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保民生中應發揮加乘效果避免負面效應 在保民生中應發揮加乘效果避免負面效應

習近平副主席日前訪問視察澳門特區時提出,要「保民生、保增長、保發展」,及「要同舟共濟,共克時艱。特別行政區政府要秉持以人為本的施政理念,在前一階段已經出台的各項經濟措施和民生政策基礎上,進一步採取切實有效的刺激經濟的政策措施,積極穩定金融、扶持企業、擴大就業,努力催生新的經濟增長點。同時,要更加關心民生,盡最大努力做好紓解民困工作。澳門社會各界要同舟共濟、共克時艱,形成全力支持特別行政區政府依法施政的強大合力。」

而在內地,這三個「保」的次序稍有不同,是「保發展、保民生、保穩定」,或是「保增長、保民生、保穩定」。無論是習副主席訪澳前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還是習副主席訪澳後的中央政治局會議,都是如此。由此可見,在中央政府的眼中,澳門特區目前階段「保民生」比「保增長」或「保發展」更為重要,特區政府應將「保民生」擺在諸項工作的第一位。

將「保民生」發展第一位,似是更為接近於「科學發展觀」定義中「核心是以人為本」。實際上,人是發展的前提,人也是發展的動力,人更是發展的目的和發展的標準。因此,在發展中必須做到尊重人的權利,為了人的利益,依靠人的參與,提高人的素質。既然如此,特區政府就應把澳人的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並充分激發和有效整合澳人的積極性、能動性和創造性。就此,首先就要關心澳人的生活,把澳人需要當作第一抉擇,把澳人利益當作第一標準,關心市民疾苦,為市民排懮解難,為市民多做好事、多辦實事,真正做到施政為民。在目前階段,就是要針對受國際金融風暴影響,原先已存在的兩極分化、貧富懸殊問題將會更為嚴重,部份居民的生活品質將會有所下降,而必須推出更多的惠民利民措施,幫助他們渡過難關。當廣大市民因此而心情紓暢後,必會以加倍的努力,報答社會及政府,將激發出來的積極性投入到「保增長、保發展」之中。

習副主席在談話中,充分肯定了特區政府前一階段已經出台的各項民生政策。確實,去年以來特區政府推出的各項民生政策,包括現金分享等,對於穩定民心確是起到很好的作用。去年幾個重大日子未見有發生規模性的街頭行動,而二十三條立法也能順利進行,就是明證。踏入新的年頭之後,又傳聞政府將陸續推出新的「保民生」措施,包括恢復「四釐津貼」等。另外,社會上也流傳,在今年內還將會推出新的現金分享計劃。

去年十一月二十二日,本欄曾從馬英九決定發放「消費券」有感而發,認為發放消費券比發放現金的效果要好。如果只是派發現金,有部份民眾可能不會即時花掉。尤其是在目前澳門經濟正遭受「金融海嘯」衝擊之際,那些中低收入家庭,可能會將之儲蓄起來,以「積蓄防饑」。即使是那些腰纏萬貫的大富豪,也因為「現金分享計劃」,由於是派發支票,必須打入銀行戶口,故也未必形成即時拿出來花用的效果。因此,「派發現金」的做法,固然是令全體居民受惠,但對刺激消費,卻無多大貢獻。派發「消費券」則不同,因它不得存入銀行,也不能作為現金流通,而且只能在指定的消費場所如酒樓、百貨公司等使用,還規定只準購買「國貨」,還有使用期限制,倘過了期就將變成一張廢紙。這樣,就不但是台灣民眾受惠,某些消費行業也得益。而且,中國人的「持券」消費習慣,往往是購物的總額高於「贈券」的面額,這就等於是刺激了購買額。這也是為何台灣地區一些百貨公司喜歡派贈「購物券」的原因,因為吃了一些免費派贈「購物券」的「小虧」,卻能佔刺激銷售額增長的「大便宜」。

本欄當時還指出,其實我們澳門自己過去也有類似的成功經驗。就是在二零零四年,藉回歸五周年之機,澳門基金會以每人補貼五十元的方式,鼓勵各界社團舉辦慶祝回歸五周年的宴會及其他的活動。各社團凡是以「慶祝澳門回歸五周年」的名義舉辦各種活動,澳門基金會都對持澳門居民身份證的參與者提供每人五十元的津貼。在這「物質刺激」之下,各社團紛紛舉辦以歡宴為主的各類「慶回歸五周年」活動,有的社團還多次舉辦,或有的人連續參加了不同社團的活動。結果,一下子就搞活了已經吊鹽水了多年的餐飲業。因此,這就給澳門特區政府一個思考:一方面,可由澳門基金會出面,繼續舉辦類似「五十元津貼」的活動,以刺激本澳消費行業。另一方面,特區政府在明年上半年再次執行「現金分享計劃」時,不妨參考馬英九的做法,將直接「派發現金」改為派發「消費券」,既能使澳人受惠,又可擴大內需,刺激消費,使消費行業得益。這樣,就可使「還富於民」的措施,達到加乘效果,一塊錢發揮好幾塊錢的作用。

而從台灣派發「消費券」所引發的效果看,果是如此。現在內地一些城市如杭州等,也是採用了發放「消費券」,的方式,而沒有採取直接發放現金的辦法。當然,「針冇兩頭利」,凡事有利必有弊。有部分在外地就讀大專院校的學子,手持的消費券不能用來繳交學費;在香港等外地居住的持有澳門身份證的居民,因不常在澳門也就難以在澳門消費。但相比起來,在澳門消費的居民比例仍佔絕大多數。如果能做到照顧大多數,兼顧少數,對於未能在澳門消費或打算將政府補貼善意化為學費的澳門居民,能以特別措施予以照顧,那就十全十美。

至於澳門基金會現行的每人派發三百元,但每人只能享用一次的做法,則很可能會引發反效果。因為今年是選舉年,而澳門是個「社團社會」,往往一位居民參加多個社團。某些聞風先動的社團,可能會搶先登記旗下會員身份資料。其他「嗅覺」不那麼靈敏的社團,就將會大嘆「遲來一步」而致失去機會,這就將會在客觀上形成「壟斷」甚至是變相「種票」。因此,坊間有所謂「為某些社團度身而做」的議論,確有其道理。不排除在該方案實施後,將會引發社會爭議,影響穩定,甚至成為一些參選社團的「箭靶」。如採用五年前的每人每次五十元,不受次數限制,則可避免出現上述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