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關係是馬英九就職後得分最多的政績

中國國民黨依靠台灣人民的力量,透過選舉將馬英九拱上台灣領導人的權位,已經整整一年了。有鑑於過去八年民進黨執政時,毒化兩岸關係,導致台海局勢緊張,台灣經濟日趨惡化,民眾生活素質大不如前的慘痛教訓,馬英九上台後迅速調正航向,宣示將以「胡連會兩岸和平發展共同願景」作為發展兩岸關係的主軸,因而很快得到大陸方面正面而善意的回應。海峽兩會短短一年內進行了三次協商,簽署了九項協議及發表了一項關於陸資赴台的共同聲明。這九項協議中的兩岸「三通」及大陸居民赴台旅遊等內容,正為推動台灣經濟復甦發展起著重大的作用,使到台灣經濟在面臨國際金融危機襲擊及國際油價急升等極為不利因素的衝擊之下,仍能表現得比其他的一些國家和地區要好。不但是減輕了馬英九執政團隊的壓力,而且也為台灣經濟的再度振興打下了良好基礎。可以說,兩岸政策是馬英九團隊諸項政務政策中,得分最高的一項政策,也是唯一一項滿意度高於不滿意度的政績。

由於台灣地區政情,尤其是在其黨綱中含有「台獨」內容,並蠱惑了部份台灣民眾的民進黨,是百足之蟲,死而不僵,因而使得馬英九的兩岸政策,只能是以既在原則上堅持「一中」原則及承認「九二共識」,與同時又強調「台灣主體性」的對立統一關係來處理。這有其苦衷之處,主要是他受困於揹負著「外省人」的「原罪」。但他在把「台灣主體性」及「不統,不獨,不武」作為「擋箭牌」的同時,卻強烈主張大陸與台灣是「一種特殊的關係,但不是國與國的關係」,「我們的國家處於內戰狀態」。因此,他以「手中無劍,心中有劍」(即心中不說「一個中國」但實質作為卻是堅持「一中」原則)的手法,與深刻了解台灣政情,因而同樣有此默契的大陸方面,攜手演出了三次「陳江會談」的好戲,把已中斷十三年的兩岸會談機制重新搭建了起來。三次「陳江會談」所簽署的九項協議,進一步促進了兩岸人員的的交往交流,以及經濟的融合,從而使台灣經濟在極為不利的處境中,仍能有較佳的表現,至少是阻遏了經濟的繼續下滑劣勢,並有優於東南亞及歐美一些國家和地區的表現。

馬英九執政團隊一年來的努力,也為兩岸協商簽署「ECFA」協議,奠定了基礎。因此,國台辦主任王毅在「海峽論壇」中,正式回應了兩岸協商綜合性經濟協議的問題,而馬英九昨日在執政一周年記者會上,也信心滿滿地提出,將要與對岸協商「CEFA」,並強調指出這是經濟議題,不涉主權和政治。可以預見,「ECFA」簽署並得以落實貫徹後,台灣經濟將全面復甦,並以不低於甚至是高於以往國民黨執政時台灣「經濟起飛」的發展速度,再現台灣「錢淹腳目」的榮景。倘此,不要說馬英九本人的連任並不成問題,就是中國國民黨的長久執政, 也前景在望。在此背景之下,台海永九和平就將更有保障。

馬英九執政團隊確是為維護台海和平穩定竭盡心力。他深知台海和平穩定是台灣發展經濟的前提條件,也是台灣社會安定、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的先決條件。為此,他就職後立即拋棄陳水扁「決戰境外,先發制人」的國防政策,並以不具挑釁性質的「由攻轉守」、「備戰止戰」來取而代之。馬英九為了為建立兩岸事務互信機制創造條件,指令「國防部」制訂三階段規劃:近程是先借兩岸非官方接觸優先解決事務性問題;中程是推動官方接觸,防止軍事誤判;遠程是簽訂「兩岸和平協議」,確保永久和平。最近,馬英九重申,不排除在其爭取到連任後,與對岸商談政治議題,這其中包括進行簽署「兩岸和平協議」的談判。

在兩岸默契合作下,過去一年台灣海峽風平浪靜,呈現和平氣氛。過去的軍事重地金門島,成了兩岸人員交流交往的重要中間站,兩岸直航客機也突破了過去的「軍事禁航區」。而兩岸海軍也互相默契呼應,在捍衛國家領海主權方面間接合作。

馬英九執政團隊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作為,還體現在其對外政策方面。馬英九當選後,首先請益的就是主張「兩岸關係位階高於對外關係」的錢復,就職後又推行了「外交休兵」政策,徹底摒棄陳水扁「去中國化」的挑釁作風,以「活路外交」來爭取國際空間。就此,得到了北京的積極回應,謝絕了一些有意棄台就我國家的建交建議,使到台灣能夠不丟失一個「邦交國」。也透過兩岸接觸協商,使台灣得以「中華台北」的名義、「觀察員」的身份出席世界衛生大會,重回已睽違了三十八年的國際活動舞台。馬英九執政團隊的表現,也得到了國際社會的尊重,美國對馬英九出訪借道就給予了適當的便利和禮遇。

馬英九正確的兩岸關係政策,使他嘗到了甜頭。為此,昨日他在就職一周年記者會中,宣佈「改善兩岸關係,締造台海和平」,是台灣未來要推動的重點工作之一。繼續走對的路,前途將是一片光明。馬英九,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