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達成食品安全聯繫機制共識意義重大

在大陸海協及台灣海基會安排下,兩岸相關部門食品衛生和檢驗檢疫專家昨日在北京就「毒奶粉事件」進行了溝通,並達成了共識:盡速在海協和海基會的框架下建立兩岸食品安全聯繫機制。該機制將包括兩個層面的內容:其一是在海協和海基會的框架下進行安排;其二是由兩岸食品衛生和檢驗檢疫方面進行直接的業務溝通。據台灣媒體報導,海協常務副會長鄭中立前晚表示,將在下個月的兩會會晤中,把食品安全列入協商議題。

表面上看,昨日進行的兩岸專家座談,是在海峽兩會安排下的兩岸相關領域的專家的座談,並不具海峽兩會制度性會談的性質和功能。但在實質上,卻是一次海峽兩會的「準會談」,甚至可以說是十月底進行的第二次「陳江會談」的其中一項議題的「預備性磋商」。這是因為,台灣專家團是以海基會的名義組團,而團長張樹棣更是海基會的副秘書長,海基會高級專員陳新維亦隨團前往北京。而大陸專家團也是以海協的名義組團,其團長張勝林也是海協副秘書長,而幾位與會的專家中,有多人是海協的理事。因此,雖然這次會談並未獲授權簽署協議,但卻已就兩岸建立及時、有效的食品安全聯繫及通報機制議題達成了共識,這就等於是為第二次「陳江會談」研商兩岸食品安全通報機制議題進行「預備性磋商」性質的商談,從而為「陳江會談」商討這一議題做好準備,並創造有利條件。

因此可以說,昨日兩岸專家的座談形式及所達成的共識,為未來海峽兩會的聯係和會談制度,創造了一個新的模式。實際上,兩會制度性的商談,是有計劃、有時間安排、有既定議題的固態會談,這有利於兩會會談的常態性、持續性和穩定性;但正因為制度性會談在層級、時間、議題等方面已經固態化,故就難以針對在兩岸交往交流中發生未能事先預料、具有「突發」性質,但又必須緊急處理的新問題,及時進行專案協商。因此,這種有別於有預見、有計劃、有標的,以解決兩岸交流中固有存在問題的制式性會談,為了應對兩岸交流過程中所出現且具有「突發」性質的新問題,不必受到定時進行的海峽兩會層級會談的局限,可隨時且可在最快的時間內協商,並是「一事一議」式的「專案協商」,就成為制度性會談的補充,相補相成。為此,昨日以海峽兩會名義進行的兩岸專家座談,也就為未來海峽兩會的會談模式的多樣化、靈活化,制度性會談與專案協商、常態性會談與緊急性磋商的結合,從而促使兩岸關係良性健康發展,開啟了新路。

更重要的是,海協能正面回應台灣方面的要求,並能在極短的時間內組成海協專家團,參加這次兩岸專家座談,其成員還包括了近日因問題奶精鬧得兩岸滿城風雨的山東都慶公司總經理李海嶺在內,這就表達了最大的誠意,將能及時反制「台獨」勢力意圖藉「毒奶粉事件」破壞兩岸關係的陰謀。舉一反三,這種「專案協商」模式,今後如能貫穿於海峽兩會的會談之中,就將使「台獨」勢力意圖藉各種「突發」事件破壞兩岸關係的陰謀,難以得逞。

實際上,「台獨」勢力就是意圖利用「毒奶粉事件」,來破壞兩岸關係及海峽兩會的會談機制,尤其是海協會長訪問台灣的圖謀的。--九年前,當海協前任會長汪道涵準備按原定計劃訪問台灣時,李登輝拋出蔡英文有份參與並主導研擬的「特殊兩國論」,破壞海峽兩會會商的基礎和和氣氛,使到汪道涵被迫停止訪台計劃,而成為「世紀之憾」。而現在,海協新任會長陳雲林即將訪台,蔡英文又以「主權未釐清」和「毒奶粉事件」為藉口,企圖再次阻撓陳雲林訪台。但昨日海協兩會安排下的兩岸專家達成了建立食品安全聯繫通報機制的共識,就挫敗了蔡英文所代表的「台獨」勢力的陰謀。

從長遠看,大陸海協的靈活變通,決定接納馬政權的建議,進行建立兩岸食品安全聯繫通報機制的協商,也將更為穩妥、周全地落實《胡連會兩岸和平發展共同願景》中的「促進協商台灣民眾關心的參與國際活動的問題,……包括優先討論參與世界衛生組織活動的問題」,創造有利條件。--實際上,由於「毒奶粉事件」是屬於食品安全的範疇,而食品安全又是「世界衛生組織」的主要業務之一,吃過二零零三年利用「SARS事件」大搞「加入世界衛生組織公投」,從而突破性地促成了「公投立法」,並讓陳水扁乘隙發動「防禦性公投」的「甜頭」的「台獨」勢力,今次又企圖利用「毒奶粉事件」,進行推動「台灣加入世界衛生組織」以至「台灣加入聯合國」的活動。馬政權在已經承受內外壓力之下,難以抵擋「台獨」勢力的挑釁,也不得不附和「加入世界衛生組織」的說法,極有可能會使「外交休兵」破局。而兩岸建立及時、有效的食品安全聯繫渠道和通報機制之後,就不但可消緩台灣朝野「直接訴求於世界衛生組織」的意圖,將台灣地區與「世界衛生組織」之間的聯繫,建置在「兩岸溝通聯繫機制」之上。而且更重要的是,透過此機制的建立,再次申明「胡連會願景」所確立的是「參與世界衛生組織活動」,而並非是「參加世界衛生組織」。另外,也為未來落實「胡連會願景」中「雙方共同努力,創造條件,逐步尋求最終解決辦法」,而不是台灣單方面去「爭取」,將可發揮了「引導入正軌」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