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王組別分拆參選既充滿希望又有風險 票王組別分拆參選既充滿希望又有風險

與第三任特首選舉選情較為「冷清」相比,第四屆立法會選舉的選情,則顯得較為熱鬧。自行政暨公職局開始接受各參選團體提交提名委員會申請確認及提交參選人名單和政綱後,已有六個提名委員會申請確認,昨日更是「小高潮」,有四個提名委員會申請確認。

在較早前,坊間盛傳,去屆立法會選舉中的兩大「票王」——「民主新澳門」和「澳門民聯協進會」,因鑒於去屆選戰成果受「改良漢狄比例法」所限,排位第三的侯選人雖然得票衝得很高,卻僅差很少票就落選的教訓,準備分拆兩個組別出戰,希望能拿下三至四個議席。但最後的排陣,只有「民主新澳門」果然是「按既定方針辦」,而「澳門民聯協進會」則是「穩定壓倒一切」,仍是抱團成一組參戰。

「民主新澳門」分拆出「民主昌澳門」,分為兩組人馬出選。其分組的理由,當然是不想浪費票源。實際上,去屆立法會選舉,該組一共獲得二萬三千四百八十九票,其中第三候選人陳偉智獲分配五千八百七十二點二五票,只比最後一位當選人容永恩的五千九百九十四點五票少一百二十二點二五票。如果是仍然採用「漢狄比例法」的話,陳偉智已把容永恩「擠」了下去。因此,為了吸取這一教訓,「民主昌澳門」決定變陣分拆,如果配票得當,或許果能拿下三個議席。

顯然,這個分拆策略的「配將」佈陣,是根據吳國昌、區錦新二人的個人特質而決定。其中,吳國昌較為溫和、理性,因而是要以「溫和民主派」選民為主要爭取對象;而區錦新的問政風格則較為激烈、譟進,因而其票源訴求就應是面向「急進民主派」選民。為此,區錦新去年以來就很明顯地為自己的「腳色轉換」作了舖墊,包括出面支持「法輪功」團體組織的「聖火」傳遞活動等。

相對於原來曾一度也有意分拆為兩組參選,但最後仍決定以「不變應萬變」的「穩陣派」民聯而言,「新澳門學社」今次的分拆,有其「天時」之便,就是在立法會選舉戰火初燃之時,第三任特首選舉正在進行。而特首選舉過程中所發生的風風雨雨,很可能會催發「鐘擺效應」,促使一部份青年選民將選票投給民主派候選人。就此而言,以「新澳門學社」為基礎的「民主新澳門」和「民主昌澳門」,在選戰文宣策略上,很可能會打出「以選票制衡新特首」的旗號。但是,最受困擾的是,澳門不是政黨政治社會,難以像台灣地區的選舉那樣,進行明確的配票。而且,連「新澳門學社」中人,也未能準確地掌握自己的支持者是些甚麼人。在此情況下,分組也就需要冒很大的風險。

實際上,有熱心網友就從數學角度,去分析吳區分組後的各種可能得票結果。這項分析以去年的當選「門檻」六千票,及吳區二組今年的總得票額仍以去屆的二萬三千四百八十九票為基數,推算兩組不同得票比例下的獲分配議席情況。其中最有利的,當然是「黃金分割率」的吳國昌組獲百分之六十六,區錦新獲百分之三十三,應可有三人當選。即使是吳昌國組獲百分之六十,區錦新組獲百分之四十,也都可有三人當選。但若是兩組平均瓜分票源,則只有兩人當選。不過,以吳區二人的問政風格及表現有較大落差的現實,再加上澳門不可能採用類似當年台灣的新黨呼籲支持者按自己的身份證號碼末位數字或出生月份來分配選票的做法,兩組平均分瓜票源的情況,將很難出現,肯定是吳組所獲選票比區組要多。只要區組能使瓜分基本盤選票中的百分之三十三以上,就有三席進賬的可能。但倘區組分到的選票比例低於百分之二十五,則區錦新就將會「陰溝裡翻船」。「新澳門學社」能否掌握好這個「度」,確是頗費思量。

相比之下,在申請確認前一刻才決定不分拆兩組出選的「澳門民聯協進會」,則須擔驚受怕「計票不準」的問題。盡管或會由特首選舉而催生的「鐘擺效應」,「澳門民聯協進會」未必會得益,但陳明金、吳在權「二人組」自四年前當選以來的表現,十分亮麗。他們不但是積極落區為選民服務,並將服務區域從其「根據地」--北區,擴展至全澳各區,包括當時得票率極低的下環街一帶,而且其問政態度之認真、書面質詢稿的水平之高,都令人刮目相看。使到許多最初曾對這「二人組」懷有偏見的人,都轉變態度,對其伸出大姆指。

更重要的是,「澳門民聯協進會」並不滿足於此,在「內強素質」方面也下了不少苦功。包括立心要清洗「賄選」污名,主動邀請廉署為其舉辦講解反賄選的法律講座,弄清是否屬於賄選的界限,並呼籲其支持者堅決抵制賄選行為,及在自己的參選人選中,增加了法律界人士及教授等高級知識分子,以扭轉自己的「草根」形象。

因此估計,「澳門民聯協進會」的得票率,將會有一定幅度的提升。在與其中一些也較有實力的參選團體之間相比可能會發生「此消彼長」效應之下,「澳門民聯協進會」或許有機會獲取三個議席。倘果如此,「澳門民聯協進會」靠的是自己的努力,而不是依靠屬於外來因素的「鐘擺效應」。

是拆組策略得利,還是「維持現狀」政策佔優?在三個多月後計票結果出來之後,就可看分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