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澳有條件發展遊艇產業

劉紹滿

從本澳擁有的天然地理位置來看,發展遊艇業是適當不過的行業,雖然講這是一個新興的產業,但是對於此一行業周邊地區早就開始楚楚欲動了,就是沒有真正有規模或相像的發展起來。現時中央政府推出的“十二五”規劃不正是鼓勵及支持各地大力發展休閒旅遊,同時,本澳亦計劃打造世界休閒旅遊中心及推動經濟適度多元的發展,遊艇業正屬於最有代表性的行業之一,遊艇業被稱為“漂流在黃金水道上的巨大商機”。若本澳能真正將遊艇業發展起,這不僅僅能為本澳增添一個新興的產業,亦可提升本澳的知名度,吸引更多的世界各地的高端式的旅客來澳消費。

遊艇對普通人來說,對其印象可能只停留在電影電視的螢幕或者雜誌的照片上,也許人們會認為玩遊艇是貴族化的運動,但是,有專家預測,隨著經濟的增長,遊艇也會像小汽車一樣走進普通人的生活裏。在國際上,遊艇業被稱為“漂流在黃金水道上的巨大商機”,遊艇產業1美元產值能帶動6美元的經濟效應,國際遊艇年銷售額高達2000多億美元,如果再加上遊艇配件、水上運動器材銷售,總額達到3000多億美元,這在當今的世界船舶市場,佔據著巨大的市場份額。而且遊艇消費,能帶動碼頭遊艇運輸,遊艇維修、燃料加注,水上娛樂、餐飲服務等一大批相關產業鏈的快速發展,因此在作為世界造船大國的中國,遊艇製造業也已經悄然興起,上海、珠海、青島、深圳、廈門在國內都率先進入了遊艇業製造,例如,目前從廈門港出口的船舶含遊艇在內,就占了全國出口量近20%。

有關的資料顯示,世界遊艇業年消費額高達400億美元,與萬噸級的郵輪市場基本相當。世界郵輪協會資助完成的一項研究顯示:美國人口中有12.3%人曾乘坐過郵輪,每年還有數以百萬的人加入到這個隊伍中;超過6800萬的美國人希望乘坐郵輪;首次乘坐郵輪的人中有70%的人表示,郵輪旅遊的體驗和經歷遠遠超過了他們的期望;6900萬人願意在未來五年中乘坐郵輪,超過4300萬的人確定會成行,這意味著潛在的郵輪度假市場至少達到570億美元,最高可能達850億美元;乘坐郵輪的人中有超過80%的人表示“非常滿意”或者“很滿意”,有90%的人日後會再次乘坐郵輪;在所有形式的度假旅遊中,郵輪度假的顧客滿意率最高,重遊率也最高。遊艇從本質上來說是貴族消費,也是貴族文化的體現。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尤其是富人階層的產生,滿足個性化需求的遊艇業得到了發展,與西方的合夥制或共同購買遊艇及或消費遊艇、會員制遊艇消費不同,我國多採用會員制的遊艇旅遊發展模式,並產生了一系列替代產品。

例如如今在三亞,遊客往海上走的越來越多。據瞭解,目前三亞從事純海上游的企業共有12家。旅客可以租一艘遊艇出海,可潛水,可海泳,可商務,可曬日光浴,可垂釣,可拍婚紗……可以是一家子,也可以是親朋好友。遊艇漂蕩在蔚藍的大海上,把一切的煩擾推開,這樣的場景太誘人了。海南中秦船舶公司所屬的三亞皇家遊艇俱樂部有三艘遊艇,三年前用其“幸福公主號”和“快樂王子號”,率先推出“夜遊三亞灣”和“出海半日遊”,被不少旅行社列入行程安排。除此之外,景區景點、各濱海酒店都備有遊船。亞龍灣各酒店都有自己的遊艇,但大都局限于本酒店客人使用。

在近幾年來,大陸在各地政府的重視和遊艇業界的共同努力下,遊艇業開始引起社會廣泛關注,一批現代化、功能齊全的遊艇俱樂部先後興起,遊艇的神秘面紗正在逐步揭開。相信在未來幾年,遊艇將成為中國大陸一項可以普及的、蓬勃發展的、有品位的水上休閒運動。中國是遊艇產業的新興市場,在全球遊艇產業發展中將顯示和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遊艇產業是我國旅遊產業和中國帆船航海運動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船舶製造業、海洋文化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遊艇產業的壯大是我國調整產業結構、拉動內需、可持續發展的需要。遊艇產業的健康、科學發展,需要各級政府的積極引導與鼓勵;需要遊艇製造企業、遊艇帆船俱樂部、遊艇帆船消費者、遊艇帆船駕駛培訓機構、遊艇帆船社團組織等。

