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居民以落地簽前往金馬旅遊不可行

馬英九施政百日,各家民調機構陸續公佈了馬團隊的民意支持度民調結果,均有緩緩上升,而不滿意度亦已首次下跌,滿意度首次超越不滿意度。而與此同時,民進黨的支持度則因受到陳水扁海外巨款案爆發及其仍未與陳水扁切割等事件的影響,下跌至歷史新低的百分之十一,還低於「紅衫潮」狂飆之時。

馬團隊民意支持度緩升,原因很多。既有馬英九本人打破要做「全民總統」的迷思,走出「總統府」考察、訪視政事,及「行政院」推出了多項恢復經濟的政策,也有馬英九改變了對發展兩岸關係的態度,由剛就職時的「踏剎車」轉為目前的「踏加油板」,宣佈了一系列較為進取的開放措施,使民眾看到了改善經濟的希望。

馬英九之所以較大幅度地調整了兩岸政策,而且還要求曾向其賦予發揮「踏剎車」作用的賴幸媛大膽地向前行,恐怕主要原因是與他就職後,政績不彰,令到原先滿懷期待的民眾轉為失望,致使自己的民意支持度直直落,密切相關。這個嚴酷事實使他意識到,目前由於國際經濟大環境並不樂觀,美國次貸風波越演越烈,油價仍然高企,美元疲弱,這些因素都嚴重地制約著馬團隊兌現「馬上好」的諾言。目前唯一能解救馬團隊困境的,就是進一步開放大陸政策,借助大陸的經濟發展勢頭和實力,「水漲船高」地推動台灣經濟發展。而據說,馬英九向宋楚瑜「請益」時,宋楚瑜向馬英九授予的「錦囊」,也是這個思路。這就更促使馬英九打破擔心「兩岸關係走得太快」的迷障,決定在「北京奧運」過後,全力推動海峽兩會談判,及在「可操之於我」的範圍內,先行採取一些開放政策。

馬英九要加快開放大陸政策步伐,這本來是好事。但此時卻又陷入了「單廂情願」的迷思,在未經與對方「打招呼」的情況下,就宣佈了一些可能會令對岸措手不及的措施。這樣做,可能會形成「欲速而不達」的效果。

其中最明顯的,是馬英九趁著「八•二三炮戰」五十周年,到金門發表「和平宣言」時,提出的幾項與金門經濟發展相關而又涉及兩岸關係的設想。其中,有關「金廈大橋」的設想,大陸廈門市方面早已有所研究、規劃,因而馬英九的宣佈,應是「哥有情妾有意」,兩岸都有共識。雖然需要經過兩岸協商來落實,並須就勘探、設計、出資方式、施工、落成後兩地車輛人員往來手續,及司法管轄等問題逐一磋商解決,但畢竟是雙方都有此構想,容易將之化為現實。

而至於馬英九所宣佈的大陸人民到金門、馬祖觀光旅遊將採「落地簽」或「多次簽證」等方式,則就明顯是未有顧及對岸的意願及處境的單廂情願了。這或許是因為馬英九不了解大陸出入境管理部門的運作程序,而只是以台方出入境管理方式,來揣度對岸的相應程序,但卻已令對岸陷入了回應、配合不是,不回應、配合也不是的尷尬境地。

實際上,台灣居民到大陸旅遊,如是想享受「落地簽」,在程序上比較簡單。他只要能在台灣出了境,到了大陸獲授權為台胞簽發「落地簽」的口岸,即能順利入境。但是,大陸方面對其居民出境到台灣旅遊、探親的政策規定,與台灣方面對其居民到大陸觀光、探親的相關規定,是存在著較大的差異的,不是「想去就去」那麼簡單。即使是正常的出境前往台灣,申領相關證件的手續也相對複雜。必須根據《中國公民往來台灣地區管理辦法》的規定,向戶口所在地的市、縣公安局提出申請(不是暫住戶口所在地的公安機關),還須提交其所在單位對申請人前往台灣的意見,及提交與申請事由相應的證明。而且,申請人只有拿到了台灣境管機關簽發的「入台證」,才能向大陸公安機關申領赴台證件。

雖然說,在海峽兩會簽署了有關內地居民赴台灣旅遊的協議之後,大陸公安機關對其居民赴台灣旅遊證件的簽發程序,已作了相應的簡化,甚至是「特事特辦」,但其中最關鍵的一點是,內地居民必須首先獲得台灣境管機關發出「入台證」之後,內地公安機關才憑此「入台證」接受大陸居民辦理前往台灣的通行證(佔稱「陸胞證」)。而且,從受理到發出證件,需要一個星期到半個月的時間。

這就使馬英九所宣佈的「落地簽」,陷入了究竟是「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怪圈。按照馬英九的「落地簽」說法,是大陸居民在尚未申領到「入台證」之下,通過「小三通」抵達金門、馬祖時,才以「落地簽」方式申領「入台證」的。但是,既然是這位大陸居民尚未申領到「入台證」,就根本不可能向大陸公安機關申領到「陸胞證」,這就根本不可以分別從廈門、福州馬尾的「小三通」碼頭出境。

既然如此,所謂「小三通」「落地簽」的設想,是根本不可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