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敢想像澳門老人擁有那樣好的社會福利

去年中秋節前去了一趟澳門,特別去看望很久未謀面的乾爹乾媽,和他們有多年深厚的忘年友情的緣分,特別是得知乾爹做了心臟搭橋手術後需要坐輪椅出入,我這個做幹女兒總是在心裏惦念著他們。從澳洲回來,先打電話給他們,乾媽說再晚來幾天,他們就要搬家啦。到了他們家,我很驚奇地看到寬大的客廳一片混亂,東西打包了一地。準備搬家的樣子,他們知道我終於嫁了一個西人丈夫,還特別給我準備了全套約100件的西式陶瓷餐具,令我很感動。

乾爹高安利是土生葡人,已經74歲了,乾媽溫迪也有68歲,兩人是30年前在香港“巴士奇遇結良緣”,再婚後兩人沒有再生育孩子,溫迪一直是很好的家庭主婦。他們各自的兒女都不在澳門,兩人相伴相依,打趣逗樂,恩愛無比。我曾在《俏麗》畫報撰寫過他們的愛情故事。唯一遺憾的是高安利當年退休前是在土生葡人老闆開的私人律師樓做師爺(律師助手,他精通多種語言)退休的,一次性給付的退休金。他們十年前投資珠海的複式樓也虧本賣了,移居澳門就一直租住一套80多平米的高層公寓,租金是每月1800澳門元。隨著澳門經濟的迅猛發展和房產的不斷增值,他們租住的公寓已漲到3800澳門元。儘管溫迪有四個事業成功的兒女都在幫補他們,每月繳納這麼高的租金還是很吃力的。

幸好在他們是澳門居民,享受各項政府福利和補助、全免費醫保,前年高安利去香港成功做了心臟搭橋手術,花了一百多萬澳門元,全是澳門政府買單,還配備了輪椅。他們向政府申請的社屋也批復下來,40多平方米在22層的公寓有一臥一廳一廚一衛,僅需每月付124澳門元。起初我以為這樣的社屋條件會很差,兩周前,當我為老人們買了全新的被套恭賀他們喬遷之喜,實地參觀了他們的新居後,我感慨萬千。有寬敞的電梯和走廊和衛生間,方便坐輪椅的老人進出,樓下有保安24小時值班巡邏。若發生意外需要搶救,每個老人的公寓房間都安裝了一部“平安通”報警器,而且每個老人都有一個號碼,有緊急情況發生,老人按下警報器按鈕,服務中心接受到訊號馬上連接醫院和急救中心,還有志願者,實施緊急救護。24小時貼心關懷老人的生命安危。高安利和溫迪兩位老人告訴我他們在澳門安度晚年非常開心,經常得到福利機構的慰問金和慰問品,社區還經常組織老人們一起活動。他們感到很開心,看到他們在新居的設施和生活,我也就免除了原有的擔心。

感受了澳門老人幸福的晚年生活和那麼完善的社會福利、醫保,我對中國的醫保和福利制度有了深刻的思索:正好前幾天因老爸冠心病突發急救及時,從死亡邊緣活過來,萬幸!身邊有子女照顧,親人及時簽字、繳納押金和醫院實施急救手術,才有我老爸這樣的幸運!當醫生問我是否擁有醫保時,我有點不舒服:“你難道沒想先救人?”我不客氣地回答:“我老爸是退休大學老師,甭操心醫療費!”其實就是醫保報銷,按中國現行體制,也只能報70%,還有30%要個人承擔。碰到大病,還得自己買幾萬元的單,如果沒有商業保險作為補充,負擔還是很重的!!更何況還有廣大的農民工連醫保都沒有,如何病得起。我一個同事因腦溢血發作後中風一直在康復治療,三年了,工資幾乎扣光,靠吃老本,還沒嫁人,誰管她?

現在中國是國富民不富,每年據說只拿出了0.056%的國民收入用於社會福利,中國人口老化問題已日益嚴重,如處理不當,可能造成一方面政府社會福利支出不斷膨漲,另一方面一些家庭對老人應負的贍養責任更加淡薄。再過20年,中國進入更嚴重的老齡化階段,80、90後獨生子女要面對那麼多老人要贍養、照顧,老人的福利、醫保如何提高和得到有效保障,這是目前中國政府迫切需要考慮的問題,我只能是“杞人憂天”了。但我還是“好管閒事”,查閱了大量的澳門社會對老人福利和關愛機構的資料和施行辦法,形成幾個範例,供大家一閱。全當一介草民的呼籲,哈哈!

澳門的安老機構

“家庭照顧,原居安老;積極參與,躍動耆年”是許多關愛老人組織機構的工作原則。幫助長者或其家庭獲得相應資源,派專業人士上門服務,注重培養長者及其家庭的自立意識,能獨立生存,甚至能幫助其他人。努力減少長者入住安老院的理由,追求原居安老的目標。澳門為長者提供服務的場所很多,如老人日間中心、長者日間護理中心、安老院、長者宿舍、護理安老院等等。自理能力較強的長者,可到長者日間護理中心獲得供飯、洗澡、護理等服務,免除子女白天看護之苦。社工局與民間助老社團有合作協議,這些非營利組織負責為長者提供服務,他們的專業雇員能獲得政府每人每月2萬多元的補貼,當然社團不會把這些錢都給雇員,要分攤給其他員工,政府鼓勵貧困長者及其家庭和政府共同承擔入住費用。無力承擔部分或全部費用的,由政府補貼,但要經過相關部門的評估。對以營利為目的的安老機構,政府不給予補貼,但由於安老需求很大,這些機構的生存空間還是很大的。

