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選平:樸素、嚴謹的實幹家

葉選平是開國元勳、“十大元帥”之一葉劍英的長子。16歲那年,他遠赴陝北看望父親,並留在了延安,進入延安自然科學院(現北京理工大學)機械專業學習。1951年前往蘇聯進修。學成後回國,歷任北京市機械局領導小組副組長、北京市機械局黨委常委。1978年任國家科委三局局長,54歲的葉選平開始步入政界。

作風嚴謹務實,狠抓科技建設

葉選平的政治生涯甫一開啟,就趕上了如火如荼的中國改革開放。1980年至1985年,而作為改革開放“橋頭堡”的廣東的主政者之一就是葉選平,他先後擔任廣州市委副書記、市長,廣東省副省長兼省科委主任,廣東省省長等職。

他到廣東後抓的第一件大事,就是直接促進“廣東省計算機中心科技情報研究所”的興建。研究所早在1979年就開始籌建,但因開支龐大,有關人員對實際功效抱有疑慮,擱置了將近一年。在葉選平的大力主導下,於1982年正式動工興建,1984年順利完工。這一坐落在中山堂西側的研究所,通過國際衛星通訊網絡,聯繫著世界三大數據庫,使用戶能在幾分鐘內,查到世界機載信息量的75%,為廣東省的經濟發展和科技進步,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葉選平做的第二件大事,是籌建廣東大亞灣核電站。當時,我國尚無籌建大型核電站的經驗,專家們對於廣東興建與否、經營方式、採取何種反應堆型、發電機組的裝機容量等問題上,意見很不一致。

葉選平聽取各方面意見,並親自研究相關技術資料,進行測算。在認真對比分析後,取長補短,拍板定案。當討論至該由誰擔任這座耗資40多億美元的中外合營企業的總經理時,有人以“主權問題”為由反對由外方擔任。葉選平當即表態:“誰有經驗有能力就讓誰當!”絲毫不畏尖銳而敏感的問題。最後葉選平作主聘用外籍專家擔任經理,負責核電站的建設與經營。

長期從事技術工作,葉選平形成了嚴謹務實的工作作風,每遇重大決策時,他必親自帶領有關人員進行實地調研,並徵詢有關部門意見後才拍板定案。他身邊的人“抱怨”說:“跟他辦事‘不容易’,在向他彙報工作時,經常要說到確切的數字,不能用‘大概’、‘估計’之類含糊的詞語。”

落實科學管理,革新市場體制

1985年12月,自稱“40多年沒有離開技術領域,對政治不太熟悉”的葉選平當選廣東省省長。隨後,他積極推進廣東經濟體制改革,在物價改革過程中尤其是放開糧食市場方面,可謂不遺餘力。

傳統的計劃經濟和價格機制,排斥商品、貨幣和市場,否認價值規律的作用,把價格的功能限定在核算工具上。這種舊有的僵化的價格管理體制,是發展商品經濟最大的障礙。

還在廣州市市長任上時,葉選平便逐步探索物價改革的規律。那時,廣州市的物價改革已從放開塘魚的價格開始了。可是放開塘魚價格引發了很大的爭議,原來幾毛錢的塘魚迅速地漲價,受到了很多市民的批評。但不久後,漁民們看到養魚有利可圖,就開始增加養殖的規模,加上塘魚的養殖週期比較短,市場上的供應開始增加,價格逐漸回落,並趨向平穩。塘魚價格放開的成功,讓葉選平探索出“菜走魚路”、“肉走魚路”的物價改革之路,陸續放開蔬菜、水果、部分加工食品和日用工業品等價格,使其進入市場規律的良性循環。

他恪守“任何經濟活動都要尊重價值規律,任何改革措施的選擇都要有尺度,要充分調動廣大民眾的積極性”這一信條。他曾親自執筆,分別給全省各市場和省計委、科委負責人寫信,要求他們對經濟的管理要加強宏觀調控,要逐步建立起新舊體制轉換時期的宏觀調控體系,“一是要量力而行,二是要量力而出。治家是這樣,治國也是這樣”。

1989年,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時任黨中央總書記的江澤民同志親自點名,讓葉選平發表對改革開放的看法。葉選平說:“廣東一定要繼續改革開放。我們準備取消糧票,放開糧價,建立糧食市場。”江澤民肯定了葉選平的意見,隨後他的發言也全文登載在會議簡報上。在放開糧價的過程中,因為物價上升,廣東、廣州受到了批評。但最後事實證明,廣東、廣州放開糧食市場是可行的、正確的。

在省長任上,葉選平把主要精力放在經濟工作的宏觀調控和長遠發展的策劃上,對於省裏的具體事務,他越來越放手讓其他副省長分管,他說:“我是懶人哲學,具體事由其他副省長去幹。”正是他高瞻遠矚的膽識和氣魄,成就了廣東改革開放的蓬勃發展。

