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體育招才政策宜根據實戰需要調整項目 澳門體育招才政策宜根據實戰需要調整項目

北京奧運已進入第五天賽事,兩岸三地的體育健兒,正英勇作賽,也捷報頻傳。中國運動員連奪金牌,一直位據金牌榜的首位。盡管在田徑賽和球類賽開賽後,或許金牌榜位置會有變化,但中國運動員以主場優勢,打破上屆奧運會的金牌紀錄,已可預期。中華台北代表團健兒們的表現也不錯,已經拿下了兩枚銅牌。而其棒球隊及柔道、跆拳道運動員,或許會有奪得金牌的機會。中國香港的運動員,奪牌潛力也不容小覷。在乒乓球、划艇等項目中,都有捧牌而歸的機會。

當然,也不無遺憾之處。比如,中華台北代表團奪牌機會最高之一的項目--棒球,從下屆奧運開始,將不再列入奧運的比賽項目。也就是說,從下屆奧運開始,中華台北代表團的摘金奪銀取銅機會,將有所下降。

但也是應了「此消彼長」之言。中華台北的舉重事業,正在崛起。實際上,中華台北目前所拿下的兩枚銅牌,都是來自舉重項目。而在過去,台灣的舉重事業是並不發達的。自從中華舉重協會聘請了中國大陸藉的教練張嘉民,對台灣舉重運動員進行魔鬼式訓練之後,台灣舉重運動員就像任督打通二脈一樣,技術大有精進。其中銅牌戰將陳葦綾的成績,在短短的半年內就進步了二十多公斤,連她自己也說是在張教練的調教下,有如「脫胎換骨」。在此之前,來自大陸的乒乓球運動員陳靜,也為中華台北代表團掙得了不少獎牌和榮譽。

中國香港代表團也是如此。盡管在過往的參加奧運、亞運比賽史中,風帆、保齡球等賽事項目的摘金者,是土生土長的香港人;但更多項目如乒乓球、游泳等的奪牌者,是來自內地的健將。

澳門也有這種現象。盡管中國澳門奧委會至今尚不是國際奧委會的成員,因而澳門的運動員仍未能參加北京奧運,但以往澳門運動員已參加過多屆亞運,澳門也承辦過東亞運和亞洲室內運。而代表中國澳門摘金奪銀的運動員,也有不少是來自內地的。他們在內地時,就接受了嚴格的訓練,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也初步取得了成績。被「挖角」到澳門後,在同是聘自內地的教練的精心調教下,技巧不斷提高,甚至高於以往的「同練」。

事實已經證明,由於澳門歷來的體育運動,是「普及型」高於「參賽技巧精英型」,在缺乏可供調教為出賽精英的本地優秀苗子之下,透過種種方式,向內地「挖角」,以節省本地培養訓練時程,提高本地運動員參賽水平,為澳門體育領域發展以至為澳奪牌爭光,是可行的辦法。當然,這需要「有料」的教練來配合。而本地同樣也缺乏合資格的教練,也必須從內地「挖角」。

但即使如此,澳門的體育事業仍存有隱懮。假設「中國澳門」隊能夠參加目前正在進行的北京奧運,又能有多少運動員可以通過預賽或資格賽,而獲得北京奧運的「入場券」,可以馳騁在各個比賽場館中?

實際上,目前澳門體育領域最「拿手」的項目,是武術,而且澳門的武術運動員在歷屆亞運會和國際、洲級的武術錦標賽中,也取得了較佳的成績。但偏偏是,武術並未被列為奧運的正式比賽項目。而被列入奧運正式比賽項目的其他各個項目,很抱歉,澳門實在是數不出有幾個可以取得參加奧運比賽資格的運動員。

據說,在國際奧委會前任主席薩馬蘭奇任滿離任之後,經過中國國家體育總局和中國奧委會的努力,國際奧委會有可能會修改章程,並吸納中國澳門奧委會入會。如果時程上配合得好,澳門體育健兒最快可能會參加四年後在倫敦舉辦的第三十屆奧運會。

然而,如果在未來的四年中,仍無法爭取將武術項目列入奧運的正式比賽項目,那麼,即使是「中國澳門」得以組團參加倫敦奧運的比賽,在第三十屆奧運開幕式的運動員入場式上,「中國澳門」代表團的隊列中,可能只是「小貓三幾隻」,更遑論能拿下幾面獎牌。

因此,從現在起,澳門特區的體育行政主管當局,應該調整「招才」政策,轉為向內地招聘被列入奧運正式比賽項目,並適合澳門訓練條件,而且也有奪取獎牌機會的其他項目。以澳門為承辦東亞運而興建的各個運動場館可供訓練的項目計,澳門似是可適宜招徠水上項目和小球類項目的、有潛質的內地優秀運動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