澳門男女退休年齡均為65歲,工作滿36年可以提前退休。截止2008年12月31日,澳門長住居民549200人,老人39600人,占7.2%,其中男性17600人,女性22000人,養老床位佔有率3.6%。從形勢發展情況來看,人口老化速度很快,政府積極採取了應對措施,大力發展長者服務。

澳門的長者服務發展經歷了三個階段:1982年前主要是社會互助;1983-1999年政府與民間團體合作,為長者提供服務;澳門回歸後,政府明確了“老有所養,老有所屬,老有所為”的方針,制定了總體目標,並統一了評估工具。

長者服務分社區照顧和院舍照顧兩種方式。本處的職責有輔助(包括財政、技術、設施三個層面)與監管(服務環境、內容、專業化程度、老年人權益等)、處理和跟進申請院舍宿位及其他機構服務的個案、統籌協調家居服務、舉辦活動和培訓、統籌頤老咭計劃(協調商家對老人乘車、購物、洗浴等進行優待,但商家沒有政府的相關優惠政策)。

對老年人的物質援助包括一般援助金(最高每月2640元)、偶發性援助金、特別援助金和敬老金(每年數額不固定,去年5000元)。為長者提供社會支援服務的機構很多,包括5家社會工作中心,22家耆老中心,7家老人日間中心,2家長者日間護理中心,還有4隊家居照顧及支援隊。現有20家安老機構,9家受政府資助(多為天主教創辦),其餘11家為私人營利性老人院。

長者服務處聯合相關部門成立了長者事務委員會,進行長者服務政策規劃的制定,構建老齡化指標體系,推進長者立法工作(長者立法基本框架已初步形成,正處在收集整理市民意見的階段);加強社會與醫護服務的規劃協作,如離院支持計劃;重視對原居安老的護養者的援助(今年計劃為每個耆老中心提供一個專業社工);拓展護老者支援計劃,提升護理人員的服務素質;制定五至十年的長者服務發展計劃。在長者護理服務方面,澳門政府建立了中央轉介機制,由政府參與非營利安老機構資源分配,並將逐漸佔據主導地位。目前部分安老院也有健康老人入住,也能向政府提出補助申請,均系天主教機構以前收養的貧困居民,現政府機構已不再收住健康人士。澳門正在著手對安老機構實施標準化管理,制定長期規劃,建立資料庫。

澳門完善的社會工作評判與監督機制

安老機構院舍評估情況。澳門法律沒有強制子女贍養父母的規定,面對日益嚴峻的老齡化形勢,擴大安老院規模又受土地資源緊缺的限制,所以對申請入住安老機構的老年人進行嚴格的必要性評估,以避免資源流失和浪費。其流程是,由老人向社工局或安老院舍提出申請(私人營利性安老院舍不需要申請),收到申請後去家訪,瞭解情況,按照評估工具(由香港老年學會幫助制定)進行評估,將符合條件的報給院舍,院舍對老人進行體檢,以確定收費標準。當公益性床位不足時,也有些急需護理的長者被安排到私人院舍,社工局對超出家庭支付能力的費用給予一定的補貼。

社會設施管理暨准照處對私人安老院舍的監管情況。發照前首先聽取工務局、衛生局和消防局的意見,這些部門審核通過後,准照處對院舍人員配置和房間設施進行檢查,符合要求即發照。本處有監管權和行政處罰權,在這些機構(包括非營利院舍)運營過程中,每年四次派專業人士(一般為護士)對其進行檢查,不需要提前通知。目前安老院舍反映出的問題均集中在護理方面,主要原因是護理人員不足,對入住老人照顧不夠周到。由於從業人員待遇較低,本地人多不願從事護理行業(政府補助幾乎與類似工種的收入相抵),雇工多為大陸人。政府部門對私營安老院舍的盈利狀況不予過問,也不對收費標準進行限制。私營院舍自己對雇員進行培訓,要交稅,也不享受優惠政策,但總體運作情況較好,目前入住率均在九成左右,有的已經擴大規模。

本處沒有擬定私營安老院舍的相關發展規劃,目前著重考慮的是如何提高其從業人員素質,已舉辦健康照護員培訓班,未來將逐步實施持證上崗制度,對經營者也有一定的學歷要求。在護養比例上,安老院不用護士,護士助理1:30,照護員1:10;半自理老人入住的護理安老院,護士1:60,護士助理(健康照顧員)1:15,個人照護員1:6;不能自理老人入住的護養院至少有一名醫生,護士1:30,照護員1:5,以後要求配置治療師(可兼職),不需要專業的醫療功能。

澳門獨特的關懷長者服務

澳門理工學院的長者書院,是中國老年大學協會成員,成立于1999年11月,為理工學院的第七學校,與其他六所學校同樣運作,目前只有4位行政人員,大多數行政工作由理工學院統一負責。為保障老年人公平使用教育資源,實行四年制,中間可以休學一年。對完成學業不願離校的,可以和其他新報名學員一樣,按抽籤方式錄取重讀名額,但不能重複以前學過的課程。每年招生名額為480人,58個班級,規模較大。書院是非學歷教育,不安排考試,但活動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