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首選委會產生過程凸顯社團協調政治精神 特首選委會產生過程凸顯社團協調政治精神

澳門地區全國政協的十二名代表,昨日完成報名成為第三任行政長官選舉委員會的候任委員。就此,澳門特區第三任行政長官選舉委員會的三百名候任人,全部順利產生。全部三百人的資格經最終核實後,將於今日公佈。並將盡快刊登於《特區政府公報》,正式確定全部選委的資格,從而結束第三任特首選舉的第一階段,進入第二階段亦即「戲肉」的特首選舉階段。

三百名選委的順利產生,凸顯了澳門「社團協調政治」仍然擁有強大的生命力。實際上,按「澳門基本法」附件一和《行政長官選舉法》規定,第三任特首選委會仍由三百名選委組成。經過各界社團、人士的充分協商,前往行政既公職局報名的參選人,也恰好是三百人,一個也不多,一個也不少,而且所有參選人都符合資格。比起第二任特首選委會的產生過程中,專業界的報名參選人數多於應選名額,必須進行投票選舉相比,第三任特首選委會的產生過程,更能凸顯「協商政治」的威力。

其實,今次選舉委員會的報名參選過程中,也曾有過暗湧。比如,在文化界的協商過程中,除了是與應選名額相等的十八人主流名單之外,還有另外二人徵集到足夠的提名表另行報名。本來,如果是像第二任特首選委會的專業界那樣訴諸投票決定,相信今次文化界的十八人主流名單是極有機會贏出的。但為了行內的和諧團結,主流名單主動決定自行「刪減」二人,其中一人自願棄選,另一人經協調到其他界別參選,終於避免了一次「短戰相接」,主流名單和另行參選名單都得其所哉,皆大歡喜。

就此而言,相信第三任特首選舉,將會在「協調政治」的氣氛中選舉產生。既然如此,在諸位參選者中,社團協調能力較強的人選,勝選的機率將會高些。相信這正是缺乏社團「人氣」的賀一誠「急流勇退」的主要原因之一。

但直到如今,各位有實力的參選人,仍是未有表態。也有可能是如本欄日前分析過的原因那樣,其一、從法律體制上說,由於到目前為止,澳門特首選舉仍不是全民普選,因而也就缺乏提前造勢、以圖拉高人氣的動因。其二、從行政倫理上說,在第三任特首選舉的程序正式開始之前就宣佈參選,似是將會形成對現任特首何厚鏵「提前跛腳」的壓力。而現在的幾位「大熱門」,偏偏又都是作為澳門特區首長同時又是澳門特區政府首長的何厚鏵的下屬,倘是這樣做多少都存在著倫理衝突。其三、在選戰策略上說,也存在著一個「窺測方向」的問題,那就是要待行政長官選舉委員會的三百名委員的名單都已確定了之後,才能從委員們的背景結構、投票傾向等參數中,評估自己的得票率,是否對自己的選情有利,因而不能貿貿然行事。

不過,正如特首何厚鏵前日所言,在公佈第三任特首選舉的日程後,「大熱門」們就將會公開表態參選。何況,根據《行政長官選舉法》規定,有六類人士在參選人報名日期開始之前,必須辭職。而幾位傳說中的有實力人士,都是屬於這「六類人」。因此,在報名日期正式開始之前,他們就必會公開表態,並同時宣佈辭職。如果其中有人未有辭職,那就顯示他已收回參選的初衷,連「陪太子讀書」的角色也不願幹了。

有點令人感到意外的是,越是到了「埋牙」階段,過往曾一度十分熱鬧的「間接造勢」活動,卻突然沉寂了下來,未能形成在報名前夕的「衝刺」氣氛。這是選戰策略上的大忌,很容易被人誤會為「怯戰」。實際上,「造勢」是需要技巧的,要不就是一鼓作氣,持續升溫,不要斷斷續續,甚至是「前熱後冷」,予以「三衰而竭」之不祥感覺;要不就是一直默不作聲,待到正式進入選舉程序時突卻爆發,以收「一鳴驚人」之效。

至於那位「屢選屢敗,屢敗屢選」(其實連參選的條件都未具備)的「優秀共產黨員」卻是異常積極,在選委會委員尚未產生之前,就依據上一屆選委會委員名單「按圖索驥」,逐個打電話「拉票」。由於當時尚未進入選委會選舉的參選人報名程序,也於上屆選委會委員中有部份人未有參選爭取連任,故「提前拉票」的勞動,顯然是事倍功半,不啻是白做了部分功夫。其實,即使是未有「白做功夫」,其人所打出的「優秀共產黨員」旗號,也是在戰略上是失敗的,在戰術上笨拙的。因為這個「優秀共產黨員」與在澳門實行的「一國兩制」方針有抵觸,令人反感。如果此人認為自己是「優秀共產黨員」,而且那麼鍾情於選舉,倒不如返回實行共產黨領導的內地,去參加基層民主選舉,或許還會有收獲。

(發自南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