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何妨也邀請張藝謀製作大型實景歌舞 澳門何妨也邀請張藝謀製作大型實景歌舞

日前在上海舉行的第四屆「兩岸經貿文化論壇」,除了是公佈了共同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十項政策措施之外,還進行了多項專題討論,提出促進兩岸關係的建議。其中,中國國民黨智庫經濟科技組召集人林祖嘉在專題研討會作總結時指出,張藝謀實景製作的《印象劉三姐》、《印象麗江》、《印象西湖》讓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台灣也可考慮邀請張藝謀前來創作《印象阿里山》或《印象日月潭》等實景音樂劇目。這個建議,引發出席「國共論壇」的兩岸黨務和文化工作者的高度興趣,認為此建議在台灣地區實現第二次「政黨輪替」之後,不但是完全可行及可操作性甚高,而且在可吸引島內民眾及海外遊客的同時,也藉著擴大大陸居民到台灣旅遊,使《印象阿里山》或《印象日月潭》不愁沒有客源,應是一盤有利可圖的「文化生意」。更重要的是,藉著由大陸知名導演張藝謀製作的實景音樂劇目在台灣的演出,更可拉近兩岸的文化緣,抵制所謂「文化台獨」。

林祖嘉的這一建議,使筆者想起了本人早就提過的邀請張藝謀到澳門創製諸如《印象澳門》的建議。去年十一月間,筆者參加由澳門中華文化交流協會組織的訪問團到首都北京參訪,在與國務院文化部官員座談時,筆者提出了兩個建議,其一是建議國家文化部門組織南京軍區前線歌舞團創作演出的舞劇《媽祖》到台灣演出,以反擊陳水扁當局的「文化台獨」;其二是建議國家文化部門與澳門地區文化部門合作,邀請張藝謀在澳門金光大道一帶創造類似《印象劉三姐》、《印象麗江》的大型實景文藝演出,或可將之定名為《印象澳門》,這既可留住遊客多住一晚以提高澳門旅遊業的「過夜率」,又能改變澳門旅遊業的「單一博彩」形象。筆者表示,倘澳門缺乏這方面的策劃、製作、編導、演出人才,不妨與內地的演藝製作企業合作。文化部的官員表態大力支持,但表示只要特區政府文化部門提出要求,他們就一定會聯絡張藝謀及相關演藝製作企業,與澳門有關部門共同商討合作創作演出事宜。

其實,在更早時──前年七月間,筆者就曾藉著特首何厚鏵在專家學者社會人士座談會上宣佈,為加強政策研究,特區政府整合社會調研力量,以「座談會」為基礎,找一些專項課題進行研究,其中第一個課題是發展文化產業,有關研究工作,將在可持續發展策略研究中心協調下展開,指出澳門雖然揹負了「中西文化交匯點」的盛名,但當前的文化形勢卻很落後,雖然每年都有舉辦格蘭披治大賽車、煙花節、國際音樂節、藝術節、藝穗節等活動,但受時間性很強的限制,未能成為常態性的項目。也雖然「澳門歷史城區」申遺成功,但只有「不會說話」、「沒有生氣」的二十五座教堂、廟宇等建築物擺在那裡,不若鄰近地區的深圳市的「世界之窗」、「中華民俗村」,及珠海市的「圓明新園」,雖是仿建了文物古跡,但因配以反映該等「古跡」歷史及人文、民俗的歌舞演出,晚上還上演了大型歌舞劇《創世紀》、《綠孔雀》、《龍鳳舞中華》、《大清王朝》及實景晚會《大清海戰》等,使到這些人造的「古跡」,有了「靈魂」,有血有肉,栩栩如生。而且,也取得了可觀的經濟效益。而深圳市的「大芬油畫村」,不但成了我國重要的創匯出口基地,為國家創造了巨額外匯,而且也成為一個亮麗的旅遊景點。

對比之下,許多來澳的內地「個人遊」遊客都表失望。有不少內地朋友就向筆者訴苦,來澳門旅遊,除了入賭場玩幾手,及遊覽大三巴、媽閣廟等之外,已沒有什麼內容是可以使他們流連忘返的了,當然也就談不上在澳門過夜。不要說,他們在深圳、珠海,可以觀看到上述的高水準演出,就是到其他的旅遊景點,那些配合景點的文藝演出,也豐富了他們的旅遊享受,如桂林的《印象‧劉三姐》、麗江的《印象‧麗江》,珠海「海泉灣」的《海邊的夢》等,都是一頓豐富的文化大餐。不知為何,澳門的文化行政主管當局,就不懂得利用此類文藝演出的手段,把文化遺產建築物催「活」起來?!

其實,這幾年特區政府在研究建設文化產業方面,確實是花了不少力氣,並由何厚鏵親自率隊,到一些地方考察當地的文化產業情況,但卻至今仍未有結論。也雖然特區政府部門在「本土文化」方面傳出了很大努力,包括制作了舞劇《澳門新娘》及一些澳門專題音樂作品,但《澳門新娘》只演了幾場,就將這個「澳門新娘」遠嫁他鄉了。據說,「新郎」無錫歌舞團並無好好「愛錫」(難怪就叫做「無錫」)這位「新娘」,把「她」關在戲箱中沉睡,等於是這位「新娘」只剩軀殼,「靈魂」已死。而澳門專題音樂作品也缺少澳門特色。本來,既然是澳門專題音樂作品,就應分別集納澳門的歷史和現代的本土特色音樂元素,如「咸水歌」、「蛋家船歌」、土生葡人土風舞音樂,及粵曲,還有閩南南音(澳門居民中,約有三分之一來自福建)等。但那些特約作者卻追求洋化,與澳門「本土音樂」脫節,反映不了澳門特色。其實,《澳門新娘》可在原有的基礎上進行修改,並就在(乙水)仔住宅博物館對外的水塘作實景演出,就象珠海「圓明新園」的「大清海戰」那樣,相信是一個很好的「賣點」。另外,為了活躍澳門旅遊文化,建議參考悉尼等一些旅遊名城的方式,在議事亭前地等旅遊熱點,每天定時舉辦體現澳門民俗的藝術化、表演性的巡遊活動,包括有「舞醉龍」、「出聖相」、「飄色」…等。而其經費,則宜由其財源是來自旅遊博彩業的澳門基金會或旅遊稅調撥。

(發自台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