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未受AIG事件影響非政府之功 澳門未受AIG事件影響非政府之功

這幾天,海內外刮起了兩個大風暴--中國的「三鹿牌」毒奶粉事件和美國的金融危機。而致引發了兩股「排隊潮」--在中國內地,大批群眾排起長隊要求退回「三鹿牌」奶粉;在新加坡等地,大批「AIA」保戶排隊要求退保。

這兩個大風暴的外圍氣旋,也程度不同地掃到了我們澳門。--市面上先是發現了以「三鹿牌」奶粉為原料製成的台灣飲料產品,後是發現了由被國家質檢總局驗出並宣佈含有「三聚氰胺」的其他品牌奶粉所製造的產品,從而引致各商場紛紛將之下架回收。而美國金融風暴中的一個主角--「AIG」,在澳門有其子公司「AIA」。「AIA」在澳門有超過十萬客戶,佔人壽市場份額高達百分之三十五。如果「AIG」倒下,或是為了自救而出售或抽調澳門「AIA」的資產,在連鎖反應或直接影響下,澳門「AIA」客戶的權益,有可能會遭受損害,甚至會因此而促成澳門金融秩序大混亂,損害澳門的穩定繁榮。

幸而,澳門並未因這兩個大風暴,而引發「排隊潮」。之所以會如此,是由多種主客觀原因所促成。在「毒奶粉事件」方面,畢竟澳門居民的哺嬰習慣,是以購用外國品牌產品為主。據說某些醫院的婦產科醫護人員,就是向產婦推介某一個外國品牌的奶粉;受此引導,產婦們大多是購用這個品牌的奶粉。而在正常的輸入途徑,也未發現有「三鹿牌」奶粉輸入的紀錄。當然,不排除會有手頭拮据的市民,會到內地購買價廉的「三鹿牌」奶粉,或是北區的一些商店會出售經由非正式出口渠道運澳的「三鹿牌」奶粉,但尚未形成「主流」。

在「AIG事件」方面,或許是美國聯邦儲備局出手較快,出手援救「AIG」;也或許是澳門「AIA」客戶深信「AIA」的財務獨立,財政健全;更或許是澳門「AIA」的危機處理手法得宜,透過各種方式安定營業員和客戶的情緒。因此,澳門並無掀起類似新加坡等地的「排隊退保潮」。相反,仍有不少保戶「逆風而上」,按時繳交保費。

然而,這兩個大風暴之所以最終沒有在澳門地區咆哮肆虐,並非是澳門特區政府相關部門在起主導作用。實際上,在「毒奶粉事件」面前及嬰兒患腎結石事件發生後,相關部門的反應慢了幾拍,直到昨日各相關部門才採取了有關的措施。而在「AIG事件」方面,有關部門同樣也是慢吞吞。前日,當國際新聞報導,美國政府有可能會象對雷曼事件那樣,對「AIG」的呼救袖手旁觀,置之不理,有可能會迫使「AIG」宣佈破產,或是出售包括港澳「AIA」資產以自救的危急關頭,當香港財政司司長曾俊華、香港政府保險業監理處保險業監理專員張雲等官員,分別發表聲明,表達香港特區政府將採取必要措施,以保障香港金融保體系不會受到「AIG事件」的影響,及保護香港「AIA」保戶利益之時,澳門特區政府的各個相關部門,卻是「粒聲唔出」。直到昨日,美國聯邦儲備局宣佈出手相救「AIG」,危機已經基本解除之後,澳門金融管理局才發表聲明,宣稱「AIA」是在本地現行的保險法律制度和相關審慎監管機制下運作,「其客戶的利益向來沒有風險」。由於此安定人心的「聲明」並非是在人心最動蕩,最需要政府出面安定人心之時發出,其功效也就大打折扣,甚至會被曾經「嚇得一身驚」的市民懷疑其誠意。

還有一個值得注意的現象,就是在前日「AIA」保戶最為恐慌之時,剛經歷了立法會選舉的各政黨成員,不顧剛打完一場選仗的疲倦,立即進行了關切「AIG事件」可能會對香港造成的影響的活動。民主黨主席何俊仁致信財政司長曾俊華,民建聯也致信保監會,公民黨黨魁余若薇亦發表談話,呼籲港府採取行動。而在澳門,則未見任何政治人物有此行動表示,包括一眾平時「口水多過茶的「經濟專家」們,也「錯過」了這次可以表現自己的最佳機會。

現在,「AIG危機」雖然已經「大步(左足右監)過」,但其教訓卻是十分深刻的。對此,澳門特區政府及其相關部門,應當思考,是否應針對這一事件暴露出來的「黑洞」,制訂相應應對措施,以構築「防火牆」,抵防日後可能會出現的同類事件。比如,立法規定外資金融保險機構,在發生國際金融危機時,不得將其資產調離澳門;在外國金融保險機構發生財務危機,可能會危及至澳門的子公司時,政府有權予以接管……等。總之一句話,不能讓國際金融危機風暴,危及澳門的金融安全,及損害澳門居民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