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企債務危機暴露“快錢遊戲”之痛

【新華社杭州10月13日電】長期以來被視為中國“市場經濟風向標”“商業文明先行者”的溫州商人,在近期集中爆發的民企債務危機中遭遇了折戟之痛。引發多米諾骨牌效應的主要因素之一就是:“利滾利”模式的過度資產投機。

在民營經濟發達的浙江溫州流傳著這樣一個源於真人真事的說法:當地一位有1000多名員工的企業主,一年辛苦下來利潤不足百萬,而他的妻子在上海投資了10套房產,8年間獲利超過3000萬。

“溫州的服裝企業中,絕大部分都在做多元化投資。有實力的自己開發房地產,小的企業就炒樓。”溫州一家服飾公司的董事長徐政傑說。

相關統計數據顯示,“2010溫州市百強企業”中,除兩家房地產公司和6家建築公司外,其他40多家製造業企業無一不涉足了房地產開發,其中包括康奈、奧康、報喜鳥等知名製造業企業。

這樣的資本“投資潮”由來已久。2003年溫州資本進軍山西煤礦、2007年收購新疆油井,2008年金融危機暴發之後溫州資本開始涉足創投公司、小額貸款公司等金融領域,最近一兩年在銀根收緊的背景下投向民間借貸市場。

“前兩年在房地產市場,最近則在資本市場,在‘造富神話’的刺激下,溫州越來越多以實業為本的民營企業家們顯得躁動不安。今天溫州的民間借貸,已經到了瘋狂的地步。”溫州中小企業促進會會長周德文說。

他說,溫州商人投資房地產、高利貸等暴利行業,而且相互“跟風”。外部環境一旦發生變化,這種投資方式就可能造成滅頂之災。

據中國人民銀行溫州市中心支行報告,溫州民間借貸市場規模約1100億元,佔全市銀行貸款的20%。據溫州市有關部門對全市346家一般社會主體監測,上半年累計發生民間借貸485.5億元,同比增長43%。

有經濟學者認為,利滾利的“快錢遊戲”表面上看是“馬太效應”,其實任何行業高收益背後都是高風險,此次民間借貸迫近“崩盤”就說明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

浙江東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周前認為,溫州中小企業資金鏈斷裂與溫州商人將大量流動資金投入房地產行業不無關係。“大家都追求回報最大化,卻忽略了投資風險。房產的投資回利需要一個過程,恰恰又碰上政府出臺限購政策,房屋無法出手,導致實業資金鏈斷裂,無奈只能轉向高利貸”。

記者調查中瞭解到,實際上一些民間借貸月利息折合已超過5分。換言之,“5分利”等於資金的年回報率是60%,相當於一般製造業年利潤率的6倍。專業人士稱,如此離譜的超高利潤率是不可思議的,“除非去販毒”。

在資產炒作的背後,則是溫州實體經濟危機。

浙江大虎打火機有限公司董事長、有打火機“教父”之稱的周大虎印證了周德文的觀點,溫州產業以低、小、散為主,在產能過剩的大背景下,近年來生存環境越來越差,基本年利潤約在3%至5%之間,卻不得不承受原材料和勞動力大幅上漲的壓力。

相關專家表示,實體經濟因成本上漲與產能過剩而惡化,大量閒置資金流入資產領域吹大泡沫,如果不及時抑制,那麼最終出現金融風險。企業必須用腳踏實地的方式解決融資困境、實現技術創新。溫州的出路是轉型,就如中國經濟所面臨的壓力一樣,而不是繼續依靠低成本的商品製造或資產投機生存。

“任何一個行業都有高峰和低谷,沒有一個行業是永遠陽光普照的。同時溫州企業和商人的學識、能力、素質還是有待系統學習,提高自己對宏觀經濟運行的判斷敏銳度和正確度。”周前說。

中國最大的低壓電器生產商之一溫州正泰集團的董事長南存輝說,實業永遠是基礎,發展實業,要立足自身、立足本地區,保持自己的優勢,通過技術創新,行銷模式創新、發展模式創新,努力從附加值低的產品製造、服務向產業鏈高端升級,實現產業的提升發展。