創造條件,助推“廣交會”升級

1985年至1990年,葉選平一直擔任58屆至69屆“廣交會”主任,他成功推動了“廣交會”的轉型,為廣州的發展創造了良好的內外環境。

早在1983年7月,葉選平出任廣州市長不久,他就要負責當年秋季“廣交會”的賓客的副食品管理工作。當時,國內物質生活仍然十分艱苦,如何用美食招待好世界各地的賓客,成為他當時最傷腦筋的問題。

正在為難之時,他猛然想起不久前與湛江市交換物資,對方允諾交換的物資便是有名的湛江大蝦!於是,2000多斤湛江大蝦連夜從漁場運抵廣州。那年“廣交會”招待宴會上,金燦燦的黃金大蝦一端上桌,便被外國賓客們一搶而空,客商們大快朵頤,連連稱讚“廣州美食verygood”。

“那屆‘廣交會’解決了吃飯的問題,第二年的春季‘廣交會’,我們又把廣交會賓客的住房問題解決了。”隨著“廣交會”的影響越來越大,前來參展的國內外客商以及遊客可謂與屆俱增。為了解決賓客的吃住問題,葉選平別出心裁地想到了解決辦法——把“廣交會”的“床”搬到佛山,解決了“廣交會”的吃住問題,給中外賓客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984年至1985年,“廣交會”分別獲得意大利“國際墨丘利金獎”、西班牙“國際貿易獎”。1986年,“廣交會”斥資6000多萬元對展館進行系統改造,並成功舉辦第60屆的慶祝活動;1989年,一年兩屆的“廣交會”出口成交額首次突破100億美元,達到108.9億美元。同時,會期由20天改為15天,並新增設了經濟特區交易團,令改革開放的經濟成果首次在廣交會上得以展示。

如今,“廣交會”已成為國際知名的展會,在其壯大過程中,葉選平功不可沒。

創立促進會,推動文教進步

1992年,葉選平發起成立廣東中華民族文化促進會,並親任會長,廣邀社會各方力量,為中華文化教育的發展獻策出力。

他提出了“拾遺補缺,濟弱扶傾,積極實務,量力而行”的十六字工作方針。

“對教育文化事業當中的相對處於弱勢地位的地方、群體和行業,在促進會力所能及的範圍內採取幫一把,讓精神重振;對快要滅絕了的傳統藝術形式,採取扶一下的方式,讓生機再現。”

對於促進會,他致力於建立一個“有生機、有活力,參與者休戚與共的民間社團機制”,真正調動每個人的潛能和積極性。

“比如蓋了學校,捐建一所小學要一些開支,但更重要的是小學蓋成後,今後經常性費用怎麼解決呢?這是一個長期的問題。”對此,促進會與當地政府合作,“蓋學校我們可以去做,但你們要把學校列入你們的經費開支計劃,這樣學校才能長期辦下去。”

“我們出點醬油,請別人出雞,把項目推動起來。”通過促進會的牽頭,社會各方的協作幫助,發動更為強大的,社會或政府力量參與,把事情辦好。

促進會下設“教育扶貧基金”、“嶺南文庫基金”、“廣東中華文化基金”等8個基金。其中,“廣東中華文化教育基金”,評獎對象是歷史、地理、美術、音樂、體育教師和少先隊輔導員。這項評獎活動堅持了12年,共有1400多名教師獲獎。

他還親自帶隊,前往群山環繞的乳源瑤族自治縣,深入小學視察,並在當地捐建4所小學,改善辦學條件,資助30多名貧困學生的全部學費,直至他們完成學業。

2000年,促進會在乳源捐建了一座教師進修學校教學綜合樓。2006年,促進會拿出300多萬元,幫助貧困大學生……

除了辦學,葉選平還大力支持廣東民間工藝美術。1993年,促進會出資幫助廣繡工藝美術大師陳少芳舉辦作品展覽;1998年,出資100萬元,專用于支持廣州雜技藝術的創作。此外,促進會還與廣州市政府共同成立了“廣東中華文化廣州雜技藝術創作基金”……

為讓促進會良性運作、充滿活力,2007年5月,廣東文化基金委託香港交通銀行信託有限公司運作該基金,契約書明確規定:“信託基金的全部收入只能用在文化交流、教育、扶貧等慈善事業上。”

老驥伏櫪壯心不已

從省長任上退下來後,葉選平轉向全國政協工作,仍非常關心廣東發展,他總結改革開放的經驗:“認認真真做貓,把老鼠逮住,凡是中央提倡幹的,一定要幹好;凡是中央規定不能幹的,肯定不幹;那些還沒有明確的領域,我們就去摸索,先幹了再說。”

生活中的葉選平愛好廣泛,文武皆通,會俄、英等外語,排球、攝影、書法都頗具功力,尤其是書法,行筆流便,字體端莊,雍容酣暢。對中國傳統文化,他極力推崇並大力弘揚。

在中國改革開放進程日益深入發展之際,葉選平以樸素務實、嚴謹高效的作風,以實幹家的踏實進取和政治家的戰略眼光,“認認真真做貓,把老鼠逮住”,推進廣東在全國“先走一步”;他一手創立中華民族文化促進會,廣集社會各界的力量和支持,為廣東文化教育事業的進步,為中華文化的星火傳承,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亦暉 良成 洪敏/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