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將葡國土風舞等列為非遺申報重點項目 應將葡國土風舞等列為非遺申報重點項目

據報導,澳門道教協會近日向澳門博物館遞交「澳門道教科儀音樂」項目申報書,冀列入澳門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道教協會會長吳炳誌期望透過申報非物質文化遺產,特區政府、文教機構、社會各界共同關注、保護和扶持澳門道教科儀音樂,讓此瀕危項目更好存留。另外也有消息說,「舞醉龍」等項目,也有機會申報非物質文化遺產。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世界遺產的一個新類別。在物質類的世界遺產的保存在有條不紊的進行過程當中,人類的另外一些偉大創造,一些通過口頭傳播流慱下來的、非物質類的遺產,也面臨著與物質類遺產同樣尷尬的境遇。進入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以來,非物質遺產的保護問題,開始逐步引起世界遺產締約國的普遍關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著手對文化遺產作出了「物質遺產」和「非物質遺產」的進一步區分。一九九七年十一月,聯合國教科文組職第二十九次全體會議通過了建立「人類口頭與非物質遺產代表作」的決議。至此,「人類口頭與非物質遺產」正式定名在聯合國的文件當中。

「人類口頭與非物質遺產代表作」的定義是:傳統的民間文化是指來自某一文化社區的全部創作,這些創作以傳統為依據,由某一群體或一些個體所表達並被認為是符合社區期望的,作為其文化和社會特性的表達形式、準則和價值通過模仿或其他方式口頭相傳。它的形式包括:語言、文學、音樂、舞蹈、遊戲、神話、禮儀、習慣、手工藝、建築藝術及其他藝術。除此之外,還包括傳統形式的聯絡和信息。

為此,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出了評述「人類口頭與非物質遺產」的四條標準:一、參選作品應該具備體現人類的創造天才的優秀的特殊價值。二、具有特殊價值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集中體現。三、在歷史、藝術、人種學、社會學、人類學、語言學及文學方面有特殊價值的民間傳統文化表達。四、符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宣佈人類口頭及非物質遺產代表作」規則的五項條件:(一)表明其深深紮根於文化傳統或有關社區文化歷史之中;(二)能夠作為一種手段對民間的文化特性和有關的文化社區起肯定作用,在智力借鑑和交流方面有重要價值,並促使各民族和各社會集團更加接近,對有關的群體起到文化和社會的現實作用;(三)能夠很好開發技能,提高技術質量;(四)對現代的傳統具有唯一見證的價值。

由此可見,「唯一見證的價值」,是評選非物質遺產的其中一項重要標準。就以澳門已被納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澳門神像雕刻」為例,它是與「曲阜楷木雕刻」、「武漢木雕船模」一起,以「木雕」的項目總名,被列入「名錄」的。而澳門道教協會申報的「澳門道教科儀音樂」,其實在「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中,就已有一項「道教音樂」被收錄在內。當然,「道教音樂」也與「木雕」一樣,只是一個項目總名,它包括了「廣宗太平道樂」、「恆山道樂」、「上海道教音樂」、「無錫道教音樂」、「齊雲山道場音樂」、「嶗山道教音樂」、「泰山道教音樂」、「膠東全真道教音樂」、「臘山道教音樂」、「海南齋醮科儀音樂」、「成都道教音樂」、「白雲山道教音樂」、「清水道教音樂」等。「澳門道教科儀音樂」如能申遺成功,也只不過是這項「道教音樂」和「擴展項目」而已。同樣,「舞醉龍」的原產地是在廣東省中山市,如要申遺,應當與中山市聯名申報。

其實,澳門存在著在中國境內「具有唯一見證的價值」的非物質類文化遺產,那就是土生葡人系列的文化風俗,包括土生語、土風舞、葡撻等。因為在中國的九百六十萬平方公里領域內,只有澳門特區才存在著「土生葡人」這種唯一的民族,因而其發揮著中西文化交流特色。

實際上,葡國土風舞是一種源自葡萄牙農村地區的舞蹈。十七、十八世紀間,宮廷舞蹈在葡國皇室中盛傳,但卻只限于和僅適宜於宮廷內表演,能觀賞演出的,都是達官貴人。當時,葡萄牙廣大農民都觀看不到什麼歌舞演出。每當他們歡慶豐收或其他喜慶節日,葡國農村地區的普羅大眾集中到一起,又是跳,又是踏,又是旋轉,久而久之,演變成節拍強勁,舞步活潑,變化多端的舞蹈,葡國土風舞應運而生。據說,最初的葡國土風舞比較單一,服飾亦不大講究,後經廣泛流傳,又經過許多藝術加工,發揮了豐富想像力,添加了很多新元素,而葡國各地區亦將自己最具傳統地方特色的服飾,作為演出服飾。葡國土風舞將唱歌、奏樂和舞蹈融於一體,互為補充,同時出現,同時展開,相輔相成,相得益彰。有的演員只彈奏樂器,有的只唱歌,但有的則彈奏唱歌且跳舞,可謂「一身兼三職」。樂器包括小提琴、手風琴、小四弦琴、口琴、吉他、大鼓、鈴鼓等十多種;樂曲有民謠,多屬歡樂愉悅、音樂輕快、旋律美妙的曲目;歌詞方面,多為反映農民、牧民、漁民生活,喜慶豐收、表達情愛等貼近群眾、貼近百姓日常生活的內容。澳門演繹的葡國土風舞,融合和薈萃了葡國從北到南各個地區,以及亞速爾群島和馬德拉群島的傳統服飾、當地的歌曲和舞蹈。據許多葡國人反映說,澳門表演的葡國土風舞,比在葡國表演的土風舞,還要生動活潑,場面熱烈。葡國土風舞雖從葡國傳入,但澳門經過多年的傳承發展,今天在舞臺上演繹的除了葡萄牙人外,還有土生葡人、華人、甚至印度人、菲律賓人等,不同族群的人在同一個舞臺上載歌載舞、歡欣愉悅、情感交融、合作無間,他們跳的、唱的、奏的,都是構成葡國土風舞重要元素的舞步、歌詞和樂曲,他們向觀眾展示的,是能充分體現澳門中西交融、族群和諧特色的亮麗畫面。

因此,我們建議,特區政府文化主管部門在統籌澳門特區的非遺申報時,宜將葡國土風舞、瀕於失傳的土生語等列為重點項目。這些項目的申報,既能充分體現「一國兩制,澳人治澳」的特色,又能團結澳門特區的葡裔居民,使他們更為安心在澳門居住、工作。當然,也有利於提高澳門非遺申報項目的「中選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