遊艇將成為一項蓬勃發展和廣受歡迎的水上休閒生活和體育運動方式,成為提高國民素質的海洋文化教育平臺。本澳屬於濱水城市,當局在推動及推動遊艇產業的同時,並需要及時制定遊艇旅遊發展規劃,這也必須的策略,特別是遊艇公共岸線和遊艇帆船公共碼頭的規劃,有效開發和利用海洋、河流、湖泊、島嶼等資源,避免盲目投資和浪費。有遊艇發展專家指國內外遊艇企業將更加關注中國市場,國內外遊艇業界共同弘揚遊艇帆船文化、航海文化、海洋文化、旅遊文化,以“讓中國遊艇遊起來”為使命和宗旨,促進更多國際遊艇帆船來到中國,促進更多中國遊艇帆船“通江達海、駛出國門”。 本澳亦適逢是世界自由經貿的自由港,並有四百多年的中西文化交流的歷史,更重的是擁有天然的港口及連接港澳外出的碼頭。

但是還有一個值得關注的問題就是,目前,我國在郵輪、遊艇旅遊發展上存在的主要問題是:政府主管部門的業務指導,如產業政策、統一規劃的制定需要加強。港口硬體設施建設不到位,郵輪、遊艇碼頭不標準。例如目前我們在接待郵輪遊客時,只能利用現有的客貨混用碼頭,還缺少與國際接軌的真正意義的郵輪專用碼頭,特別是母港。沒有符合國際慣例的出入關程式和口岸管理條例,國際郵輪在我國開展業務困難。目前,聯檢手續不夠簡捷、通關效率不能滿足郵輪遊客的需求。郵輪停靠等費用整體偏高。眾多遊船公司還未把中國作為主要目標市場,郵輪乘客過少,郵輪經濟對港口都市經濟的作用難以發揮。郵輪業態具有初始投入大、維護費用高、營運成本大的特徵,資產的轉移難度大、退出成本高。缺乏統一的行業自律組織。未來本澳若致力發展遊艇業,就必然趨勢關注上述的問題。將來必然加強對遊艇產業發展規劃,加快遊艇港口中心建設,在具有船舶修造優勢的地區打造遊艇基地,帶動新型材料等幾十個配套工業及遊艇運輸、餐飲服務等一大批相關行業的發展,並需鼓勵開發遊艇旅遊專案,興建國際一流的遊艇俱樂部。還需要關注遊艇經濟對從業人員在知識、素質乃至語言能力等方面都有很高的要求。遊艇企業、高等學校和研究院所應攜手培養足夠的專業人才,適應遊艇產業發展對高層次管理人才的需求。可以選派人員出國學習遊艇碼頭建造技術、遊艇建造技術、遊艇碼頭管理制度和遊客旅遊服務制度,規範遊艇服務程式。

中國交通運輸協會郵輪遊艇分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全國遊艇發展專家指導委員會秘書長鄭煒航認為,臺灣旅行社遊艇製造在國際久負盛名,超級遊艇生產實力在全球位列第六,遊艇設計、製造經驗豐富,可供大陸同行借鑒的地方很多。近幾年來,大陸遊艇經濟發展迅速,總體製造實力排全球第六,遊艇通航、遊艇旅遊、遊艇俱樂部等方面發展也走在前列。“海峽兩岸一衣帶水,可建立遊艇互訪及管理機制互通,廣設遊艇、大帆船進出境關口,促進遊艇產業大步邁進。”在如何促進海峽兩岸遊艇產業對接發展方面,臺灣海域運動遊艇發展協會理事長陳柏叡如是說。近年來,臺灣遊艇製造產業技術陸續向大陸轉移,並創造出許多雙贏的案例,但要切合因經濟增長所帶來的內需市場,則更需要壯大遊艇港的開發、經營及遊艇販售等遊艇服務業,以此帶動各項相關產業的發展。本澳與臺灣密切聯繫的地區之一,本澳未來發展遊艇產業亦可向臺灣借鑒經驗。

由中國機械工業集團公司、南光(集團)有限公司與澳門展覽業協會主辦首屆國際遊艇展,將於今年十月下旬在澳門漁人碼頭舉辦,屆時將邀請美北歐、西歐等2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遊艇製造商、採購商和經銷商參展,相信透過是次展覽將進一步提升本澳的知名度。也有助於對於本澳發展遊艇產業起到堅定信心的作用,並起到建立以觀光旅遊、度假旅遊和專項休閒旅遊為主體的產品。因此,本澳借助優異的海濱城市之利,打造遊艇之都,相信不會只是一種空想或幻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