大橋項目突破性發展

一個星期前,本欄曾以《從港珠澳大橋出資方式改變看粵省合作誠意》為題,引述《財經雙周刊》有關港珠澳大橋出資方式改為廣東、香港、澳門三地政府出資的報導,並指出這是廣東省對於加強與港澳兩特區合作的力度的誠意表現,並可在心理上解除港澳兩特區的疑慮,從而轉變態度,樂於與廣東省共同構建「粵港澳緊密經濟合作區」,以達互惠共贏。

盡管在此後,有輿論質疑有關港珠澳大橋改變三地政府出資消息的可靠性,但該消息最終還是得到了證實,並透過粵港合作聯繫會議第十一次會議作出了正式宣佈。而且更令人感到驚喜的是,中央政府也將直接出資,使到內地一方的出資比例,更形提高。盡管說,這是因應大橋主體工程主要是位於內地水域的「比例」之作,但仍折射了中央及廣東省政府對港珠澳大橋項目的重視和支持,及以此「肢體語言」來強調粵港澳合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這既是動力,也是鞭策,今後粵港澳合作將朝著互惠共贏的同時,更有利於保持港澳長期穩定繁榮的方向發展。

實際上,已經延宕了多年的港珠澳大橋項目,竟然是屈從於香港方面的堅持,以「單丫方案」興建,這對廣東省來說,是「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雞肋」。正因為如此,此後廣東省方面對港珠澳大橋項目的興趣和熱情均不高,於是就有了被香港方面視為過於嚴苛,並藉此拖延的環評等各種項目評估進行,後來更冒出了一個可能會嚴重削弱港珠澳大橋經濟效應的「深中大橋」規劃。斯時,廣東和香港雙方,都是典型的自身利益保護主義作祟,根本沒有考慮對方的感受,更遑論「雙贏」。

如今,在港珠澳大橋項目仍然維持「單丫方案」,亦即廣東省方面的得益並沒有增大的情況下,廣東省方面突然顯得積極主動起來,即使是有所「吃虧」也在所不惜。促使發生這個關鍵轉折的因素,顯然是出於中央的指令。實際上,在中央主管港澳事務的國家副主席習近平訪視香港特區之前,曾到廣東省考察,中央相關部門負責人和香港、澳門中聯辦的負責人都齊來陪同。據說,在這次考察活動中,習近平作出了加強粵港澳合作的指示。既然中央有令,各部門和地方當然必須不折不扣地執行。而作為與港澳毗鄰,並是與港澳合作的主要對象的廣東省,當然更應全面、完整、徹底地執行中央的指示。

其實,自被視為「團派」的汪洋調任廣東省委書記之後,廣東省方面對於粵港澳合作的思路,就發生了微妙的變化,比其前任較有誠意。就此,本欄曾作過分析評議。現在看來,汪洋是近年來歷任廣東省當政者中,較能準確領悟中央有關「保持香港、澳門長期繁榮穩定是在新形勢下治國理政面臨的重大課題」論述的。實際上,在國家的大政方針中,「一國兩制」方針下的香港、澳門兩特區的長期穩定繁榮的位階,應是高於內地地方的經濟發展。在擺正了這個位置之下,廣東省就未有再提那個以廣東為「龍頭」,港澳兩特區作「陪襯」的「泛珠三角」計劃,而是改提互惠雙贏的「粵港澳緊密經濟合作區」。既然如此,即使港珠澳大橋項目確是在利益效應方面不利於廣東,廣東卻仍以「保持香港澳門長期繁榮穩定」的大局為重,在作出改變出資方式,改由政府出資的決定的同時,也毅然決定打破原本按「收益比例出資」的局限,決定提高自身的出資比例。汪洋書記和廣東省方面服從大局的高風格,我們是切實地感受到了。

然而,正因為是港珠澳大橋項目採「單丫方案」,對廣東省確實是存在不公平之處,而且也因為「單丫方案」不利於珠江兩岸的溝通交流,更不利於國家沿海戰略交通「同三高速公路」的銜接,故即使是在廣東省高風格的促使之下,能夠及時興建,其本身的天生不足之處,仍是不容忽視。或許,廣東省方面在對港珠澳大橋項目作出重大讓步之後,另起爐灶加緊籌建「深中大橋」,就更具正當性。對此,港澳兩特區都應予以理解和支持。

實際上,正因為港珠澳大橋項目仍然維持「單丫方案」,其經濟效益就受到最大的限制。而廣東省政府秉承中央的指示,決定改變大橋項目的出資方式,顯然就是衝著大橋項目的收益欠佳而致財團投資及銀團融資躊躇不決,進一步拖宕大橋動工日期這一點而來。但是,在改變投資方式之後,大橋效益卻仍將不會因此而得到改變。因此,日後如何使大橋提高經濟效益,應列入粵港澳三地政府的議事日程。

不管將採取何種方案,澳門都將從港珠澳大橋項目中得益,只是比例不同而已。「雙丫方案」誠然是對澳門更為有利,但「單丫方案」也可使澳門的會展旅遊業與香港的主題公園旅遊業連成一氣。至於未採「雙丫方案」而致失去與珠江東岸緊密聯繫捷徑的「損失」,可由「深中大橋」予以彌補。因此,在澳門角度而言,廣東籌建「深中大橋」,反倒是對澳門有利,值得歡迎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