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澳同城化有正面極意義惟仍受制度束制 珠澳同城化有正面極意義惟仍受制度束制

珠海市政府代表團前日抵澳進行為期兩日的訪問,並與澳門特首何厚鏵會晤。據團長--珠海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甘霖指出,「珠澳同城化」勢在必行,兩地政府已就共同發展取得四點重要共識——基建對接、通關便利化、產業合作、服務一體化:其一是加快兩地的基建對接,尤其是跨境交通基建的對接,全力發展以口岸為主要站點的交通網路,如興建中的廣珠輕軌爭取于明年底竣工,屆時從廣州經中山到拱北珠海車站祇需四十多分鐘。另外,經蓮花口岸的京珠高速延長線,與太澳高速公路、江珠高速公路等,將形成密切的交通網路。其二是通關便利化。其三是加強產業合作,尤其在現有的旅遊合作基礎上拓展休閒旅遊,相信會有更大的合作空間。其四是因應未來可能會有更多澳門居民頻繁往來兩地,居民需要的社會服務如衛生醫療、教育等,必然要朝著一體化的方向發展。

據說,甘霖曾長期擔任張德江的秘書。如今,張德江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及國務院副總理,其分管工作之一是包括粵港澳合作在內的區域合作,因而相信曾親自參與主持《珠三角地區發展規劃綱要》的制訂工作。甘霖曾長期跟隨張德江,當然極為熟悉其施政理念,因而也就全盤接受、擁護粵港澳區域合作中的「同城化」概念並積極向澳門特區政府推介。而在與廣東交通設施對接問題上曾一度持消極態度的澳門特區政府,在經過幾項重大事件--包括中央透過習近平訪澳重申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的定位,督促澳門積與遴近地區合作,及收緊廣東等地區的「個人遊」簽註等,使到澳門特區政府受到「震撼教育」,終也能醒悟過來,對粵澳合作轉持正面積極態度,甚至於欣然接受了過去曾一度有所抗拒的「珠澳同城化」概念。

當然,珠海市代表團對「珠澳同城化」的定義--基建對接、通關便利化、產業合作、服務一體化,是屬於狹義亦即是經濟及生活形態方面的,這就是可行的。實際上,過去包括特區政府在內的一些人,一提起「珠澳同城化」就耍手擰頭,是因為擔心或誤會了「珠澳同城化」的定義是廣義的,亦即也包括政治及制度方面的。倘是如此,除了是不符「一國兩制,澳人治澳」、高度自治方針,及實施起來存在許多障礙之外,也是擔心將會使澳門喪失「保持原有的資本主義制度和生活方式,五十年不變」的獨特優勢,使澳門「政治特區」與珠海經濟特區「平起平坐」,也沒有優越感。而前段時間就澳門大學搬遷往橫琴島,將會導致產生司法管轄權衝突問題的議論,除了確實是存在此類問題之外,在潛意識上也含有對「珠澳同城化」的疑慮。

現在,珠海市政府將「珠澳同城化」概念的定義,收縮為或是精準定位為「基建對接,通關便利化,產業合作,服務一體化」,應可消除人們上述的疑慮。而且,這四項定義也確實是對大多數澳門居民具有很強的誘惑力。尤其是其中的「通關便利化」,就將獲得大多數澳門居民舉起雙手贊同。倘能實現這一目標,再加上實行二十四小時通關,相信對於解決部份低收入居民的的住房問題,大有裨益。但又將產生另一個是屬於制度性的問題,即按「同城化」的道理,澳門居民應當享受「跨境買菜」的便利。而澳門海關及民政總署的檢疫制度卻是將會跳出來大聲喊「不」。由此看來,盡管珠海市政府提出的「同城化」定義確實是屬於「狹義」的,但仍將逃不脫制度層面的限制。

珠海市政府對「珠澳同城化」的另一個定義,是「產業合作」。這對受到土地資源已接近枯竭,人力資源也呈現緊張的嚴重制約的澳門產業界來說,也是具有很強的吸引力。尤其是珠海市是珠三角地區資源開發利用率最低的地區,西區、斗門、橫琴一帶未被「跑馬圈地」的土地一望無邊,宛如「南大荒」,更像「未開墾的處女地」。而且,珠海還將實施一百多平方公里的填海計劃。這簡直是讓澳門的產業界垂涎欲滴!如能以在某種政策上向澳門適當傾斜的方式實行「同城化」,相信不但是有助於澳門產業界尋找出路,也有利於澳門執行「經濟適度多元發展」。

「珠澳同城化」在目前階段,還將受到政策上的制約。比如,「港深同城化」的其中一項內容,就是深圳居民可以「一簽多次」往香港「個人遊」,沒有深圳常住戶口的外省民工也可參團到香港迪士尼等特定景點旅遊。但同是實行「珠澳同城化」,在中央對澳門博彩業的「噬金」及「染缸」的疑慮未能完全消除之前,都不可以實行同樣的便利措施。

另外,「珠澳同城化」概念的地名排序,也讓澳門人多少有點「吃味」。這是因為,無論是從珠海是地級市、澳門是與省平級的行政區劃上比對,還是以經濟實力和人均GDP計算,以至在中央政府的政務管理關注程度層面考量,澳門都應排序在珠海的前面。澳門已經在「港珠澳大橋」的排序上,主動謙讓了一次,珠海「小弟」又何必在「同城化」稱謂上,要再「威過」澳門「大哥」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