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會直接選舉其實也是呈現超穩定態勢 立法會直接選舉其實也是呈現超穩定態勢

第四屆澳門立法會選舉的提名委員會申請確認期,已於昨日結束。共有十七個參加直選的提名委員會,及參加間選組別選舉的四個提名委員會,向行政暨公職局申請確認參選資格。雖然向行政暨公職局提交候選名單和政綱的工作要到七月十三日才結束,但參加間選的四個提名委員會所提名的十位參選人已經確定;而在直選部分,各個提名委員會已經宣佈的排名在前面的參選人也已經基本確定,需要補充的是排在後面,按「改良漢狄比例法」計票方式難以當選,只是擔任「陪選」角色,但又因其各自的代表性而將為同組「標的人物」擔負著必不可少的「吸票」作用的參選人選,就可形成完整的參選名單。

今次共有十七個提名委員會報名參加直選。其中十五個提名委員會已獲確認,符合法定資格;其餘兩個提名委員會也已於昨日期限截止前補交所需資料。如果這兩個提名委員會的資格也獲得確認,就將是有十七個提名委員會參加十二個直選議席的角逐,比上屆少了一個參選組別。若如剔除其中的「民主昌」和「民主新」其實是由上屆的「民主新澳門」分拆而來,實質上今次參選的組別,也只是比上屆少了兩個。因此,今次立法會選舉的直選部分,其「激烈」程度只比上次選舉稍為遜色,同樣也呈「參選爆炸」狀態。

然而,即使如此,人們對直選的結果卻是早已心中有數,除了個別「有出有入」的組別(如何潤生之取代梁慶庭等)外,可以當選的還是那麼幾個「老面孔」,至多是增加陳偉智一個「新人」而已。不是有某些自稱渴望「追求民主」的人士,一直批評特首選舉和立法會間選是「超穩定態勢」,只有立法會直接選舉才能「真正反映民主政治」嗎?其實立法會直接選舉也已呈現了「超穩定狀態」,那就是一班「直選議員老將」基本上霸佔了大部份的直選議席,任何空懷有追求民主理念的新人都無法打破這個「鋼鐵堡壘」。

不是嗎?就連經常批評澳門社會政治是「來來去去這班人」的「新澳門學社」,在推舉參選人方面也是沿襲著「來來去去這幾個人」的老路,今次充其量只不過是吸取上次「浪費選票」的教訓,分拆兩隊出戰,意圖以「黃金分配率」的配票方式,把「老三」陳偉智推上壘而已。如果「民主派」的大旗手吳國昌真的是有心要打破「來來去去這班人」的陋習,並樹起「薪火相傳」的新風的話,將原來的「老三」陳偉智排在「民主昌」的第一候選人位置,自己則甘當「老二」,然後在競選過程中打出「搶救吳國昌」的旗號,達到既能扶持新人,又能保障自己的目的,相信更有利於「民主事業」後繼有人,也使自己日常的「推進民主」言論更具說服力。然而,可能是擔心這樣做將會扯薄「民主新」的選票,而不敢走出這頗具突破性質的一步,殊為可惜。

「新澳門學社」之所以未能全面、準確地實踐自己「推進民主」的理念,仍是作出了較為「保守」的參選排名部署,看來是屈服於今年的參選形勢,出現了某些可能對其不利的新因素。實際上,本來,以在特首選舉過程中,某些「反對派」人士所熱捧的何超明最後未有報名參選,而他們所激烈批評及反對的崔世安卻獲得選委會委員幾乎呈一面倒的支持,而成為唯一候選人的形勢,「民主新澳門」大可利用「反對派」選民的逆反心理,推催「鐘擺理論」發酵,從而大收「情緒票」之利。但世事難以預料,除了一些也屬「反對派」陣營的組別,今次仍是沒有「顧全大局」,繼續出來參選,使「民主新澳門」繼續「損失」一些基本票源之外(按:上次「民主起動」、「職工同盟」、「親民愛民協會」等所得的四千多張選票倘能集中轉移給「民主新澳門」,陳偉智就不會有「一百二十三票之憾」),今次的「公民監察」等也出來參選,必會「阻截」部份本來有可能會投給「民主昌」或「民主新」陣營的青年知識分子尤其是「澳大」學生的選票。在選民已經增加三萬人,而這些新選民的本地出生青年所佔比例不多,主要是內地新移民的情況下,「民主新澳門」遭遇這種「後有扯腿,前有阻截」的陣勢,為了保住吳國昌、區錦新兩名「老將」,於是也只好做了一次自己曾經批評的「不願讓新人接班」的角色了。

從今次直選和間選推出的參選人陣容看,除了歐安利、崔世昌是因應「立法」所需的專業人士之外,其餘者大多是屬於「民意代表」性質的「社團代表」甚至多是「社會人士」。因此,在民選議員部份,只能是彰顯立法會的「代表民意」這部分功能。至於立法部份功能,則呈弱勢。盡管「民意代表」中的鄭志強、劉焯華、高開賢等人經過多年實踐鍛煉,已具有較為嫻熟的立法技術及經驗,但與立法會是澳門特區唯一立法機關的要求相比,仍有較大的差距。因此,只能是從官委議員部份補充立法功能弱勢的不足。但第四屆立法會的任期,與第三任特首的任期基本重疊,為了協調好行政與立法之間的關係,使之發揮好既互相配合又互相監督的作用,現任特首何厚鏵在委任官委議員時,似要應諮詢候任特首崔世安的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